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没休息·易得忧郁症

坐月子也称为产褥期,一般是30天,但事实上没有一定的期限,产褥期可以是40天、60天,胥视产妇体质和情况而定。民间遵循30天为坐“月”期限,主要因为容易计算,而且30天也正好是孩子“满月”之时。

传统坐月子有许多禁忌,但是站在中医学的角度,一些规则还是需要遵守。

坐月的第一至第二周,产妇应尽量保持平躺睡姿,减少走动,主要是让松弛的子宫及骨盆复位。

我建议产妇不要蹲坐,因为蹲下时,髋骨会被拉扯,导致骨盆复位欠佳,一些产妇就是因此面对骨盆过大、瘦身困难的问题。骨盆复位欠佳影响深远,这主要因为骨与骨之间的韧带在走动时变松弛,到了一定的年龄后,就会很容易因为一些举动如搬重物时拉伤,引起腰酸背痛,而且风寒也易入侵空隙较大的骨缝,造成“风湿”。

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无论是自然或剖腹分娩,产妇子宫韧带都会松弛,如果坐月时蹲下身,腹部就会挤压到子宫,影响子宫复位,日后可能会有子宫下垂或脱垂的问题。

有的产妇自知身体衰弱,但若还硬撑,长时间坐着喂奶、看电视、看手机、谈天等,在月子期间都不鼓励,应尽量争取时间休息。

产后忧郁很多时候是因为产妇没有得到充份的休息,造成肝血不足、心血虚所致,产妇应认真休息,除了有助调理身体,也能够畅情志,避免忧郁症找上门。

我也会处方补肝血和疏肝理气的药方,让产妇饮用后有良好的睡眠,并减少胡思乱想。

坐月子是女性最珍贵的时间,如果能够适当调补,不但能够去除病痛,还能够使产后的身体更健康,女性应珍惜。

女性在怀孕9个月内没有月事,生理期进入休憩的状态,产后生理期恢复,如果能够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调理,且调理得宜,必定能够从中得到好处。

尤其内分泌的平衡,调理得当会令女性产后气血充足,身体健康且容光焕发,这就是为何一些女性越生越美丽,因为月子坐得好。反之,如果月子期间没有得到适当调理,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

YSLHT170313V02
麦碧音中医师。

 

饮食篇:祛瘀血补气血

产妇产后的饮食主要是祛瘀血补气血,不过,产褥期的第三周开始,产妇的饮食需要调整,进食清补除湿为主的食物,如果产褥期饮食能够根据个人体质调整会更好。

产妇在坐月子的首二周都在吃姜酒等热补的食物,体内湿气重,可以食用一些清补除湿的药膳例如六味汤或饮食加入去湿中药,就可减低产妇身体水肿、头晕、头重等湿气重的表现。

除湿的步骤很重要,否则产妇湿气过重,舌苔黄腻,除了自身健康,也会影响乳汁分泌,引起母乳不足问题。

产后大出血、长痔疮、怀孕前或妊娠糖尿病、血压高的产妇在进补时都要额外小心,通常中医会以温补的方式为产妇调补。

自然和剖腹的产后护理有些不同,前者产后很快就可以进行按摩护理,后者最好是在产后1个月才做按摩护理,因子宫伤口和复原能力欠佳,即使产后需要按摩也不建议触及子宫部位。

“忌生冷”是坐月子其中一项最重要的守则,但是这不表示所有蔬菜水果都不能食用,产妇应选择平性的水果如苹果退冷或烫过热水后食用,一些寒凉及生食蔬果如黄瓜、黄梨、鲜菜沙拉等不鼓励食用。

寒凉食物会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身体需要更多的阳气帮助消化,而产妇分娩后气血亏虚,体质比一般人更弱,需要适当调补,如果这时候还吃生冷食物,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的能力不仅会下降,还需要各方面更多的阳气帮助消化。

照护篇:忌风忌走动忌水

偏头痛是一般人面对压力或身体不适时的问题,产妇在坐月子时也常偏头痛,麦碧音医师指出,很多人以为头痛是因为月子期间吃太多姜酒等“热气”食物导致,殊不知是产妇血虚所致,应以温补的方式调理。

产妇偏头痛主要因为脑部供血不足,引起身体虚热所致,只要适当使用除湿补血药方,就可以缓和病情。

应保持身体清爽

产妇坐月子除了忌风、忌走动,还要忌水,中医学仍鼓励产妇持续产后忌洗澡淋浴的传统习俗,产妇可以用祛风中药、煮过的姜水,并加入一些白米酒擦澡,以保持身体的清爽。

在擦澡水内加入白米酒,旨在让擦澡后的水份容易蒸发,不会令身体受寒受湿,而且皮肤不会有黏稠的感觉,产妇擦澡后比较有精神和舒服。

许多怀孕和产妇为产后不能洗发感到懊恼,产后最好能够坚持忍耐到两周后才开始洗头,并且同样以祛风寒中药、姜水混合一些白米酒清洗更干爽。

外用方:

艾叶或艾草、干姜片煮后混合一些白米酒擦澡或洗头

活血化瘀中药:

艾叶、红花、八珍汤加减

补肝血中药:

杜仲、枸杞、桑椹子

清补中药:

六味汤、四神汤、四物汤

***医师贴心提醒产妇们:

产妇的饮食主要是祛瘀血补气血,不过产褥期的第三周开始,产妇的饮食需要调整,进食清补除湿为主的食物,如果整个过程的饮食能够根据个人体质调整就更好。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必要仍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笔录:包素菡·2017.03.2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