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乳癌术后患者 适合打疫苗吗?美癌研:带瘤患者应优先接种疫苗

问:我是一名乳癌术后患者,正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请问我适合注射COVID-19疫苗吗?有什么长期副作用?

答:一般上,疫苗开发中的标准操作程序中,孕妇、儿童和具有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的人被排除参与早期试验。如果癌症患者在进入疫苗试验6个月内曾接受了化疗或免疫治疗药物,亦将从试验中排除。所以现时关于疫苗在癌症病患接种安全性(长期副作用)和有效性的数据非常有限。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中的疫苗试验,纳入约5万试验对象中包括肿瘤患者,这可以检测疫苗在这些相对脆弱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癌症患者可以留意相关研究进展和报导。

由于数据显示当癌症患者染上COVID-19后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有鉴于此,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OVID-19和癌症工作组成员最近进行对COVID-19疫苗的数据审查后,建议带瘤患者应被优先接种疫苗。

疾病疗法

乳癌0期也是癌吗?

当一个人被诊断患上癌症,无疑是当头挨了一棒,心中不免惊恐、迷惘、焦虑不安。

癌症除了划分为1至4期之外,还有一个阶段称为“0期癌症”,即是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到底什么是原位癌?治疗方法有哪些选择?保险公司会否提供保障?

专题

免疫治疗治癒癌症? 言之过早 结合化疗延长存活期

医句话:
许多乳癌幸存者都询问,除了遵循医生所建议的治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乳癌复发?其实,研究证实,只要维持低身体质量指数(BMI)以及良好和活跃的生活习惯,就是预防乳癌复发最好的方法。

训练免疫系统摘癌细胞伪面具

专题

大肠癌 乳癌 子宫颈癌 每项1令吉 政府提供3癌筛检

医句话:

癌细胞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漫长时间,短则10年长则30年,倘若在癌细胞形成的初期就通过筛检来发现它,并且积极去对付它,日后也无须时时提心吊胆。目前,卫生部提供3类型的癌症筛检,包括大肠癌丶乳癌及子宫颈癌。特别强调,并非所有癌症都可通过筛检而及早发现,特别是胰腺癌等较为“狡猾”的肿瘤,因此国人本身对健康的醒觉并在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丶调整生活作息等才是关键。

癌症 国人第三大死亡杀手

“当香港老牌影星李兆基因肝癌去世,紧接下来台湾综艺主持及资深艺人贺一航因大肠癌逝世,大家无不闻癌色变。根据2015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心血管疾病丶呼吸器官感染及癌症位居国民死因冠亚季军,而在一些较为发达国家如美国,癌症是第二大健康杀手。

专题

78%转移性乳癌源自早期复发 3合1组合抗死亡风险

◎医句话:
Pertuzumab和trastuzumab的作用机制被认为是相辅相成的,两者都能与HER2受体结合,但是却在不同的地方结合,能为HER信号传导途径提供更全面或双重阻断作用,从而达到防止乳房肿瘤细胞生长和存活的效果。

HER2阳性 属侵略性乳癌
数据显示,每5名早期乳癌患者就有1人被诊断是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阳性乳癌,马来西亚的病发率则更高,根据纪录有25%至30%的早期乳癌患者是HER2阳性乳癌。

我国HER2阳性早期乳癌患者的年龄更年轻,平均病发年龄比外国患者还要年轻10年,也因为年轻患癌,许多患者仍有幼小的孩子、需要工作和家庭负担。

HER2阳性乳癌是一种侵略性乳癌,即使患有小肿瘤和淋巴结阴性的患者也可以从抗HER2治疗加化疗中获得好处。

问医

瘙痒 脱皮 溢液 未必患乳癌 挂诊查明白


问:医生,我看过很多报道说乳癌病发期多数是在停经后,可是为何我朋友现在才20岁,就被发现有乳癌症状,如瘙痒、脱皮、乳房大小不均以及有溢出少许液体等。

请问以上所形容的是乳癌的症状吗?我朋友在19岁那年曾有脊椎侧弯问题,并且有照X光3次以及一次内窥镜的经历,请问这些检验是否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甚至是导致癌症呢?谢谢医生。

