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刀白内障手术 精准省时安全 更利“多焦镜”植入

 

医句话:

白内障引起视力模糊,进而影响生活。当病情日益严重时,有可能会造成失明。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就是手术,科技时代的无刀白内障手术,采用飞秒激光辅助,再植入新型人工晶状体,如增强型单焦点晶状体、双焦点晶状体或多焦点晶状体,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恢复正常生活。

“白内障是指位于眼睛瞳孔后方的透明晶状体变得混浊,并随着病情的发展,晶状体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即白色、黄色,严重时表面形成一层深褐色的膜。

此疾引起视力逐渐下降或模糊,进而影响生活,如阅读、开车等。当病情愈发严重时,有可能会造成失明。

白内障的病情发展缓慢,严重程度可分为4个阶段,当开始进入第一阶段时,晶体呈微黄,视觉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暂无影响;第二阶段、眼前所视蒙眬,惟生活继续如常;第三或四阶段、晶体变橙褐色,视觉完全受损,几近失明状况。

推挤前房变窄 诱发青光眼

当病情加剧时,白内障愈发肿胀,变得又厚又硬,肿大的白内障向瞳孔推压至前房(anterior chamber),眼球前房不断被向前挤压致空间变得狭窄。眼睛会自动分泌眼液,自然产生眼压。而随着前述的情况发生,眼压会升至异常水平,引发晶状体形态性的青光眼(phacomorphic gluocoma)。

眼压正常水平为21mmHg或以下,21mmHg或以上有可能导致青光眼,25mmHg或以上则意味着已影响到视神经,有者甚至高达50mmHg或60mmHg,此情况下患者的眼睛泛红与疼痛,同时也增加了手术治疗的难度。

由于伤及眼球的神经线和眼角膜,像这类的病患即便是接受治疗,其视力已无法恢复如昨,甚至可能会永久性失明。患者可使用相应的眼药水,控制眼压,延缓神经线的功能衰退。

老化最常见 年轻意外埋风险

造成白内障的主要原因是老化,其他风险因素计有眼睛曾受创、糖尿病及长时间暴露于紫外线的人群。大多数人认为白内障多发生于年长者,其实任何年龄层都有可能会患上此疾,但普遍上来看,一般多好发于50岁或以上的群体。

我曾接触一名年仅21岁的白内障病患,其发病原因是年幼时跌倒,当时面部朝下而撞伤双眼,事发多年后视力下降,经检查后被确诊患上白内障。

问诊加裂隙灯可确诊

白内障的诊断主要可通过几个方法。首先,医生询问病人的健康状况、眼疾病史、家族病史(家中有无成员曾患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接下来是采以裂隙灯(slit lamp)显微镜进行眼部结构的全面检查。

进行上述检查,可确认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可从症状中查找出是否为其他病变,像年长者视力下降问题,有可能是其他眼疾,如青光眼、视网膜脱落、老年性黄斑部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所造成的。

当确诊为白内障,即可安排相应的治疗方案。最普遍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超声乳化手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来摘除白内障晶状体。在特殊情况下,则会采用传统的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

超声乳化手术,是指将细小的探针,穿入被包复于囊膜内(capsule bag)的晶状体,使用超声波乳化已混浊的晶状体,晶状体被击成细小碎片,再将之吸除干净。微切刀(microkeratome blade)或飞秒激光(femtolaser)可用于辅助白内障手术。手术使用轻巧的探针,相比起早期的传统方法,切口较小。

飞秒激光开小孔乳化晶体

随着时代的进步,手术方式已提升至无刀白内障手术(no-blade cataract surgery),无刀指的是采用飞秒激光来辅助白内障手术(Femto-laser 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的完成。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将飞秒激光仪器放置在眼球上方,扫描眼部结构,当激光目标设置完成,在无需插入任何探针下,飞秒激光的手术程序开始,即先在前囊(anterior capsule)开一个小孔,复乳化晶状体成碎片并以超声波吸出碎片,最后植入选定的人工晶状体。过程即省时也安全。

手术中使用超声波带有热能,可能会伤及眼角膜,飞秒激光技术在快速时间内完成程序,因而降低了相关的风险。

传统的手术仰赖于外科医生的医术,以及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而采用FLACS,可确保在角膜和晶状体上进行的切割更准确,主要是因为飞秒激光在角膜、前囊和晶状体的每个切割深度,是单一扫描和可被提前预设好的。

