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团队谘询更烧钱?错!做错治疗 花更多冤枉钱

医句话:

多学科团队会议基本上就是让不同学科的专家发挥各自的优势,做出有益于患者的治疗决策。患者不仅能得到更适合自身病情或更新颖的治疗方案,还省下了不少精力、时间和费用,因为涉及多个学科的问题能够一次性在会议上解决。

“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会议或肿瘤委员会(Tumor Boards,TBs)在临床上并非新概念,基本上就是让不同学科的专家一起针对个别病例进行讨论,发挥各个专科的优势,以做出有益于患者的治疗决策。

一般上医生每日都得与多名患者会诊,并没有时间在会诊的同时与其他相同或不同学科的医生讨论,因此都是各自做各自的决定。然而,在面对棘手的案例时,若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医疗决策,通过多学科团队会议是比较好的。

多学科团队会议在英国是一个基本的临床实践,有时是例行地将普通个案带入多学科团队会议,有时则是选择比较棘手的病例进行讨论,在作为教学医院的大学医学院中尤为常见。除了一些本地教学医院,通常是在比较大型的私人医院才有能力进行多学科团队会议,例如我所服务的医疗中心每周会举办一次,政府医院也并非没有,但是较少,通常是比较复杂的病例才会提出讨论。

三大目的 三方皆受益

此举有数个目的,首先对准专科医生(clinical trainee)非常有帮助,许多疑问可以获得解答,也可以了解有经验的医生如何治疗不同病例。其次是作为资料库的一部分,进行临床审核(clinical audit),即根据标准对患者所接受到的治疗进行性审查和评估,以便能改善未来的做法。

第三大目的,也是对患者端最有意义的,就是能够在会议上得到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意见。要知道大多数癌症基本上都需要综合性治疗,很多时候患者需要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等一连串的治疗,那么在这之中,该由哪一科医生先开始?先手术或先化疗?最后由谁接手跟进?这些排序都会带来不同影响。在多学科团队会议中,就能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正因如此,患者能够获得一个更适合自身病情或更新颖的治疗方案,例如比起直接手术切除,先通过药物缩小肿瘤,再动刀可能会取得比较好的疗效,而这些都需要内科和外科交流与配合。

一次性解决 省时省力省钱

再者,患者无需再到更多医院咨询第二意见,省下了不少精力、时间和费用,因为病理学家、影像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外科医生如普通外科、乳房整形外科或妇产科等医生,会根据需求出席多学科团队会议,许多问题能够一次性解决。

举例而言,病理学家会说明细胞学结果(活检),解释患者癌细胞的种类;影像科医生会根据影像扫描,观察癌细胞侵袭的范围,是否可以有把握的切除干净?其他学科也会发表意见,例如癌症复发的个案需要再动刀一次或进行放疗较好?若病灶靠近心脏,放疗是否适合?诸如此类的问题,单凭一名医生是解决不了的。

会议不收费 有需要就讨论

多学科团队会议是不收费的,最主要还是希望能帮助患者。‘发起人’可以是任何学科的医生,只要他们觉得有需要就会带入会议。除了负责呈现个案,这名医生也会邀请可能涉及学科的医生出席。得出结论之后,他也会负责告知患者,再视情况是否转诊。

虽然如此,由于事前准备繁琐,医疗资源有限,简单的病例其实不需要进入多学科团队会议里,除非是患者强烈要求。常见的癌症如乳癌、肺癌或大肠癌等的治疗路径(pathway)已经列明在指南里了,相关的数据如某种治疗对患者的疗效和存活率都很清楚,因此医生按照常规进行治疗和根据患者的医院调整治疗即可。

通常这类简单直接的个案,和肿瘤科医生得出的结论相差不远,例如先手术或先化疗的次序相同,不同的可能会是药物剂量上的差异,或个别医院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有所不同而已。

