精神健康

误诊低估误解 女性自闭症 并非“太敏感”只想被听见

医句话:
在许多人眼中,自闭症似乎是男孩的疾病。事实上,许多女性自闭症患者在成长过程中从未被发现,因为她们懂得伪装、压抑情绪、强迫自己融入社会,直到身心俱疲。因此,女性自闭症常被误诊、被低估,更被误解。唯有教育体系与社会政策共同改变,才能让这群被忽略的声音被真正听见。

“许多自闭症女性在成长过程中,从未意识到自己属于自闭症谱系。她们的特质往往与典型的男性表现不同,因此容易被误诊,甚至直到成年才获得正确诊断。

在临床与研究中,我观察到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男孩通常在7岁左右就被识别为自闭症,而女孩往往要等到12岁或更晚才被确诊。这不仅仅是医学上的延迟,更是一段漫长而孤单的挣扎。

被误解的“安静女孩”

许多女性自闭者的特质比较内化,不像男孩那样外显或造成行为干扰。她们可能在课堂上看似乖巧安静、成绩优秀,但内心却承受巨大压力。

为了融入群体,她们学会模彷他人的表情、语气与行为,刻意隐藏自己的不安与不适,这种行为称为‘掩饰’(masking)。长期下来,这会导致严重的情绪耗竭、焦虑、忧郁、自我怀疑,甚至自残行为。

问药

林建斌/轻微过敏先投抗组胺剂 严重才用类固醇

问:抗组胺剂是不是类固醇?后者是否对人体不好?

答:抗组胺剂并不是类固醇。抗组胺剂(anti histamine)和类固醇(corticosteroid)两者都可透过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敏感的症状。相对抗组胺剂,类固醇拥有较强的抑制组胺效果,也拥有消炎的效果。所以一般在治疗轻微敏感的时候,我们都会先试用抗组胺剂,而类固醇则是通常使用在较严重的案例。

类固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荷尔蒙,它和我们人体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荷尔蒙类似,具有相同功能。所以类固醇对人体的正常运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疾病,正确使用类固醇可有效控制疾病。滥用或过量使用类固醇则对人体有极大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增加患上高血糖、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症的几率,也可导致抵抗力降低。

总结来说,类固醇并不是不好,只有在滥用或过量使用类固醇,坏处将超越类固醇所带来的疗效。因此,我不建议民众在未咨询药剂师和医生的情况下,自行使用类固醇。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