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餐盘搭配天然超级食物 每天这样吃营养力升级

医句话:
在日常饮食中均衡摄取包含多种食物类别的食物,包括超级食物,可以帮助优化我们的健康。超级食物应被视为提升营养和与丰富饮食的方式,而非解决任何健康问题的灵丹妙药。通过实践“四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比例的健康餐盘概念,我们就能自然而然地将营养丰富的超级食物,如绿叶蔬菜、莓果、坚果和全谷物,融入我们的日常膳食中。我们在饮食中做出的小改变,日积月累将带来健康上的大进步。

_


“超级食物─你可能听过或见过这个词汇,但你可真正了解什么是超级食物?它真的是指对健康有特殊功效的食物,或仅仅是用来推广昂贵食品或保健品的行销术语?现在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来科普并厘清‘超级食物’的疑惑。

什么是超级食物?

‘超级食物’这个词在探讨食品和健康的话题中,是广受媒体追捧的流行语。然而,这个词汇并没有官方、科学或技术上的定义。‘超级食物’通常指的是营养丰富,以及被认为对健康有显着益处的食物。这些食物营养密度高,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抗氧化剂和其他对健康有益的天然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整体健康和预防疾病。

超级食物往往富含植物营养素,这些营养素是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赋予植物颜色、风味,并具有抗病特征。这些化合物的例子包括类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的前体)、大蒜素、姜黄素等。这些植物营养素具有多种健康益处,如促进心脏健康、减轻炎症,并预防癌症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7大类“超级食物”健康益处

许多食物都被贴上‘超级食物’的标签。以下是几种主要类型对健康有益的一些例子:
1. 绿叶蔬菜和多彩蔬菜:菠菜、羽衣甘蓝、甜菜根和红薯等各种绿叶蔬菜和鲜艳的蔬菜被称为超级食物。不同的蔬菜具有不同的营养成分,但它们通常都富含矿物质、维生素和植物营养素。例如,菠菜富含铁、钙、钾以及维生素 B6、C和K。

2. 多样化的彩色水果:火龙果、芒果、木瓜、番石榴和各种莓果等色彩鲜艳的水果是富含强效抗氧化剂、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超级食物。它们的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心脏健康、改善消化和提升大脑功能。

3. 植物性蛋白质食物:豆类、豆科植物、坚果和种子是纯素食者和素食者的优质蛋白质来源。例如鹰嘴豆、扁豆、大豆制品(如豆腐和豆酵饼、天贝),奇亚籽、亚麻籽、杏仁和其他坚果和种子。这些超级食物往往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健康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心脏健康,控制血糖和有利于皮肤健康。

4. 全谷类食品:糙米、燕麦、全麦谷粮、藜麦、荞麦、大麦等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剂的超级全谷物食品。研究显示,全谷物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和肾病的风险。

5. 香草和香料:姜黄、生姜、大蒜、咖喱叶和肉桂等各种香草和香料,均是适合用于烹饪的极佳超级食物。它们富含抗氧化剂,有很强的抗炎功能,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风险。

6.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发酵或富含益生菌的食物,例如优格乳、豆酵饼、天贝,泡菜和味噌,是众所周知可促进肠道健康的超级食物。食用益生菌是对健康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处包括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增强免疫力和促进心脏健康。

7. 咖啡和茶:咖啡和茶是富含抗氧化剂与生物活性化合物,如多酚和咖啡因,被认为是超级食品之一,有助于提神醒脑、促进新陈代谢和心脏健康。 绿茶和红茶提供多种健康益处,但应注意适量饮用以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咖啡因。

 

_
叶慧君博士(Roseline Yap Wai Kuan)
营养师
马来西亚营养学会名誉财政

 


轻松融入日常饮食小贴士

·实践半盘、四分一和四分一饮食法:马来西亚健康餐盘建议,每餐的餐盘应包含半盘是彩色蔬菜和水果,四分之一为碳水化合物食物,以及四分之一为蛋白质食物。确保一半以上的谷类为全谷物,并加入植物性蛋白质来源的食物。

·选择健康零食:尽量以选择鹰嘴豆、坚果、种子或水果,替代高糖、高盐或高度加工的零食。优格乳也是不错的零食选择。

·亲手烹饪:自己多在家准备食材和烹饪饭菜,可以更容易地融入更多超级食物于日常饮食。许多自己动手做的家常便饭就常用到大蒜、生姜和姜黄来搭配。”

 

_
陈奕绣博士(Chin Yit Siew)
营养师
马来西亚营养学会名誉秘书



破解常见迷思

_

*本文由2025年马来西亚营养月(NMM)提供。
*这是由马来西亚营养学会(NSM)、马来西亚饮食治疗师协会(MDA)和马来西亚身体组成学会(MSBC)联办的年度社区营养教育计划。《星洲日报》是中文媒体伙伴。
*“Food-Fit-Fun Fair”博览会活动将于5月14日至18日在布城IOI City Mall(西区@LG楼层)举行。
*除了多项寓教于乐的活动,现场也有派送伴手礼,并提供免费的营养检查和咨询服务。详情可浏览https://www.nutritionmonthmalaysia.org.my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文:陈奕绣博士、叶慧君博士.2025.04.2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