通常只有比较复杂或呈现方式罕见的个案,例如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骨头,经检验却找不出源头,不知该如何下手,我就会在多学科团队会议上提出来。有时,虽然已明确知道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由于病灶位置特别,不确定是该请妇产科医生或外科医生动刀,也会带入会议中讨论。

癌涉肝肠阴 无人敢动刀

我尚在其他医院服务时,曾接手一名大肠癌患者。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全身,尤其是局部的直肠肿瘤已经刺破肠的墙壁,侵袭到阴道导致粪便从阴道流出,导致她不得不进行肠造口手术,将排便出口由肛门改在腹壁上。由于她高度配合,化疗和标靶治疗的治疗效果比预期好,我们成功将肝脏和骨盆里的肿瘤细胞缩小。

科学研究证明,通过全身性治疗将大肠癌缩小后,再进行局部手术切除的疗效是非常好的。于是我将她转介给外科医生,无奈他们都拒绝动刀,因此只好继续通过化疗控制病情。

然而,由于肿瘤还在肠内,而且患者需要依靠大肠造口排便,患者生理和心理上都感到不适。除了要避免越来越多的化疗副作用,她最大的心愿是不再使用肠造口。患者的外科主治医生尝试将她的病情带入大学医院的多学科团队会议中讨论,但由于涉及肝、肠和阴道三大部位,外科医生们仍认为不宜手术切除。

跨医院跨学科 成功圆心愿

为了尊重患者的心愿,再加上我认为手术切除是可行的,我便将此个案带到目前这间医院讨论,变成了一场‘跨医院’的跨学科会议。庆幸的是,3名外科医生都觉得有把握进行手术,于是在肠外科、妇科肿瘤和肝胆科医生的联合手术下,成功将部分肝脏、大肠和阴道开口的癌症肿块切除。

时至今日已有3年,患者在术后无需继续化疗,只需观察和追踪病情。虽然之后出现肺癌转移复发情况,但是只需通过放疗即可。化疗副作用得以缓解之余,也能够像普通人一样不需要依靠大肠造口排便了,生活品质得到莫大的改善。

 

_f
邱义祥医生(Ivan Shew Yee Siang)
临床肿瘤专科顾问

进不了MDT 快寻第二意见

无论如何,即便不进入多学科团队会议,寻求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s)在癌症治疗里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经常呼吁患者咨询第二意见,医生本身也不会抗拒他们这么做的。不过,患者最好是能在确诊之后尽快去咨询第二意见,不要将时间拖得太久,更不要见太多医生而不做决定,这样一来病情可能会变得更严重。

我建议是咨询两三名医生即可,分科咨询、跨医院也会比较好,例如咨询了肿瘤内科医生后,另一名则咨询外科医生。若双方结论是一样的,基本上就是八九不离十了,可以尽快决定开始治疗。

病情复杂或考虑大医院

再者,医生往往只能建议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服务,例如是否能提供基因检测、比较先进的放射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伽玛刀设备或达芬奇机器人(da Vinci)等因医院而异。

因此,如果病情复杂,通常会需要综合性的治疗,最好还是能进入多学科团队会议中,以讨论出最佳的治疗方案。这种情况下,患者可以考虑到比较大型,拥有较多专科医生驻诊的医院就医,以便有更多及更合适的治疗选择。”

MDT会议6问:多方谘询少走弯路 让患者有更好选择

问1:理想上是否每一种疾病都应该在多学科团队会议上讨论?
答:癌症会比较需要。一些不复杂的疾病,例如白内障其实只需要简单手术切除即可。另外,癌症治疗的发展也很快,好比肺癌的临床实践指南(CPG)一年就换了4个版本,虽然肿瘤内科医生都会跟进,但其他学科的医生可能不知道详情,或不了解较小、未被报道的新资讯。通过多学科团队会议上的交流,彼此都可以了解对方领域中最新、可行的治疗方法,互相配合,患者也将受益良多。

