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早给大肠照镜.别让息肉越长越大
虽然结直肠癌是继乳癌後,大马的第二大癌症“杀手”,它却是少有可以通过提早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即可“避免”发生的癌症。此外,早期诊断與治疗,也提高了大肠癌的治疗成功率,並降低死亡率。
根據数據显示,大部份结直肠癌患者就医时已是中晚期,那是因为结直肠癌早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且大部份公众皆认为,“我没有症状,为甚麼要做检查?”,甚至对於大肠内窥镜筛检存在许多顾忌與恐惧。
双威医疗中心肠胃肝脏专科陈引顺医生指出,通过提早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不仅可以提早发现结直肠癌,更可以避免癌症!
“其他癌症筛检,如乳房筛查只能提早发现乳癌、提早治疗,却无法避免。但是,由於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成,而息肉需要5至10年的时间才会病变成癌症,因此,提早进行筛检,将息肉切除,就可以避免癌症发生了!”
大肠癌的筛检方法有多種,包括介入及非介入性。
非介入性筛检包括粪便潜血检查FOBT、M2PK、DNA、影像学检查等。在我国较为普遍且大众负担得起的是粪便潜血检查。至於介入性的筛检则是大肠内窥镜筛检,它是诊断大肠癌的“黄金标准”,准确度超过95%。
陈医生透露,对於低风险群可进行粪便潜血检查,但是,高风险群还是建议直接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因为它准确性最高,可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除了诊断,还可以治疗,即检测过程发现息肉即可现场切除。
“根據数據显示,大肠内窥镜筛检有助於减少56%的结直肠癌的发生,减低68%的死亡率。”
建议50岁以上者检查
因此,他建议50岁以上者,可以和医生讨论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至於有家族遗传史者,则建议必须在直属亲属病发年龄的提早10年进行筛检。
“如果你的亲属在40岁病发,建议你在30岁就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因为,息肉要演变成癌症需耗时约10年。”
男性患者比女性多
陈引顺医生指出,结直肠癌是继乳癌後,大马的第二大癌症!它是女性第二常见癌症,男性第一常见癌症,而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根據2008至2013年的数據显示,在每10萬名大马人当中,平均有21.3人患有结直肠癌!
“在大马的人口中,华裔的患者占最高比率,接著下来是巫裔及印裔;至於男性患者则比女性患者的機率高1.33倍。”
陈医生透露,结直肠癌是一種有明显遗传倾向的恶性肿瘤。但是,除了基因因素,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不良的生活與饮食习惯,如抽烟、过量摄取红肉、高糖分、高脂、低纤的饮食习惯等皆可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吸烟者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27倍。
此外,一些普遍的疾病,如痴肥、2型糖尿病也與结直肠癌息息相关。有以上疾病者,患上大肠癌的风险相对较高。2型糖尿病患與非糖尿病患相比,其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增加了27%,死亡率增加了20%。
他指出,结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上厕所习惯改变、腹部疼痛、便血等。上厕所习惯改变涵盖了便秘或泻肚子。
腹部频密疼痛已中晚期
“一般上,结直肠癌病人发生腹部频密疼痛时,多数已属於中晚期,因为癌细胞已侵入大肠下层肌肉,或已造成肠道阻塞。因此,如果上厕所习惯改变,排除了其他因素,如食物中毒、发炎等导因後,最好是提前求医,进行检测。”
而要预防结直肠癌的方法除了定期检测,也必须落实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饮食习惯,避免吃太多红肉及高脂低纤饮食,多运动、戒烟、避免过胖。
检测可立即切除息肉
让陈医生感到遗憾的是,大肠内窥镜的筛检在本地並不普遍,大众对相关筛检也较为排斥,觉得大肠内窥镜“很恐怖”。如果你也对大肠内窥镜筛检存有疑惑與恐惧,就让陈医生大概讲解下大肠内窥镜筛检的流程,消除大家对它莫名的恐惧吧。
“在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前,接受检测者需服用泻药和3公升的水进行清肠,清肠过程必须进行得彻底,大肠内窥镜检测才能进行得事半功倍。”
接著,医生将把带有高清摄像头的软管从肛门放入大肠进行筛检,筛检从开始到结束,大部份在十幾分钟内即可完成。在轻微麻醉和止痛药的协助下,其实过程没有大家想象中恐怖,也不会感觉到痛楚。
如果检测过程中看到息肉,医生也可以立即切除,切除时间也是介於5到10分钟。
陈医生指出,大肠壁分四层,如果息肉只长在上两层,可以现场切除,如果它已恶性侵入及演变成癌症,就不能当场切除,必须进行下一步检测,再配上適当的治疗。
取出息肉进行化验
