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 乳癌 子宫颈癌 每项1令吉 政府提供3癌筛检

医句话:

癌细胞的形成是需要一段漫长时间,短则10年长则30年,倘若在癌细胞形成的初期就通过筛检来发现它,并且积极去对付它,日后也无须时时提心吊胆。目前,卫生部提供3类型的癌症筛检,包括大肠癌丶乳癌及子宫颈癌。特别强调,并非所有癌症都可通过筛检而及早发现,特别是胰腺癌等较为“狡猾”的肿瘤,因此国人本身对健康的醒觉并在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如健康饮食丶调整生活作息等才是关键。

癌症 国人第三大死亡杀手

“当香港老牌影星李兆基因肝癌去世,紧接下来台湾综艺主持及资深艺人贺一航因大肠癌逝世,大家无不闻癌色变。根据2015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HMS),心血管疾病丶呼吸器官感染及癌症位居国民死因冠亚季军,而在一些较为发达国家如美国,癌症是第二大健康杀手。

早前著名肿瘤科医生穆克吉撰写一本著作《众病之王》,作者把癌症形容为众病中最‘难搞’及最‘霸道’,凸显了癌症在现今社会中所造成的种种不安。

很多人误以为癌症是现代文明病,其实不然,早在人类诞生以前即恐龙时代,癌症已存在这个星球上,这点可从考古学家在距今1亿5000万年前,即侏罗纪时的恐龙化石上发现到肿瘤的痕迹获得证明。

癌症,或者唤作肿瘤的英文字眼为cancer,这个词是源自希腊语‘螃蟹’而来,当人们发现恶性肿瘤就像树根般在大树周围不断扩张,以及在肿瘤周遭蔓延的血管,就像螃蟹张牙舞爪的样子,因此就以此为名。

癌形成历时30年

在人类有限的历史长河中,第一次记载癌症是大约4600年古埃及的医书中,当中提及一个在胸部肿块的病例,至于这个病例的治疗法,医生只是无奈地写下短短一句话,那就是‘没法治疗’。

问题来了,为何明明上古时代的疾病却成了这个时代的健康杀手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单一细胞演变成癌细胞绝非一瞬间,它必须耗上20至30年以上的时间,在一次又一次的突变,一次又一次逃脱免疫系统的‘围捕’才可以成为‘众病之王’。

也因此当一个人到了60余岁后,患癌的几率比其他年龄阶层来得多,而这与人类寿命的延长有着紧密关系,因此究竟是长寿重要抑或短寿不要患癌呢?这是至今都没有答案的讨论。

既然在人的一生中是免不了与癌症‘相遇’,那不如就学习‘与癌共存’,多认识癌症,及早发现它。其实随着医学的进步,科学家也发现越早发现癌症的存在并采取治疗手段,日后康复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其中本地男性及女性最常见面对的大肠癌丶肺癌丶乳癌与子宫颈癌,若在初期发现及治疗,存活率可超过90%,因此癌症筛检(cancer screening)的重要性就在此彰显了。

3种癌症筛检 政府诊所可申请

目前,马来西亚卫生部为国人提供3种癌症筛检,只要前往政府诊所即可提出申请,只是象征式收费1令吉。以下为政府所提供的癌症筛检:

1)子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2)乳癌(breast cancer)
3)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

子宫颈癌
筛检年龄以25岁至65岁有性行为的女性,在首两年每年应进行一次,倘若属正常,则可每两年一次。筛检方式以子宫颈抹片为主,不过这项筛检方式在本地一直无法被大部分女性接受,主要原因是因为女性感到害羞或没时间去进行筛检。

目前国内已有自我筛检法,女性可以自己取出样本到有提供自我筛检服务的诊所,由后者送往化验室,这可以提高女性的筛检概率。除此之外,子宫颈癌最新的突破是人类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的普及,众所周知,人类乳突病毒是造成子宫颈癌的主要原因。惟此疫苗只提供70%的防护,所以建议就算打了疫苗还须定时做筛检以策安全。

乳癌
筛检年龄以50岁以上的女性为主,分别有两种,即自我乳房检查(每月自我检查)以及乳房X光摄影(mammogram),这是每两年一次进行的筛检方式。目前一些州属或私人医院也有提供相关检验服务,目的是要减少女性患乳癌的几率,同时及早发现早治疗。

