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遇见医生

狂抽烟兼三高致中风后 发现颅内巨动脉瘤

丁先生,58岁的商人,三高兼手不离烟,出血性中风后发现脑袋里有一颗巨型动脉瘤。

为了经商,家住登嘉楼的丁先生常在东海岸到处走动,生活作息毫无规律,三餐不定食,高血压药物也常常忘记吃,明知道自己有三高,却仗着身体没有出过大问题,烟酒不拒,一天至少抽一包烟。

今年3月中,他突然感觉左侧身体动弹不得,接着就倒下不省人事。醒来时,他发现自己躺在关丹某私立医院的病床上,医生告诉他右脑有出血性中风,血块相当大,必须紧急开颅,取出积血。

在医院躺了9天后,他的左侧身体慢慢恢复正常,又能活动自如,想到自己从鬼门关转一圈回来,丁先生心里充满感恩和喜悅,也没有想要追究之前为何发生出血性中风,就欢天喜地出院回家去了。

3个月后,他因为频频头痛而再回去医院检查,在脑血管造影下,看到右中脑动脉长了一颗巨大的动脉瘤(Giant Aneurysm),因病情非比寻常,医生建议他到马大诊疗。

丁先生打自心里抗拒治疗,他心里有一把怒火在烧着:“之前已经做了一次手术,为什么现在还要再做一次?为什么上一次的医生没有发现问题?”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心肺复甦术 助心脑供血流及氧气

去年的某一天,一如往常开着车子前往诊所工作,途经一宗交通意外事发现场。只见两辆休旅车已被撞得面目全非。车子旁一位妇女将一位男童紧紧抱在怀中痛哭,男童一动也不动,围观路人也一动也不动。我想,很多时候不是路人们不愿给予帮助,只是不知该如何伸出援手。

我见状马上将车子停在路边下车协助。在表明身分后马上为那不省人事的男童进行创伤评估,却发现脉搏与呼吸皆已停止。在确保自身安全以及已有人召唤救护车后,我马上为他进行心肺复甦术(CPR)。

我在1998年学习并掌握了心肺复甦术,至今已近20年,间中也经历了美国心脏协会针对心肺复甦术指南4次的修改及更新。每一次的更新,除了针对急救系统,技术及质量的改进外,旨在让大众更容易明白并掌握这项技能。而2015年最新指南更提到了未经训练的非专业施救者的重要角色。大众若能掌握基本的急救原则,受益无穷。

我们也常听闻某某人突然心脏骤停,未能即时给予急救而错失救命良机。当我们在面对紧急状况时,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在急救时,首先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为他人进行急救。急救人员最为重要的原则便是“平安出门,平安回家”。在危险的环境下进行急救,害人害己。

专题

脊椎、颈椎疾病 影响健康之首

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80%以上的慢性病都与脊椎错位、脊神经被压迫有关。颈椎疾病更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影响健康十大疾病之首!因此,脊椎错位不是闹着玩的,它随时会影响一个女人的体态之美、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脸上长斑,甚至肥胖,可说是女人的美丽杀手。因为脊椎除了链接脑也连接着五脏六腑,脊椎作为人体的高速公路,需要输送养分到五脏六腑和负责传送各项指令,使内脏获得良好的控制与平衡的神经。为此,五脏六腑共同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并保证了人体的健康与美丽。所以说,脊椎和五脏六腑越健康,女人就越美丽!

陈韦延医师说:“美丽的人生,来自健康的身体、思维和心灵,如此一来,眼睛所及的都是美丽的风景。”

长期脊椎偏离
各器官功能会受影响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心肌梗塞突发 掌握急救可救命

我们不时能在报章上看见一些运动爱好者在运动时突然暴毙,或是某中年男子/女子在睡梦中暴毙的新闻。众多死亡案例中,其主要导因多为心肌梗塞,而事发后未能及时施与急救,包括心肺复甦术。

在马来西亚,心血管疾病所导致的死亡率相当高,占了政府医院死亡率约20%~25%。而心肌梗塞更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当中最致命的疾病。和其他疾病不同,心肌梗塞一旦发生都非常急性,并能对患者生命有着严重威胁。唯有及早发现,并在黄金时间给予适当处理,才能降低死亡风险。

曾有位病患在感到胸口闷痛及呼吸急促时,第一时间自行开车到我的诊所。当下马上为他做了心电图测试,报告出来后只见那忽高忽低的线条,像是高山幽谷连贯在一起。我的心顿时慌得蹦蹦乱跳,肾上腺素直接飙高。只因报告上显示着严重下壁心肌梗塞。我立即为他提供高浓度氧气,再让他含服一颗三硝酸甘油舌下含片,接着直接拨打999紧急召唤救护车将他送院。

我之后才得知他当时在送院途中曾三度心跳停止。医务人员为他三度进行心肺复甦术,所幸抢救成功。他入住心脏病监护病房接受治疗,数日后健康出院。还好当初及时处理送院,保住了一条可贵的性命。

饮食营养

周志辉/蔬菜含硝酸盐属正常

饮食均衡、多样化就无需担心

讲到香肠、腊肉含有硝酸盐,很多人就会联想到癌症而感到害怕。近年有不少传言针对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及可能致癌风险大做文章,硝酸盐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蔬菜含有硝酸盐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但却让许多不了解硝酸盐的民众感到害怕。