“大肠镜科技的发展允许我们准确的认识息肉的性质,并进一步治疗。我们可以通过白光、蓝光的光谱协助下,清晰的看到及切除息肉,并确定息肉下的血管是否有癌变或侵入性。息肉完整取出后,将交给病理学专人进行化验,进一步确定其性质。”
“接下来的筛检,将根据病理学科的报告跟进。如果癌症风险高,接受检测者必须在1至3年后再回来检查;如果风险低,可以在5至10年后进行下一次的筛检。”
无论如何,陈医生也不隐瞒的表示,大肠内窥镜也存在出血与穿孔的风险,但风险只有0.06%至0.07%,如果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负责操作就无需担心。
进行化疗降低复发率|
双威医疗中心临床肿瘤专科顾问医生赖仪冰指出,手术治疗在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其他的治疗方式包括了化疗、放疗、标靶治疗。
“大肠壁分为四层,癌细胞将从第一层开始生长,长在前两层的归类为第一期,到了第四层属于第二期,扩散到淋巴则归类第三期,扩散到其他器官则已迈入第4期。”
“如果出现疑似结直肠癌症状,患者可先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确诊是肠癌后,下个步骤则是进行电脑断层扫描,进一步检查癌细胞是否有扩散至其它部位。”
赖医生表示,电脑断层扫描只能确定相关癌症是否已到了第四期,但却无法分辨它是第一、第二或第三期。首三期的患者必须经过手术切除肿瘤,再送往检验后,才能确定期数。
她披露,如果第一及第二期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状况良好,就无需再进行化疗,他们只需要每年回院复诊及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即可。
第三期患者须化疗
对于癌细胞已扩散至淋巴的第三期患者,则需进行化疗,以预防及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因为化疗有助于降低30至40%的复发机率。“我们也会劝请较高风险的第二期患者,考量进行化疗。”
“如果扫描证实是第四期患者,就必须看相关肿瘤是否造成肠道阻塞,如果是就必须先开刀,避免肠阻塞造成肠破裂及引发败血症。如果没有阻塞,则需先进行化疗,治疗及缩小肠道与转移部位的肿瘤,再进行手术治疗。”
至于放射治疗(俗称电疗),则适合治疗长在靠近肛门区域的肿瘤。“当肿瘤太大时,放疗可先将肿瘤缩小,提高手术期间将肿瘤完全切除的把握。”
放疗可以通过精准度高的辐射线直接对准病灶照射,杀死癌细胞,减低副作用。因此,它也适合第四期,癌细胞已扩散至骨头、肺部等部位的患者。医生将针对特定部位进行治疗与控制症状,减少对毗邻器官的伤害。
“标靶治疗则只适合第四期病人患者。一般上,医生会建议第四期患者在进行化疗之余,以标靶治疗进行辅助治疗,即化疗占80%,标靶占20%,加强治疗效果。”
标靶治疗可精确地命中目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副作用相对较少,也不会伤害好细胞,只是治疗费用偏高。
赖医生披露,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的疗效最好,但是,除了适合MSI DNA序列变化的结直肠癌患者,此治疗对于其他结直肠癌患者的使用仍不普遍。
她也提醒患者,由于在化疗期间免疫系统偏弱,较容易受细菌感染,因此,要特别小心照顾。至于放疗及标靶治疗,由于针对病灶照射,副作用相对较少。
叮咛有症状应及时求医
赖医生透露,提早筛检,可提早发现,避免息肉演变成癌细胞;提早治疗则可提高存活率。
“很多患者听闻要进行化疗就感到害怕,其实,随着医学的进步,化疗的副作用已大大减少,相较其他化疗,大肠癌的化疗也较为'轻松',患者不会脱发,只会有些反胃、便秘、泻肚子等副作用。”
“一般上,我们会在半年内为患者进行8至12次化疗,并在化疗期间为患者提供止痛药,再辅以'补针'支援。
每次进行治疗后,会根据患者的报告及身体状况,再决定下一次的治疗。”
“化疗可以减少他们的痛苦,但如果病人选择不做,我们只能尊重,并通过‘安宁疗护’方式,以药物协助他们。”
但是她提醒大家,如果置之不理,癌细胞很快将扩散;它扩散至哪里,就会影响相关部位的功能。如果大肠已阻塞,患者可能一吃食物就会呕吐;肠道无法排粪便,恶臭味可能经由口腔排出。
“扩散至肝脏,可能会阻塞胆管、影响肝功能,导致眼睛发黄、腹胀、腹部积水等;扩散至肺部,则可能挤压到呼吸管,造成气喘、咳血等。”
对于部份未治疗就选择放弃的第四期患者,赖医生觉得很可惜,因为一些已扩散至其他器官的癌症,虽然被归类为第四期,但可能只是少量扩散,如果及时治疗,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约40%。
结直肠癌越趋年轻化
随着结直肠癌越趋年轻化,赖仪冰医生劝请大家落实健康生活与饮食习惯,不要以为年轻就不会被“盯上”。“有症状,应及时求医;照顾好健康,定期检查,尤其是有家族遗传史者。”
至于完成治疗的患者,也必须减少食用红肉、糖分、多运动、吃得好、睡得好、管理好压力、停止抽烟、喝酒。
她也吁请患者在治疗期间不要服用中药,因为这可能会造成肝脏指数偏高。患者如果要以中药进行调理,可在进行完治疗后再调理。
迷思:泻药配方是否可安全服用?
问:进行大肠内窥镜筛检前,必须服用大量水和泻药进行清肠,因此,肾脏病人和心脏衰竭患者不能进行此检测?
答:随着医学的进步,现今的泻药配方已非常完善且安全,适用于各年龄,甚至患有心肺功能衰弱、肾脏病患者等如果在专科医生的监督下,也可以安全服用,并顺利地进行大肠镜检查。此“直肠直肚”配方,不会被身体吸收,喝进去将全部被排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