大肠癌
筛检年龄以50岁以上的男女为目标,目前政府诊所所采用的方式是免疫化学法粪便潜血检验(iFOBT),必须每年做一次,通过此筛检可发现粪便里有没有肉眼所看不到的血液。

这是一项相对容易及方便的筛检,但唯一的坏处就是它只能检测到癌症,无法检测到还未恶化成癌细胞的息肉。

另一种筛检方式则是照大肠镜(colonoscopy)。通过这项检测可发现息肉和初期癌症丶癌肿以及非肿瘤性的其他病变,但是筛检的准备工作繁杂及费用高,患者也会感到不舒服。不过如果检验正常,患者只须每10年做一次即可。

PSA检查仅适用于高危群

以上的方式都是在政府诊所提供的筛检,至于其他的癌症筛检则还未公布。据我所知暂时也没有针对其他癌症有效的筛检方式,因此未来尚须拭目以待。必须要注意,好的筛检方式不只要安全丶可靠及方便,并且也要获得大众接受。

以前列腺癌为例,曾有人建议用前列腺特异抗原血液指数(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来筛检,但PSA血液指数并不准确,容易造成误诊,因此它仅适用于高风险群体。

向扁鹊大哥学习:预防才是王道

在医学上,预防永远胜于治疗,而在癌症的筛检或治疗上亦如此。以美国为例,1964年政府开始向人民灌输烟草致癌的道理,在这之后当地的香烟销量越来越差,此后美国男性的肺癌率就逐渐下降,再一次应证了只要愿意踏出预防的第一步,就能改变本来不可能的结局。

我常向患者讲述一个饶有深意的中国古典故事,那就是名医扁鹊的故事。话说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中三兄弟,究竟谁的医术最高明呢?扁鹊回复说当然是大哥,其次是二哥,最差就是我。话虽如此,文王问扁鹊为何他最出名呢?扁鹊答复,因为我大哥治病是在未发之前,但由于一般人不晓得他可以及早察觉病因并治愈,因此名气不响,至于二哥则是在病初期时治病,因此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小病,名气仅限于在乡里之间,而我治病则在病情严重时,因此大家都认为我医术高明,名气响遍全国。

这个古典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颠不破的道理,那就是预防才是王道,倘若人人都能像扁鹊的大哥般及早发现病因,那就能避免出现病情严重时,只是这谈何容易,但通过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如远离烟酒丶保持健康饮食及作息正常等,对于预防癌症非常有效。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指出,一个人若能在日常饮食习惯及生活作息上做出适当调整,可预防或延缓部分癌症的发生几率。无可否认,在目前已知的数百种癌症,确切形成因素仍不详,不同的组织可引起不一样的肿瘤,其中遗传基因丶性别丶体重丶生活作息丶饮食习惯甚至环境压力等都是因素之一,有者我们无法避免,如基因丶性别等,但若能在可改变的环节下手,如体重或生活作息等,为何不愿去做呢?

根据研究,只要在饮食上进行调整,即可达到降低30%患癌几率,若再加上生活习惯的改善,甚至可达到降低50%的几率,这是叫人感到鼓舞的绩效。”

-
陈欣怡医生(Tan Sing Yee)
家庭医学专科顾问



基因检查防癌奏效?

近年来科学家把基因研究用于在预防癌症上,但至今效果还有待观察,至于它是否是未来的方向,尚需等待更多研究报告才能肯定。

早前,美国明星安祖莲娜祖莉(Angelina Jolie)为了降低乳癌风险而选择切除双乳,她的这项举动背后就是基因科学快速发展的结果。

当科学家成功筛检出乳癌基因,只要有这一遗传基因的女性,一生中会有80%患上乳癌的几率,而安祖莲娜祖莉在通过基因筛检后,发现本身有乳腺癌的基因,因此选择切除双乳,把患癌的几率降至5%。

至于普通老百姓是否有必要如此呢?目前尚言之过早,无论如何,站在医者角度而言,我会以乐观心态去看待这场人类与癌症的战争。”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何建兴.2019.07.09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