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診治

乳癌与血癌 无家族史也难倖免 定期检查比单看危险因子更关键

医识力现场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有些癌,看不见;有些癌,摸得到;

         ─血癌与乳癌—认识它、对抗它、战胜它!
日期:2025年10月4日(周六)
主讲人:血液内科顾问郑新恩医生及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魏永进医生
主持人:营养师赵智豪


郑:郑新恩医生
魏:魏永进医生

癌症診治

化疗标靶双管齐下 ADC精准锁癌 引爆乳癌细胞

医句话:
近年来,化疗开始应用于术前治疗,有效提升预后。同时,辅助治疗的跃进,也让化疗不再可怕。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化疗经改造后与标靶治疗合二为一,形成能精准攻击癌细胞的抗体药物复合体(ADC),为乳癌治疗开启新格局。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向来是乳癌治疗重要的一环。过去,乳癌的治疗多半是先手术,再进行化疗。近年来,化疗有时也会安排在手术前。那么,什么情况下会建议先化疗?又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手术呢?乳癌的治疗方案是如何制定的呢?让我们从乳癌确诊开始说起。

确诊乳癌时,首先需要进行活检。除了检测是否有癌细胞,报告还会显示3项重要的受体检验结果,即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酮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第二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

疾病疗法

【健康医疗网】乳癌患者化疗后手脚麻木? rTMS助摆脱神经疼痛

30岁的李小姐半年前罹患乳癌,手术后开始接受化学治疗,过程中却开始感觉手脚有胀痛、麻痛的感觉,进而影响睡眠品质,且不适感在化疗结束后持续存在,遂进行乳癌术后复健及神经传导检查。台北慈济医院复健科主任洪怡珣诊断,李小姐因为化学治疗而引起周边神经病变,由于口服药物治疗效果不彰,建议以重复性经颅磁刺激术(rTMS)治疗。李小姐接受连续5天的一次疗程后,症状明显改善,神经疼痛分数从78分下降至20分。

化学治疗引起的周边神经病变是癌症治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主要是指在接受如紫杉醇等具有神经毒性的化疗药物后,对神经细胞造成直接损伤,影响了周边神经的功能,导致四肢出现麻木无力、异常灼热或冰冷感、刀割或针刺等神经性疼痛,甚至影响协调与平衡。

洪怡珣主任指出,根据国内外研究,大约30%到40%的患者接受这类化疗药物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周边神经病变。大部分患者随着化疗结束,症状会随时间逐步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即使在化疗结束5年后,仍持续受到到麻木、疼痛等影响,甚至可能出现症状恶化或永久性神经损伤。

问医

薛美虹 / 乳癌淋巴切除后 限提2公斤3个月 防积液淋巴肿

问:医生,你好。我姐姐确诊乳癌,预计下个月手术,想请教以下问题:

1)听说进行淋巴结切除后,手臂不能提超过2公斤的重物。这项限制是术后短期适用,还是需要长期遵守?她担心日后无法复工。
2)淋巴结切除可能引起上肢淋巴水肿(俗称“大象手”)。应如何预防、降低风险?
3)手术后还有哪些常见并发症或不适?各自的预防或处理方式为何?

谢谢医生的指教。

 

 医生解答:

问医

薛美虹 / 局部切除不是计时炸弹 保乳手术加放疗 疗效与全切相同

问:我今年51岁,是三阴性乳癌患者,已完成化疗,准备进行手术,过后再做电疗。

本来,我已做好准备做全乳切除术,以防复发,不过,扫描发现癌肿瘤不见了。所以,医生建议进行局部和淋巴腺切除就好,不必全乳切除和重建。

问题来了,我还是感到担忧,尤其询问过身边的人,有的认为我这个年纪,乳房可以“功成身退”,建议全乳切除重建,但也有人和医生的建议一样,劝我只做局部切除,省掉“大手术”的痛苦和麻烦。

Q1: 医生说,局部和全乳切除的复发率是没有分别或一样的,真的吗?是基于哪些标准进行全乳和局部切除?
Q2: 我是多愁善感的人,每想到局部切除的话,日后会带着“计时炸弹”生活就烦恼,该如何面对?
Q3: 如果这次选择局部切除,将来真的复发的话,还能再做手术吗? 还是只能做全乳切除,或会影响治疗的选择?
Q4: 局部和全乳切除有哪些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事?

癌症診治

大马每19女性1患乳癌 警觉不足筛检率偏低

医句话:

乳癌的治疗方式多样,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但若在晚期才被发现,治愈率也会大幅下降。国民对乳癌的认识与警觉性仍然偏低,许多人在乳癌悄悄找上门时依然毫无察觉。其实,平时应多做乳房自我检查,40岁以上或高风险者更应定期筛查。男性虽然罹患乳癌的几率不高,但并非毫无风险,切勿掉以轻心。

癌症診治

物理治疗 引流按摩 穿压力衣 3招缓解乳癌术后淋巴水肿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女人最痛
日期:2025年7月19日(周六)
主讲人: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张森宇

1)进食过量燕窝会造成乳腺癌吗?
答:燕窝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唾液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胶原蛋白(collagen)、少量蛋白质与糖分,其中EGF是一种可促进细胞生长与修复的物质,有时会与某些肿瘤(如乳癌)过度表达的受体(如EGFR)有关,但是燕窝中EGF的浓度非常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经口摄取这些EGF会刺激肿瘤细胞增生。

癌症診治

省时又精准 IORT术中放疗1次 等效15次传统放疗

医识力现场论坛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女人最痛
日期:2025年7月19日(周六)
主讲人:临床肿瘤专科顾问陈子健医生、妇产专科顾问陈意萍医生、乳房及乳房重建外科顾问黄楚竤医生。
主持人:饮食治疗师张森宇

1)请问医生,你所提及的15次放疗和一次体内放疗是否有差别呢?
答:
你所提及的应该是术中放疗(Intraoperative Radiation Therapy,IORT),也就是指在手术期间进行放疗。它适用于早期乳癌即第I期或II期,且病灶单一及局部可控的病例。

它先由外科医生切除肿瘤,之后在手术期间由肿瘤科医生进行一次性且直接对肿瘤的局部放疗,也就是针对肿瘤部位。目的是取代传统术后长达3至5周,且需每日往返医院的放射疗程(15至23次)。它的好处是节省时间之余也能降低患者的医疗开销,并且大大减低放疗对生活素质的影响,尤其是住在距离医院较远地区的患者,无须饱受舟车劳顿之苦,并且最大限度减少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癌症診治

放疗新技术 省时少折磨 让女性癌患都被温柔对待

医句话:
癌症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时代,换言之癌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的健康威胁之一。过去人类对它缺乏认识,在治疗上也拿不出合适的“武器”。直到近代逐渐出现如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人类在这场“人与肿瘤”的交战才不落下风,但面对越来越“狡猾”的癌症,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有不足之处。庆幸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诞生,如术中放疗及近距离放疗等,让医生有更多可选择的“武器”,治疗上也能更得心应手。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