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护线上

老是腹痛腹泻?小心后肠神经内分泌瘤 新型长效体抑素 皮下注射更方便

“有位五十多岁的患者反复出现腹泻与腹痛,曾经在多家医院接受治疗。后来又因为发现直肠肿瘤合并肝转移,而接受切片检查。”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院长及大肠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病理报告显示,患者的肿瘤是神经内分泌瘤,大家才晓得原来导致反复腹泻与腹痛的主因是后肠神经内分泌瘤。”

经过讨论后,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后续也使用体抑素类似物(Somatostatin Analogs,SSA)治疗,减少肿瘤分泌相关荷尔蒙,帮助缓解症状并抑制肿瘤生长。王照元教授说,由此可知神经内分泌瘤的诊断、治疗都相当具有挑战性,往往需要多专科的配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成效。


从横结肠到直肠的隐形肿瘤

神经内分泌瘤(neuroendocrine tumor)源自各种神经内分泌细胞,很多器官都可能出现神经内分泌瘤。王照元教授解释,在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始消化管可分成前肠、中肠、后肠,后肠会形成远端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等,出现在这些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瘤称为“后肠神经内分泌瘤”。

罕見疾病

“模仿”第八凝血因子 创新药经皮下注射 减血友病出血率

医句话:

血友病的药物不断在进步和创新,让患者能更好地控制出血,保护关节,同时拥有自主生活。治疗方案可分成凝血因子补充疗法、非凝血因子的创新疗法,以及基因疗法3大类。虽然基因疗法已获得成功,但只提供18岁以上的患者,而且费用高昂,且尚未获得我国批准实行。

“血友病主要成因是凝血因子不足,因此治疗方式在于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主要分为需求性治疗或按需治疗(on-demand therapy)和预防性治疗(prophylaxis),前者是针对紧急出血的治疗;后者是定期施予固定剂量的凝血因子,以提高并维持体内凝血因子在一定的浓度,以预防自发性出血长期积累造成的伤害。

血友病患需尽早开始药物治疗,因病情管理的原则在于预防。当然,所谓的‘及早’并非一出生即用药,因为婴儿活动能力有限,出血风险相对不那么高。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