医生解答:

乳癌病发期高风险是在50岁以上,但是在亚洲,从我们的临床研究却发现乳癌在亚洲女性身上有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在30至40岁,不过要注意的是,你所提及的瘙痒、脱皮、乳房大小不均及有少许液体等,亦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比如发炎或细菌感染等,我的建议是应谘询医生,然后进行详细检验为佳。

至于你所提及的照X光及内窥镜等检验,辐射强度不至于造成癌症,通常会造成癌症是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

 

亲子妇幼

乳癌醒觉月 乳癌不是句点 重返职场 找回人生动力

50岁的覃雪玲来自关丹,于去年杪确诊患有乳癌,分别进行了两次癌症切除手术,第一次取出一颗2公分的肿瘤和9颗淋巴结,第二次则取出一颗6毫米的肿瘤。她于今年初开始接受癌症治疗,并于8月完成7次化疗和25次放疗。

“从开刀、化疗到放疗,我都没有停止我的工作。”雪玲是单亲妈妈,育有一儿一女,丈夫在4年前因心脏病发作而过世,“很多朋友做了化疗后就回家等家人伺候,倒不如找一些自己能力所及的事情来做,让自己有个寄托,填满那些胡思乱想。”

雪玲是一名保险代理员,主要处理杂险,她表示工作时间和内容都可以自我掌控安排。

“我每次接受化疗之前,就先将接下来两周的工作预先完成。化疗后的第一周会体力不支,副作用多,通常用来休息,第二周就多吃来进补身子。第三周开始恢复体力,可以工作并为下一次化疗做准备。”

患癌之前的雪玲可说是家庭、事业蜡烛两头烧,她自嘲像个女超人,也是工作狂,就连孩子完成的功课都要一一检查,一天的睡眠时间仅两三个小时。她忆起打了第四支化疗针后的第三天,她的嘴巴和舌头变得肿烂,骨头烧痛,手脚肿痛。

“感觉像是走在滚烫的柏油路上,只能用膝盖爬,爬到哪就睡到哪。这时我才领悟到,没有健康,给你整几百万都没有用,一切都是白谈。因此我要感谢癌症,让我知道健康是很重要的。”

问医

林仁吉/对症下中药 天然雌激素不惹癌 乳癌病患可食用

医生,你好:

我本身是乳癌幸存者,我是ER+只是做手术与放疗,听说这类癌症不可食用诸如人参、当归、红枣与枸杞子。

Q1:请问这是否正确? 

A1:近年负面报导指乳腺癌的发病原因与雌激素过高有关,一些如人参、当归、大豆与雌激素相关的中药与食品也被一一列为乳癌病人该避免的食品,造成许多癌症患者备受困扰,也很谨慎地选择食品。

其实,这些植物雌激素与动物、化学合成或药物性雌激素是两回事,含有植物雌激素的食物相对比较安全,例如大豆之类的豆制品含大豆异黄酮雌激素,植物雌激素与乳腺癌间没有直接关系。

成人健康

pertuzumab联合双药治疗 缩小肿瘤保乳有望

案例:
42岁女秘书方小姐于七八年前确诊乳癌,当时肿瘤才只有1公分,属于第一期乳癌。原本认为自己相当幸运,能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后效果应该不错,但肿瘤切片化验后,报告证实为HER2阳性反应,治疗较棘手,医生因此建议她接受标靶治疗合并化疗。


由于标靶药物昂贵,对保险额不高且积蓄不多的方小姐来说,是一项沉重的负担,再说,她认为标靶药物大多是针对中晚期癌症,对患乳癌初期的她而言有大器小用之嫌,因此,她希望只做副作用较小的的化疗,减少恶心呕吐机率,且不会掉发。


医生因此分析说,从药物经济学来看,早期HER2阳性患者使用标靶药物,是“值得”之举,越来越多的研究及数据显示,HER2阳性乳癌越早使用标靶治疗合并化疗,复发的机会越低。


方小姐考虑后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完成合并治疗多年,至今未见乳癌复发。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