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马来西亚癌症护理倡议峰会 MCCI CRM与政府推行病人导航计划 打破治癌障碍提高存活率
亟需可靠讯息 选择可负担治疗
“当病人面对癌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把焦点放在病人身上,了解病人的需求,因为不同的病人有不同的期待。我们要让病人知道现有的治疗选择、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可负担的能力、治疗全程的情绪状态,而且病人要清楚明白人生的方向和精神上的需求。
可靠的讯息是我们目前面对的巨大挑战。在美国,许多公信力网站的医疗资讯是有实践证据为基础,也就是说,当一项新的治疗推出时,必有相关的研究如存活率、推荐用量等证明作支援。
在英国及许多欧洲国家,公共服务部门或国家公共卫生服务单位在网站发布的医疗讯息也是有实践证据为基础,并根据病人的负担能力给予相关治疗建议。
这些对马来西亚而言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我以国家综合癌症网络(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为例,当中所发布的治疗未必是我们所能承担的。
不只是大马,其他亚洲国家的病人也面对相同的挑战,即使你获得相关的医疗资讯,但是你还是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或能否负担得起。
许多病人提出是否应该要卖掉房子、取出孩子的教育基金等来缴付医疗费,这都是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可靠的讯息来证明哪些治疗是我们可以负担得起的。
大马乳癌5年存活率49% 亚太区最差
马来西亚的乳癌存活率是亚太区最差的国家,乳癌病人5年的存活率只有49%,比起邻国新加坡80%及韩国的92%有明显的差距。
CRM因此和政府合作,在巴生中央医院推行病人导航计划(Patient Navigation Program),希望通过消除病人接受治疗与护理的障碍,确保治疗的连续性和提高生存率。
当初,我们在想,到底该如何确保乳癌病人在早期得到确诊、持续性接受治疗、遵从医生指示服药及设立良好的医药系统,而我们认为,其实阻止这些成果的障碍,都有解决方案,例如往返医院的交通费、有人协助照顾家人或提供托育服务、有人提供治癌的方向或路程等资讯。
我们因此召集社会工作者、非政府组织、福利单位等提供病人不同的支援,使原有约50%的缺席率降至低于4%,几乎所有乳癌病人都遵循治疗。不但如此,这项计划也引起民众的讨论,间接改变了人们对政府医院负面想法,至少让一些出现早期症状的妇女肯主动到医院接受检验。
我们把这项病人导航计划扩展至另3家医院,包括芙蓉、马六甲和亚庇,我们尝试让更多的癌患获得早期发现和确诊,更重要的是改变民众对癌症负面看法,让病人早期诊断、治疗和提高治愈率。
幸存者故事
逆转癌症负面想法
在对抗癌症的努力上,我们确的面对许多挑战,特别是民众对癌症的看法,我们无法改变他人的观念,但是多数民众对癌症抱着负面看法,他们只看到死亡和痛苦,却没有看到癌症患者幸存,这是令人感到遗憾的。
许多研究显示,被诊断患上早期乳癌的妇女其实比没有患上癌症的同代妇女活得更久,我们相信这与初期乳癌患者认为生命是珍贵的,并积极落实所想和健康生活有关。
可惜的是,在大马,我们没有一个管道可以上载更多关于这些幸存者的事实,因为许多幸存者已经忘了自己曾经患癌,有的则是不愿分享这些经历。
我们举办了“逆转癌症日”,目的就是要让大家对癌症改观,因为许多人以为逆转癌症就是改变基因和遗传、避免患上癌症的意思,事实是要扭转大家对癌症负面看法和迷思。 ”
政府医院服务2/3癌患
医患不成正比
“抗癌治疗不只是要降低死亡率,更重要的是早期发现和治疗,民众应有早期发现的意识,这才能更早对付癌症和达到更好的疗效。
每提到癌症,“及时治疗”是第一个浮现的念头,当癌症病人被确诊后,必须尽快获得治疗。
癌症涉及多学科团队治疗,包括手术、抗癌治疗、放疗等,不同的癌症和阶段有不同的治疗标准。
根据卫生部的数据,全国共有31名肿瘤科医生分别在6家医疗中心提供服务,而全国只有约百名注册肿瘤科医生,但有三分之二的癌症病人到政府医院寻求治疗,以致医生与病人的正常比例失衡。
放射治疗是癌症的其中一项治疗,可惜的是,并非所有医院都设有良好的放疗系统,政府已通过向私人医院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放疗给所需的病人。 ”
谷哥医生易接触却虚拟
“当癌症发生时,我首先就会想到有哪些最好的治疗可以选择,医生应从我可以明了的方式给予解释,让我可以尽快作出决定。
当今越来越多的医药资讯可以在网上找到,民众轻易就可以接触到这些资讯。我认为最大的挑战还是可靠讯息的来源,一般的民众或病人该如何分辨有科学根据和无根据的医药讯息才是最重要。
如果我们能够把有事实根据、科学研究等证明的资讯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普遍民众能够明白,这将有助于协助癌症病人获得正确资讯以作出决定。
“谷歌医生”(doctor Google)是最容易接触但却是虚拟的。医疗服务提供者也面对虚拟技术的挑战,因为民众总是寻求容易、方便、免费的医药服务,除了网站,现有许多医疗相关的应用程式可供智慧型手机用户下载使用。 ”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