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性淋巴管瘤属良性无需治疗 若继发性感染 抗生素可对治
问:我女儿今年17岁,在她11岁时,身上胸骨右下方凸出一块肿块,表面出现几粒水泡形状不懂是痘痘抑或是泡泡,之后我带她去咨询皮肤科医生,医生诊断后说这肿块是淋巴管瘤(lymphangioma),于是在表皮进行激光治疗祛除表面的泡泡,表皮才变干又生长出这些泡泡,又要进行第二次激光治疗,之后泡泡又再出现在表皮。
随后医生嘱咐去私人医院进行超音波检查,报告出来说没有影响体内的器官,医生也告知无须动手术。
6年过去了,如今我女儿的瘤也变大,表皮也有很多大小泡泡,我带她去咨询另一位皮肤科医生,医生给的诊断结论也是一样,她也写了一封推荐信介绍我女儿去咨询整形外科医生(consultant plastic surgeon),如果她希望可以美化这个问题的话,不过女儿尚未去咨询整形外科医生,家人也不晓得是否正确。
目前她的瘤位置只是轻微按就会很硬,而周遭也会有点疼,这叫我非常担心,也不晓得该如何处理,因此希望医生可以给予指点,而我女儿接下来应该要咨询哪一科医生呢?
医生解答:
看了你附上的病历、超声波报告及发来的照片,我的诊断是淋巴管瘤 / 局限性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circumscriptum)。
淋巴管瘤是由于淋巴管畸形(lymphatic malformation)和扩张,而引起的其中一种血管痣或胎记,其发病率为1/4000。
淋巴管畸形是一种常见先天性区域淋巴管系统发育异常所形成,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大多数学者推测出于某种原因,引致胚胎淋巴囊未能与淋巴系统正确连接,但它们是良性的,而不是癌病变。
大部分淋巴畸形在出生时即有或2岁之内出现(90%患儿于2岁前明确诊断),常见于儿童及青年,该病可以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好发于头颈部,约占全身发病的75%、腹股沟(groin)20%、纵隔(mediastinum)、腹膜(retroperitoneum)、躯干及四肢,可能与该部位淋巴系统丰富有关。
淋巴管畸形在出生时就已存在,但可能不显著,亦可能医生或父母都会看漏。在婴儿期和儿童期,它们往往变得更加明显,它们的大小可能有所不同,从一个小点到偶尔涉及整个肢体,表面皮肤正常,可呈淡蓝色或含红色囊泡(淋巴液是透明液体,但由于邻近血管的侵犯,淋巴畸形经常显示为红色或蓝色)。
按其临床特征及组织结构可分为大囊型(macrocytic)、微囊型(microcytic)及混合型。
局限性淋巴管瘤(lymphangioma circumscriptum)是一种“微囊型”淋巴管畸形,它看起来像一簇簇小水泡,里面充满了淋巴液,类似于蛙卵。这些颜色的范围从透明到粉红色、深红色、棕色或黑色,并且可能会变色,患处通常呈棕黄色,偶尔因血管混合呈淡红色或略带紫色,刺穿患处可见无色或血性液体。
淋巴管瘤最常见于肩膀、颈部、腋下区域、四肢和嘴巴,尤其是舌头。斑块在青春期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并可能渗出,有时它们会被感染,进而引发肿胀及局部疼痛,局部发炎甚至会引起发烧。
治疗方法:淋巴管畸形治疗时,一般会根据淋巴管瘤的大小、类型、位置综合考虑治疗方案,可联合采用手术、注射和药物等治疗方法,及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在瘤体小,无症状的情况下只需要定期追踪,一般在有疼痛、肿块明显增大、出血、严重变形和影响到重要器官的情况下需要积极治疗。
●硬化剂注射(sclerotherapy)是治疗大的、有症状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的方法之一。常用的药物有抗生素类或抗肿瘤药物,即平阳霉素及A群链球菌制剂(group A streptococcus preparations)。
近年来瘤内注射疗法符合患儿家属期望,受到较多青睐,其优点如创伤小,免除手术造成的器官破坏和遗留瘢痕,但注射治疗后病灶可能会再生,需要长期追踪和重复硬化剂治疗。
●一般在注射治疗无效或者瘤体为多房囊性的情况下,手术切除可行,或注射治疗后残留的囊壁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但术后易留下瘢痕,且较大的瘤体需植皮,可引发并发症如淋巴漏、切口感染及积液,亦有可能损伤邻近血管和神经等,也存在病灶复发的风险。
●药物治疗,口服抑制血管生成的西罗莫司(sirolimus)〔抑制血管生成〕及西地那非(sildenafil)〔引起血管扩张〕正在临床研究阶段,是治疗严重淋巴畸形的潜在药物,但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简单来说,局限性淋巴管瘤是良性的(非癌性的),通常不需要治疗,如果发生继发感染,则可以给予抗生素。
如有必要,可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皮肤和皮下组织,但复发也很常见,其它治疗方式如磨皮、激光治疗、电烙术或冷冻疗法,均只能改善病情,未能根治。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