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特备系列】爆竹祭祀过节压力 恐触创伤后遗症

医句话:

农历新年是个热闹欢欣、喜气洋洋的佳节,但有人欢喜有人忧。部分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患者处于伤痛之中,或不想面对人群,新年欢愉热闹的气氛与心中的悲痛形成强烈对比,让患者感觉格格不入。这个对我们来说充满快乐的时节,对他们来说可能彷如人间炼狱。

“‘创伤’就像食物里的细菌,每个人都有可能吃到不干净的食物,有人安然无恙,有人泻肚子,有的人却严重至送院。创伤也一样,每个人都有机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创伤,但每个人的反应都不一样,有人会慢慢消化情绪,重新振作,有人可能一蹶不振,甚至罹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俗称‘创伤后遗症’),这就是类似俗话所说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农历新年对PTSD患者有一定程度影响。家家户户放烟花爆竹,噼哩啪啦响连天,这些声响与爆炸声相似,对于经历过爆炸场面、战争的患者,极大可能勾起他们压抑的伤痛情绪。

创伤重提 如揭伤疤

与亲友聚会时,最近经历过的重大意外往往会成为聊天的热门话题,使患者需要重复‘分享’创伤性事件,犹如揭开伤疤。新年时期患者或需到访一些平常少去的特定场所,如回乡度节,如果意外正好在家乡发生,便会触发伤痛记忆。

保持规律的生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但新年时期生活节奏往往被打乱,作息和饮食变得不规律。许多家庭在春节时有祭拜祖先的习俗,如果亲人的逝世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祭祀时就会勾引起惨痛记忆。

为应付节日开销,难免花更多钱,如患者因创伤性事件或其后引发的情绪问题而失去经济来源,那么节日的来临便会加重患者的经济压力,从而导致情绪变差,病情恶化。

对于诊断PTSD,我们会透过观察患者的仪容、行为举止、谈话内容,以及家人的形容,综合各方面以作出判断。精神科的诊断相对困难和棘手,不像其它疾病,精神疾病很多时候不能透过仪器,或检测一些指数作为诊断的标准。为了弥补精神科在诊断上的不足,医学界唯有列出冗长且详细的诊断标准以作指引。

创伤经历 诊断关键

根据美国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成人PTSD诊断标准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列明患者必须经历过创伤事件,如真正或感觉受到死亡威胁、重伤、性暴力等。

创伤性事件可以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事件发生、得知亲友发生事件,或重复暴露在创伤性事件,如警察、救伤员、急诊科医生、护士等。前述4项中须符合至少1项。

创伤症状分4组

诊断标准的第二部分是症状,包含4组,包括侵入性症状、逃避症状、认知及情绪上的改变,以及反应性改变。第一组为侵入性症状,会让患者不受控地重新体验创伤事件,以下5项中须符合至少1项。

一,不由自主地重复回想起事件的画面,包括回忆或想法。
二,不断出现与事件有关恶梦。
三,出现解离反应,这有别于幻觉,比如患者会在半梦半醒时,以为自己还身处在事件发生的时空。
四,当接触到事件相关的象征或暗示时,产生强烈及持续性的苦恼和不适。
五,接触到事件相关的暗示会产生生理反应,如心跳或呼吸加速、脸红、头痛等。

第二组为逃避症状,患者会避免回想事件和相关感觉,或逃避事件相关的地方或事物。这2项中须符合至少1项。

自觉无用 暴躁惊吓

第三组为认知及情绪上的改变,包括不记得部分或整个事件;三观改变,比如觉得自己没有用、世界很危险等;过度自责;负面情绪如恐慌、内疚、羞耻等;对重视的活动或事物丧失兴趣;与人群疏离,自我孤立;无法感受到正面情绪。这7项中须符合至少2项。

第四组为反应性改变,包括暴躁易怒、鲁莽或自毁行为、过度警觉、过度惊吓反应、无法专注以及睡眠障碍。这6项中须符合至少2项。

症状1个月以上 影响生活

前述的症状必须持续至少1个月,并对生活如自理能力、工作或学业、人际关系等带来影响,才能符合PTSD的诊断标准。

PTSD有不少误诊、漏诊,或延迟诊断,原因也不难理解。有者不察觉自己有异样,并不知道若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出现的症状过多,时间过长,生活受到一定的影响,就已算是一种疾病。

衍焦虑忧郁 滥药酗酒

正如消毒伤口会感觉更痛楚,有者会因为难受而不愿意揭露伤疤、回忆和诉说事件,不少遭遇性暴力的女性都宁愿不把事件说出。

有者认为事件已米已成炊,而不正视PTSD的症状,选择自我放弃。有者表现出的不是PTSD的症状,而是PTSD衍生出来的其它问题,比如焦虑、忧郁、滥用药物、酗酒等,容易被误诊。

脑结构失灵 无法处理创伤

PTSD的风险因子包括生理、心理及外在社会因素。在生理方面,女性、年轻、有家族遗传人士风险较大。

除此以外,人体会分泌处理应激反应的荷尔蒙,称为肾上腺素,若肾上腺素失调会导致应激状态持续。大脑也有负责处理记忆或情绪的结构,如海马体(hippocampus)和杏仁核(amygdala),若这些脑结构失灵,也会导致创伤记忆和情绪无法被适当处理。

在心理方面,幼时曾被诊断出有情绪问题,或本有精神疾病的患者,罹患PTSD的风险更大。若事件发生后,个体产生的想法或应对的心理机制不正确,也会引致PTSD。

保护机制过度变破坏

所谓的心理机制不正确,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侵入性症状、逃避症状、对事件失去记忆及过度警觉,这些机制本来是要保护患者,提醒患者面对问题,或减轻患者痛苦,或不再让同类型事件发生,但保护机制过度就变成破坏,引发PTSD,或使PTSD持续或恶化。