这项辅助技术的优势,是能使人工晶状体的位置更为准确,其居中性良好,尤其对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lti-focal lens)的患者,更为理想。那是因为有些患者所植入的人工镜片位置有些偏差,所以术后视线模糊的问题依旧,而FLACS的技术则可避免。

继发性白内障可激光治疗

另一方面,白内障一经摘除,就不可能会复发。有些病患伸诉病情复发,是继发性白内障(secondary cataract),或称为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

此疾指的是晶状体的后囊浑浊,也就是晶状体被一种类似皮肤样的透明结构复盖。PCO的主要症状与白内障雷同,即视力下降或模糊,以致于让动过白内障手术病患困惑。

白内障切除是从前囊切入,而未经动刀的后囊因老化渐渐泛白,初时不影响生活,如病情严重,视觉会变得模糊不清。大致上,采以激光治疗即可。

 

_
林永丰医生(Jimmy Lim Ing Hong)
眼科顾问



多焦点或EDoF 远中近视力佳

市面上有许多新型的人工晶状体,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单焦点晶状体(mono-focal lens),其他选择包括增强型单焦点晶状体(enhanced mono-focal lens)、双焦点晶状体(bi-focal lens),两者可提供良好的远距离到中距离视觉。

另外,增强景深延长型水晶体(Enhance Depth of Focus Lens,EDoF)和多焦点或称三焦点晶状体,可提供良好的远距离、中距离和近距离视觉。

术后无需戴眼镜

白内障病患可借助现代手术技术和人工晶状体技术,如多焦点或增强景深晶状体,可更好地校准视力,让患者在术后不再需要依赖眼镜,来纠正远、中、近距离的视觉问题。同时,患者无需经常戴眼镜,也能够进行日常活动。

人工晶状体的选择,是根据病患在术后依赖眼镜的意愿,前提是,这也得取决何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是否合适。医生会在术前检查病患的情况,判断其适用于何种类型的人工晶状体。曾患有视网膜脱落、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曾佩戴多焦点眼镜而晕眩、眼球位置偏离(根据特定指数)者,不适宜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术后小心照护伤口

大多数患者在术后恢复良好的视力,惟若患者本身有其他影响视力的潜在原因,如干眼症、角膜疾病、视网膜疾病或青光眼,则另当别论。

为了确保患者恢复进展良好,医生一般建议病患在术后同日或于24小时内,接受第一次的检查,并且配予两种滴眼药水,即抗生素及类固醇药物,以减轻术后的发炎症状,建议每日使用,疗程为两周至1个月。

术后的眼睛需要细心照护,若伤口发生细菌感染,有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如常见的眼内炎(endophthalmitis),而造成半失明,甚至永久性失明。

我要郑重提醒病患,患者必须留意生活中的数个事项,包括术后两周内避免经常弯腰、搬重物或进行剧烈活动,以防止眼内压力升高而影响愈合;避免几周内游泳,或洗澡时洗澡水进入眼睛;切勿摩擦或搓揉手术后的眼睛,以确保伤口愈合和预防感染;睡觉时戴上护眼罩,可以保护眼睛,避免白天或晚上意外摩擦或挤压眼球所造成的伤害。

必须注意的是,对药物或特定食物敏感者,术后务必慎防摄入之,以防敏感发作造成眼肿等情况,而引发其他后续问题。

高度近视40岁以上 每两年验眼

我认为,视力与健康同等重要。没有良好的视力,世界和周围的环境看起来会变得暗淡和不清晰,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危险,如增加跌倒或意外事故的风险。

定期进行眼睛检查非常重要,我建议,未做过任何眼睛检查的年轻群体,每5年至10年做一次眼睛检查;高度近视者与年逾40者建议至少每隔两年做一次检查为佳;糖尿病患也紧随政府的政策,每年检查眼睛一次。

除了检查,我们可调整生活习惯来保护双眼,像戴墨镜可避免紫外线照射眼睛;多摄取维生素等,这些方法有助人体健康(包括眼球),无形中便可延缓白内障的发生。”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陈秋蕾.2024.05.1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