问2:多学科团队会议是否能避免一些不良结果?
答:也不是说不良结果。举例而言,普通外科和乳房外科医生都可以切除乳房(或乳房病灶),但是对于乳癌,肿瘤科医生与乳房外科医生合作得比较多,因此他们比较了解治疗顺序,例如一些个案可以先通过化疗缩小病灶,这样一来可以仅切除病灶而保留乳房。然而,一些普通外科医生,尤其是在没有多学科癌症团队的医院,可能对相关的治疗顺序不甚了解,于是将直接把乳房切除。这在临床上并没有错,分别在于没有给予患者最全面的其他选项。由此可见,多学科团队会议的交流可能会让患者有更好的选择。

问3:多学科团队会议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答:其实最大的障碍是时间,像是在政府医院,由于需要接手太多的患者,因此定时进行多学科团队会议是很难的。所幸有发达的网络科技,让我们能够使用通讯应用程序去克服一些时间障碍,例如面对比较有挑战性但不太复杂的个案,我可以直接传讯息,甚至是通过影像询问其他科系的医生,待他忙完手上的事可以回复我,节省时间。不过,复杂的个案还是需要带入多学科团队会议里讨论。

问4:若带入多学科团队会议讨论,患者会被要求做更多检查吗?
答:其实一些检查都是诊断和治疗癌症所需的,无关是否进入多学科团队会议。反之,进行多学科讨论可能会让患者少做一些检查项目。因为医生不知从何下手时,才需要让患者做更多的检查,再逐一排除和找出治疗方向。

举例而言,癌患进行活检和磁力共振造影(MRI)都是有必要的,但碰上比较复杂的个案,我会考虑加上正子电脑断层扫描(PET-CT scan)结果再决定。若将之带入多学科团队会议讨论,影像科医生可能会根据自身经验,阐明PET-CT 扫描对这个案没有太大帮助;或该个案的情况可能在其他学科非常常见,因此只需转介给他们即可,不必再让患者进行额外的检查,由此可见,我们反而都少走了一些“弯路”。

问5:要求多学科团队咨询会不会比咨询第二意见更花钱?
答:其实在私人医院就诊的话,需要担心的是治疗费用而非咨询费,因为做错治疗反而会花更多“冤枉钱”或者走了冤枉路。咨询不同医生的意见时,他们通常都会清楚给你知道不同方案的费用,反而能够做出适合的决定。因此,这笔咨询费是值得付出的。回到主题,多学科团队会议是不收费的。

问6:什么情况下会将癌患转介中医师?
答:基本上我国的癌症治疗还是相对保守一些。中国和台湾等都有尝试结合中西医治疗癌症,而本地卫生部的指南还是将中医作为辅助治疗,可简单比喻为西医主“攻”,而中医为“守”。

我们的做法比较倾向于在“杀死”癌细胞后,根据患者需求转介中医,例如西医可提供的治疗都已尝试了,患者仍有副作用,就可以尝试让中医进行调理。举例,当化疗的呕吐副作用控制不佳,我们可以转介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而这的确能起效。

因此,治疗癌症的策略(治疗的方式、轻重和次序)是相当重要的。每个治疗都应有其目标(包括中医治疗),并和下一个治疗达到协同效应,以免耽误病情。适当的攻和守,再加上多方的配合才能把这个复杂的病症治愈。所以要看中医的话,最好经由你的癌症专科医生转介会比较恰当。

其实我不会抗拒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前提是中医师须具有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我们才能相互配合。不过,由于本地的癌症专科医生都接受欧美式教育,且未受过相关中西联合治疗的训练,而且中医方面也缺乏英文的文献,我们并不太了解中西医共同治疗癌症的疗效,因此双方还需要更多的交流。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病患的福祉应该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只要是对患者有益的治疗选项,我们都不会排除在外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特约.笔录:杨倩妮.2022.05.3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