日常饮食中所摄取的硝酸盐(nitrate),大部分是来自蔬菜(尤其是叶菜类),这些硝酸盐除了来自土壤或水,部分是来自肥料。近年有报道大字标题,警告有市售蔬菜的硝酸盐可能过量,食用恐怕会有致癌风险,此话一出立即吓坏很多主妇。

不少网络资讯为了吸引读者的点阅率,都喜欢下有毒、超标或致癌等标题,但要探讨蔬菜或饮食中的硝酸盐到底孰多孰少,存在一定的争议性。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种类、季节、光照、温度、肥料、采收时间和烹调方法等,而蔬菜特性和氮肥用量算是当中较关键的因素。

对土耕蔬菜而言,要控制硝酸盐的多寡并不容易,即使严控氮肥的施放时间和用量,也可能因温度、水分管理及土壤微生物等变量,最终导致硝酸盐的累积;相较之下,水耕蔬菜只要在采收期前数天大幅减少或停止供应氮肥,就能减低及控制硝酸盐的含量。

专题

准妈妈孕妇 该知道自己的权益

要生不要生?要自然生产或剖腹生产?医生决定生产方式,还是孕妇有自主权?政府医院可以选择无痛分娩吗?孕妇丈夫或亲人可以为孕妇做生产决定吗?

随着中国一名临盆在即的孕妇不堪产痛跳楼自杀后,引起巨大回应,也令人不禁省思这所有有关孕妇权益的疑问。

身为准妈妈的孕妇,可以为自己以及肚子里的宝宝做什么决定,在马来西亚孕妇的权益又是如何?

陕西孕妇跳楼截图

 

顺产或剖腹产 都由孕妇自己决定

饮食营养

油炸时冒泡 蒸汽屏障令食物更香脆

无论是中国八大菜系,以至各国的烹调美食,都几乎离不开蒸、煮、煎、炒、炸、烧、烤、炖等烹调手法,而当中油炸又被誉为暴力烹饪,广受中、西饮食文化所欢迎。当薯条在沸腾的热油中嘶嘶作响,这个看起来最平常不过的过程,在简单的背后原来却有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在油炸(deep frying)的过程中,食物到底发生了那些变化?当食物(如薯条、炸鸡等)接触到热油的一剎那,高温让食物表面的水分迅速沸腾冒泡及蒸发,水蒸汽就有如火山爆发一样喷出,使得油花四溅及嘶嘶作响,这些水汽形成的泡泡让很多人都误以为是油在沸腾,食物外皮会因水分快速蒸发而变脆。

別小看这些包覆在食物外激烈的气泡,原来它们在食物表面形成了一层蒸汽屏障(steam barrier),让表面维持较低的温度,能换取较多的加热时间让食物煮熟及产生香气,又不致烧焦,同时又能将表面的油阻挡开,减少油脂的渗入,因此当表面冒出的气泡慢慢变少,阻挡油脂渗入的能力就相对减弱,此时可将食物从油中捞起,减少油腻感。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骨痛热症 普遍又棘手

之前曾出席骨痛热症死亡病例检讨会(Mortality Review)。这是例常程序,凡发生骨痛热症死亡案例后,所有曾为死者看诊过的负责医生,从普通家庭诊所的医生,直到医院各个部门的医生,都将被召出席会议。所涉及的每一位医生,会轮流简报,并接质问及审查。那一次的会议,讨论了多起死亡案例。

我记得有位病人来我诊所看诊。他投诉发烧了两天,连同头晕及身体剧烈痠痛,此外并无其他明显症状。当时为他抽血化验,验血报告显示白血球提高,血浓度和血小板指数都属于正常范围内。由于无法找出发烧原因,我只为他进行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开了一些退烧药,要他充分休息并补充足够水分,然后要他在隔天前来多验一次血。

隔天,当病人回来复诊时,仍持续高烧不退,而且开始出现了严重呕吐症状(一天内吐了超过3次)。我见状马上再次为他验血。这一次的血液报告显示白血球下降,血浓度上升,而血小板也大幅度下降值少于30。从各种症状及血液分析来看,病人确定为骨痛热症,而且已出现了警示症状(Warning Signs),必须即刻送院医治。

从确诊骨痛热症后,直到送院医治没有任何耽搁。病人却在几天后因著骨痛溢血热症引发多重器官衰竭而病逝。前后不过一星期。可见一只小小的黑斑蚊体内的病毒,对人类的杀伤力有多大?

问药

药剂师 监测药物功效和安全性

一些人对药剂师的印象是站在柜台配药和卖药的人,甚至可能把他们当成“药物分配人员”,其实,药剂师的工作不仅如此。

药剂师其实是药物专家,专长于医药保健知识,在帮助我们维持和改善健康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

除了分配药物和提供药物相关咨询等的“传统”角色,现今的药剂师也参与许多以病患为中心的项目,如为其他医疗人员提供药物讯息、监测药物治疗的功效和安全性,以及运行药剂师门诊诊所,如糖尿病诊所或哮喘诊所。

除了协助医生照料病患,如发现任何和药物相关的问题,或有需要澄清的细节,药剂师会主动联络医生。

药剂师是医疗团队的一分子,与医生、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就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专业意见。此外,药剂师也得确保药物安全储存和使用。

【养生】版记者专访3位在康宁药剂师,这3位药剂师也将在【医识力】【问药】版定时为星洲日报读者解答用药方面的问题。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