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王展翼 / 前列腺术后 放疗打针降睾酮 偶尔勃起会否影响荷尔蒙治疗?

问:我今年接受了前列腺手术,术后PSA从1.7降到0.9,但后来又升到1.9。之后接受了7次放疗,PSA降到0.26,今年5月份之后,在9月复查时降到0.15。最近我发现偶尔还是会有阴茎勃起的情况,所以有些疑问:

Q1: 放疗期间打荷尔蒙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睾酮。那如果偶尔勃起,会不会让睾酮上升,进而影响荷尔蒙治疗的效果?
Q2: 如果服用壮阳药等助勃药物,会不会也影响到放疗或荷尔蒙治疗的疗效?
Q3: 在目前PSA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我还需要特别注意哪些生活习惯或复查事项?

医生解答: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需要更多资料,例如患者的年龄、确诊的病名、癌症分期、以及接受过什么手术等。根据简单的描述,我们可以推测患者曾因前列腺癌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dical prostatectomy),之后又进行了挽救性放射治疗(salvage radiotherapy)。

对于第一道问题,答案是不会。偶尔的勃起不会干扰荷尔蒙治疗,也不会造成睾酮(男性荷尔蒙)明显上升。

问医

盛晓峰 / 卵巢癌疑转移脊椎 开刀难根治 放化疗标靶更关键

问:我今年56岁,是一位退休老师,2021年确诊卵巢癌,做了全子宫切除手术,也完成化疗、放疗和标靶治疗。3年来,每次追踪检查都顺利过关,2024年还做了最先进医学影像技术─正电子电脑断层扫描(PET CT),报告显示一切正常,让我慢慢走出癌症复发的恐惧,对人生重燃希望!

今年5月,我发现自己在深呼吸、打喷嚏或咳嗽时,左胸连带背部会隐隐作痛,于是又做了一次正电子电脑断层扫描,发现第八节胸椎有异状,医生怀疑是癌细胞转移的初步现象。

短短3个月,疼痛加剧了许多,站着痛,坐着也痛,背也有点驼了,磁力共振造影(MRI)显示肿瘤变大了,应该是癌症转移。在这种情况下,我是不是只能开刀治疗呢?

癌症診治

放疗新技术 省时少折磨 让女性癌患都被温柔对待

医句话:
癌症的历史可追溯至古埃及时代,换言之癌症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一直存在的健康威胁之一。过去人类对它缺乏认识,在治疗上也拿不出合适的“武器”。直到近代逐渐出现如手术切除、放疗及化疗等治疗手段,人类在这场“人与肿瘤”的交战才不落下风,但面对越来越“狡猾”的癌症,现有的治疗手段仍有不足之处。庆幸随着医学的进步,如今越来越多新技术的诞生,如术中放疗及近距离放疗等,让医生有更多可选择的“武器”,治疗上也能更得心应手。

问医

符芳基 / 脑下垂体瘤手术切不净 放疗能否起作用?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61岁,有家族遗传糖尿病。今年初因为视觉模糊到政府医院挂诊,经过检查发现患有脑下垂体肿瘤(pituitary adenoma),因肿瘤压到神经导致双眼视力模糊等一系列的症状。
7月的时候,我在医生建议下进行经鼻蝶窦切除术,不过,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视力蒙眬、手臂麻痺、头痛等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改善,有时候还有呼吸急促,医生说这是因为垂体瘤没有切除干净,可能需要再做第二次手术。目前正在等待伤口复原和观察。

Q1:请问脑下垂体肿瘤是什么原因造成?
Q2:可能是因为我有糖尿病的关系,手术后在加护病房时差一点丢命。请问如果再做第二次手术会不会更危险?
Q3:有些传统药物声称可以“打散”垂体瘤,请问可信吗?
Q4:医生有提到放射治疗,但我不是很明白。请问除了经鼻手术,这种疾病还有其他治疗方法吗?

感谢医生抽空解答。

 

问医

何国煌/化疗未必是注射 癌转移若不大 可考虑先进放疗

问:我母亲今年67岁,6年前是位癌症患者,接受过放疗及化疗,之后平安地过了6年。最近在验血时,发现癌细胞指数升高了,主治医生建议去做正子扫描(PET scan),照了后报告显示在肚子的后面,第七接骨有一小红点,医生说是淋巴癌,不能动手术,只能做化疗,做完了一个疗程的化疗后再去照,如癌细胞还是未清除的话要做放疗。

结果母亲听到化疗又放疗什么的,很是绝望及一直叹气,也很害怕担心熬不过做化疗的那日子,因此她想放弃做化疗,想请问医生是否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呢?

医生解答:

因为在你的来信中并没有提及是什么癌症,不过既然有提及母亲曾进行化疗及放疗,那可能是乳腺癌或直肠癌等,而现在似乎有一些转移的现象了。

假如证明是癌症的话,可以考虑用先进的放疗技术处理掉,比如全身立体定位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y,SBRT)这类放疗方式,可以清除掉不是很大粒的肿瘤。

至于是不是需要化疗,其实患者及家属可以和医生商量,它并不是强迫性质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服药的方式,不一定需要注射化疗药物。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