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重并发症 糖尿病引发肾病主因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我国10个洗肾病人中,有一半病患是糖尿病引起末期肾衰竭的。换句话说,糖尿病是引发肾病的首号原因。 

怡保内科及肾脏顾问吴耀生医生指出,糖尿病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在中年糖尿病病患中,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20%,老年病患的发病率可达65%。 

他说,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了2025年,东南亚的糖尿病发病率将是全球最高的。不过,若病患及时作积极适当的干预措施,将能明显减少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尤其在病程早期干预的治疗效果最佳,如控制血糖、血压、肥胖和高胆固醇等。 

Q1 糖尿病和肾病的关联? 

A1:糖尿病的并发症与血管与神经线病变有关,分为: 

  • 大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心血管和下肢血管病变。 
  • 微血管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和眼底病变。 
  • 神经线病变,如手脚末梢神经受破坏而导致手脚麻痹。 

糖尿病肾病属于微血管并发症,一名糖尿病病患发病后10年左右,将有30至40%的病患会至少出现一种并发症,一旦并发症出现,药物治疗将很难逆转病情,但如果在最早期发现并发症,很多时候还是可逆转病情。 

Q2:血糖不受控如何引发肾病? 

A2:糖尿病是因人体内缺乏胰岛素分泌(第一型糖尿病),或人体无法正常使用胰岛素引发;有些病患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肌肉、脂肪和肝等对胰岛素促进葡萄糖的吸收、转化和使用产生了抵抗,导致血糖上升(第二型糖尿病)。 

普遍认为,高血糖导致的毒素如晚期糖基化产物(AGEs)累积在人体器官内,会对器官形成破坏,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与共同基础。 

高血糖毒素导致肾脏内的肾小球硬化,一般患糖尿病10年以上的病患,如果血糖控制不好,很大可能出现并发症,但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差,则可能在患病的5年后就有并发症。 

Q3:如何诊断肾病是由糖尿病引发? 

A3:糖尿病肾病早期多无症状,血压可正常或偏高,须定期检验血液和尿液作监督: 

  • 验尿,透过测量尿液中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检验出早期糖尿病肾病期; 
  • 验血,检验血液的肌酐水平,测算出肾功能(GFR)指数,更准确的方法是通过收集24小时尿液来测量肾功能; 
  • 扫描,在糖尿病肾病第一期,肾功能高于正常,肾脏体积增加,通过扫描有可能侦察出来。到了肾衰竭阶段,肾脏的体积由肿大收缩至正常。 

高血压和高血糖控制不良,随病变的进展可发展成临床糖尿病肾病,症状为: 

  • 蛋白尿,尿有泡泡; 
  • 脚水肿,排尿功能下降,当肾功能衰退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全身浮肿; 
  • 高血压;
  • 肾功能不全(少于20至30%)导致尿毒症,如食欲不振、疲劳、呕吐等; 
  • 肾无法制造红血球而导致贫血。 

糖尿病肾病分为五期,从糖尿病发病到肾病变,耗时10至20年进展:

第一期,肾小球高滤过率和肾脏肥大期 

  • 由于血糖高,导致更多血液超乎正常的流过肾脏进行过滤而引起肾脏肥大,这种初期的改变与高血糖水平一致,血糖控制后可得到缓解。 
  • 第二期,微量白蛋白尿期 
  • 排尿出现微量白蛋白,若能良好控制血糖,病患可长期处于这一期,仍可逆转病情恢复正常。 

第三期,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

  • 尿泡泡持续不散,血压升高,严重者会有水肿的现象。 

第四期,肾功能退化 

  • 病情难以再恢复正常,只能减缓病情进展,若不加以控制,肾功能将平均每月下降1ml/min(1%)。 

第五期,末期肾衰竭 

  • ─肾功能少过10%,尿毒症症状明显,需要透析治疗,即洗肾。三分之一的病患会在洗肾后回复正常的血糖,无须再使用糖尿病药物,但器官破坏已造成,需长期洗肾。 

Q4:糖尿病肾病治疗?

A4:综合性治疗: 

  • 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数可反映病患3个月的血糖控制,应尽量控制在6.5%以下;
  • 控制血压,90%病患有高血压问题,需控制在130/80mmHg 或以下,有些高血压药物如ACE 或ARB抑制剂不但能控制血压,也能达到保护肾脏的功能; 
  • 饮食疗法,早期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或减少20%,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患,可降低至0.6g/(kg.d),或减少40%; 
  • 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患,可考虑补充α 酮酸片来减缓肾衰竭进展; 
  • 降低胆固醇,不抽烟,以免影响小血管。 

Q5:是否所有糖尿病病患都得注射胰岛素? 

A5:多发生在青少年,体内只能制造少量胰岛素的第一型糖尿病病患,肯定需注射胰岛素。 
第二型的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数在35至40岁之后,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90%,在发病早期可口服药物,若10至20年后,胰脏分泌的胰岛素越来越少,病患又不良好控制血糖,就需注射胰岛素。而一旦注射了,就需长期使用。第二型糖尿病病患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 

Q6:注射胰岛素需注意哪些事项? 

A6:病患需定时检查自己的血糖,可购买验血糖的仪器,以便监控血糖: 

  • 有效监督血糖指数,可自行调解注射胰岛素的份量; 
  • 注射胰岛素后才进食; 
  • 定时进食; 
  • 需了解血糖过低的警号,如冒冷汗、手发抖、晕眩和肚饿等; 
  • 需经常更换打针的位置,长期注射同一部位将使皮肤硬化; 
  • 胰岛素需存放在室温或冰箱(非冷冻格),过热会遭受破坏; 
  • 病患需随身携带医药警示卡,显示有长期注射胰岛素。

 

怡保内科及肾脏顾问吴耀生医生
怡保内科及肾脏顾问
吴耀生医生

 

 

 

 

 

 

 

 

 

 

 

**所有文章及广告内容所提及的产品、服务或是个案只供参考,并不代表本报立场,任何疑问请向有关部门询问或请教医生。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2017-09-24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