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催生雌激素胰岛素 乳癌肠癌来叩门
案例:
35岁杨先生是一名销售员,正值事业拼搏期的他每日早出晚归,三餐皆外食,因工作忙碌,尤其常以油腻见称的快餐果腹。以往,他还趁着晚间的空档与友人打球,每周至少运动一两天。但近半年来,他几乎每晚都得应酬客户,期间少不了大吃大喝,再加上啤酒的“攻势”,体重大幅度上涨。
这几天他早上醒来时,觉得后脑勺疼痛,也有晕眩的症状。在家人劝解下到附近诊所进行身体检查,发现三高之间“中”了两高—高血压及高胆固醇。在医生讲解下,得悉肥胖是诱发多种癌症的因素,令他不得不省思,最终决定改变生活习惯,积极减肥,重新拥抱健康。
分泌发炎因子 细胞癌变关键
脂肪组织(adipose)是身体内的一个内分泌器官,为身体分泌荷尔蒙,而这些荷尔蒙将直接影响细胞成长,包括癌细胞,导致增加患上子宫内膜癌丶食道癌丶肝癌丶大肠癌丶卵巢癌丶乳癌丶卵巢癌的机率。
肥胖症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颇高,脂肪组织会所分泌“坏荷尔蒙”如发炎因子,过胖使身体长期处于慢性发炎状态,而长期发炎正是细胞癌变的关键。
除了发炎因子,胰岛素阻抗(insulin resistance)将提高患癌风险,有研究指人体脂肪促使胰岛素产生阻抗。
研究指出,脂肪组织乃内分泌器官,生产多肽荷尔蒙,统称为脂肪组织因子(adipokines),这些荷尔蒙将影响人体的癌症病理。
脂肪荷尔蒙过高 激发肿瘤成长
脂肪组织将分泌两大脂肪荷尔蒙,分别为瘦素(leptin)及脂连蛋白(adiponectin),这两种荷尔蒙在肿瘤成长及发展上皆扮演重要角色。
瘦素会促进细胞增殖,诱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滋长,人们必须了解血管的生成能力是恶性肿瘤生长丶成长与转移的条件之一。
肥胖将促使类固醇荷尔蒙,如雌激素丶黄体激素丶雄激素丶肾上腺类固醇不平衡,而这些荷尔蒙正是影响男女性癌症的滋长及存活率的重要角色。
除了癌症,脂肪组织过多,也会招惹糖尿病丶脂肪肝丶高血脂症丶关节炎等。
大马20年肥胖率涨3倍
世界卫生组织(WHO)上个世纪宣布肥胖日益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慢性疾病;简单
而言,肥胖是体内有过多脂肪,乃高热量摄取及低热量消耗所致。
自1980年前,全球的肥胖案例已增加1倍;截至2014年,19亿名超过18岁的成年人已超重,其中6亿人是肥胖,在这项数据里,其中39%人士是超重,13%人士则是肥胖。
至于大马,相较过去20年来的全国健康及病发率调查(NHMS)数据,国人于1996年的肥胖指数为4%,直到2015年,国人肥胖指数暴涨至17.7%。
这些数据很大可能显示国人的生活及饮食习惯促使肥胖,包括大量摄取碳水化合物及少运动所致。
肥胖7问 痴肥者或需手术减重
问1:如何定义肥胖?
答:测量肥胖的方法主要以身体质量指数(BMI)及腰围为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肥胖(obesity)的BMI超过30kg/㎡;过重BMI介于25至29.9kg/㎡之间;理想正常的BMI则是18.5至24.9kg/㎡;18.5kg/㎡则是过轻。
然而,亚洲人士体格娇小,因此亚洲人的BMI比WHO的定义少2至2.5km/㎡,因此亚洲人理想的BMI指数为23kg/㎡。
问2:愈胖愈易被乳癌及大肠癌盯上?
答:肥胖人士尤其是女性的体内芳香酶(aromatase)水平较高,其活性将体内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如果体重过高,脂肪细胞数量大增,脂肪组织生成雌激素自然增加不少,进而加速乳癌之繁殖。
肥胖人血液中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常常比较高。当胰岛素浓度高时,刺激大量细胞增加,IGF-1继而产生变化,刺激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使某些肿瘤细胞如大肠癌的生长。
问3:胖子做手术,并发症风险高?
答:每一名病患在手术中都会承受并发症的风险,而肥胖的病患或患有心脏血管疾病丶高血压及糖尿病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前建议应进行全面的身体评估及治疗。
肥胖者基于体态关系,生活变得不活跃,呼吸肺活量不佳,术前可进行运动减轻体重,以在手术期间持有顺畅呼吸,避免肺动脉栓塞的状况。
问4:运动可以降低癌症复发?
答:若要脱离“肥胖一族”,改善饮食及持续运动始终是最佳方案。若人们持续肥胖,癌细胞易复发,然而运动可影响癌细胞成长,维持运动者的存活率也较高。
问5:每天应该运动多久,才能保持健康?
答:一般人每天运动量为30分钟,肥胖人士则运动60分钟为佳,可从简单的徒步做起。另外,人们应该培养均匀饮食习惯,摄取高纤维,避免高卡路里及高热量的食物,勿暴饮暴食,同时要戒酒戒烟。
问6:如何鼓励胖者减肥?
答:基于体态关系,许多肥胖人士的生活不活跃,旁人此刻应给予他们鼓励。与其对肥胖人士作无谓的取笑,不如鼓励他们改变生活习惯,协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交生活。
问7:如果采取生活干预仍无效,痴肥者该怎麽办?
答:部分肥胖人士在医生确保无心理问题下开出药方,减低食欲。重度肥胖人士或需进行手术减重,包括局部胃切除手术减少食量,或做胃绕道手术减少吸收等。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