在外在的社会因素方面,研究发现如创伤是重大事件,或长时间经历,如战争,或事件导致患者失去身体部位或威胁生命,会导致PTSD更持久。除此以外,社会支持不足、环境压力大、社会阶层低,也会增加罹患PTSD的风险。若个体同时具备多项因素,罹患PTSD的几率就会极高。

 

_
杨申兴医生(Yeoh Seen Heng)
精神专科顾问

 

CBT及EMDR为第一线疗法

PTSD的治疗方案因人而异,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一般上为第一线治疗方案。心理治疗有多种,但主要为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和眼动脱敏再处理疗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简称眼动疗法)。

CBT中有一类为‘创伤聚焦认知行为疗法’(Trauma-focused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TF-CBT),特别针对经历创伤的患者,常用于PTSD。基本原则是让患者了解和接受创伤性事件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尝试透过改变患者对事件的想法及态度,进而改变情绪及行为。

EMDR双侧刺激治疗创伤

而EMDR更有科学根据,其原则是透过重整患者对于创伤性事件的负面回忆,从而脱离痛苦的情绪。

治疗方式是先请患者回想事件的画面,寻回压抑的记忆,同一时间治疗师会进行双侧刺激(bilateral stimulation),即以手指引导患者的眼球左右移动,或轮流拍击患者的左右手,让患者的左右脑轮流受到刺激,过程中不安的情绪会逐渐被冲淡,继而慢慢消失。临床研究证实EMDR的治疗效果相当显著。

情况危急可用药控制

在某些情况下会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需要时间,部分患者没有耐性,或情况危急,如有自杀倾向、失眠、恐惧,则可使用药物控制。有者无法稳定下来接受心理治疗,可先用药物舒缓情绪。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不互斥,可两者并用。

一般用于PTSD的药物为抗忧郁药和镇静安眠药。抗忧郁药可用以调节血清素─大脑里一种负责管理情绪的化学物质的水平。

抗忧郁药须服用一段时间,通常为6个月以上,但相对安全,副作用也较少,服药初期可能出现肠胃不适、头疼等。抗忧郁药对改善情绪有一定程度的疗效。

抗忧郁药治本 安眠药治标

镇静安眠药可在需要时使用,如失眠时服用。抗忧郁药可以治本,镇静安眠药则治标,两者相辅相成,效果良好。然而,许多人对用药有误解和抗拒,认为吃药就是精神疾病,或担心药物会成瘾。事实上,服用抗忧郁药不会成瘾,是非常安全的。

镇静安眠药有可能导致依赖或成瘾,对此我常用一个比喻,正如刀子很危险,但可以用来切菜、切肉,是我们需要的工具。只要小心使用,用后放在安全的地方,就不会带来伤害,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镇静安眠药也是如此,若适当使用,并在短期或有需要时服用,并不会引起问题。

异常行为 早察迹象

家人和朋友的协助与支持非常重要。很多PTSD患者不愿透露,但一般都有迹可寻,亲友应多关注身边的人,透过观察他们是否表现异常以及早发现PTSD患者。

患者可能表现出行为上的改变,如不再做以前常做的事情;功能上的改变,如旷课、考试不及格、作业无法完成等;情绪上的改变,如暴力、焦躁,忧郁等;思想上的改变,如变得负面;时常身体不适,但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如有前述症状应尽快采取行动,劝告对方咨询精神科医生。很多人对精神疾病带有成见,认为精神疾病就是神经病,若对方不愿看精神科,可以劝他去见辅导或普通医生,普通医生也会给予帮助,将患者转介到相关的专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

多陪伴勿批抨

亲友也可给对方看PTSD的相关资料,增加他对疾病的了解,并自我探讨。如果患者向你倾诉,必须耐心聆听,很多时候他们只是需要陪伴,切勿批评、比较、表示对方已经很幸运、很不错,也不要给没有用的建议,比如说叫他不要想就可以了。

维持正常生活规律

心病终须心药治,最重要的还是患者须自我救赎,从阴影中走出来。患者应维持正常的生活规律,必要时可与信任的人倾诉感受,并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或肌肉放松等。此外,应积极融入社会,参与运动、培养兴趣,或参加宗教活动,以提升身心健康。

待病情好转,患者可尝试重新面对创伤性事件,比如之前一直逃避事件发生的地方,可尝试再次接触,故地重游,这有助于减轻患者对那个地方的恐惧感。

患者不宜自我批评、自我责怪、隐藏自己的感受,或期待病情马上好转。除此以外,患者须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不抽烟、喝酒。许多PTSD患者因睡不好或情绪差,利用酒精帮助入睡或自我麻醉,结果衍生出更多问题,如酗酒等。

预早安排过节行程

在新年期间,为预防病情加剧,患者可预早安排过节的行程,勿太过紧凑和操劳。聚会前,若亲戚可能会问及事件,可让家人事先提醒,或适当地回避。

患者可戴耳机或耳塞,或到人较少的地方,如住酒店或出国旅游暂避烟花炮竹声响。多做运动,自我放松,保留私人空间,避开喧哗热闹的地方,有助于控制病情。预备紧急药物如镇静安眠药在情绪不安时服用。

过年应该要快乐,但不一定要完美,这么想或许能减轻压力。如果新年在某种情况下变得不完美,例如聚会时、炮竹声响起时,让你感到难受,都没有关系,你可以接受这个新年虽不完美,但还是快乐的。”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2.0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