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诗欣/天冷手脚易冰冷 或与血液循环有关

问:在天气转凉或冷气室容易手脚冰冷,手掌和脚板的皮肤像老人般皱纹多,是不是与血液的流动有关?该怎么应对?

答:手脚冰冷、皮肤出现皱纹可能与血液流动有关,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例如气温、循环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或其他身体状态。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应对方法:
1.保持暖和:冷气房和寒冷的环境可能使手脚更容易受冷。在冷天气或冷气房中,穿着保暖的衣物,尤其是注意保护手脚部位。戴手套和保暖袜可能有助于减轻手脚冰冷的感觉。

2.增加身体活动: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保持身体温暖。轻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或游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试着定期活动手脚,以提升血液流动。

3.保持足够的水分:饮水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保持适当的水分有助于预防脱水,脱水可能影响血液循环,使手脚更容易感到冰冷。

4.考虑血液循环问题:如果手脚冰冷的问题持续存在,可能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循环系统问题。咨询医生的建议,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检查。

血液血管

心律不整 呼吸困难 睡眠窒息症 体检能预防猝死吗?

医识力线上讲座 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心脏猝死无预警——掌握关键抢回生机
日期:2025年11月1日(周六)
主讲人:心脏内科兼心脏电生理学顾问林巧雯医生
主持:营养师刘怀友

1)请问在什么情况之下,才能确定是心律不整?
答:
当要确定一个人是否真的患有“心律不整”时,必须同时具备临床症状与心电图上的异常表现。真正能够确认的依据,是当心电图(ECG)记录到心跳节律异常,例如过快、过慢或跳动不规则。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不整的主要工具,只要在检查中发现心跳节奏不规律或波形异常等异常变化,就能确定是心律不整。有时候,因为这些不规则跳动并非持续发生,医生会安排病人佩戴24小时的动态心电图监测仪(holter),以长时间追踪心跳变化,捕捉症状出现时的心电图纪录。

脑脊神经

【健康医疗网】/下肢麻痛久治不癒 小心脊椎狭窄滑脱

一名69岁男子因下肢麻痛,多年来四处接受疼痛治疗,症状却愈发恶化,直到赴罗东博爱医院神经外科就医,才找出根本原因为脊椎腰荐椎狭窄滑脱,接受脊椎减压固定手术,一次到位、症状全改善。

罗东博爱医院神经外科许咏钧医生表示,这名热爱运动的男子,多年前开始出现走路不到500公尺,就会下肢跛脚且麻痛的症状,后续至其他医疗机构接受神经阻断等疼痛治疗,却发现除了下肢走路不便,膝盖也疼痛起来,经咨询后得知需进行脊椎手术,但费用不菲让他一度犹疑。

后在亲友建议下,黄男至许咏钧医生门诊寻求第二意见,经安排磁力共振、腰部X光检查、神经传导检查,发现黄男多节腰荐椎已严重狭窄和滑脱,尤其第四节和第五节腰椎受压迫,椎体只剩正常高度的三分之一,神经压迫导致症状丛生。

许咏钧医生建议透过健保申请手术所需的骨钉和椎间盘融合器,进行脊椎减压及椎骨滑脱复位,再由后方骨钉固定连接上下椎骨,使其融合固定,即可完成治疗,也可以大幅减少医疗花费。而术中许咏钧医生全程使用新引进的神经监测技术,同步了解手术过程中是否造成病人神经损伤,即时调整相关植入骨材的位置,确保近乎百分之百安全。术后当天,黄男多年来的下肢麻痛跛行症状完全改善,仅腰部偶尔酸痛和伤口轻微疼痛。后续两周回诊后,黄男已能使用背架行走超过1公里,术后追踪也显示伤口患部恢复状况良好。

疾病疗法

【健康医疗网】/久坐痔疮困扰 激光治疗助快速恢复

28岁小花整天久坐办公室,又常狂点炸物当宵夜,结果出现肛门瘙痒症状,她不以为意,直到发现小便后马桶出现满江红,内裤沾上血丝,惊觉恐是痔疮找上门,就医检查后评估属第三期,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她不想每天上厕所提心吊胆,决定安排手术改善,术后也让她找回好心情。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大肠科主任江骅哲表示,痔疮是肛门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是因肛门处血管及软组织又称痔疮组织,随着排便习惯不佳、怀孕生产、年龄增长而逐渐松弛老化,一旦又有饮酒、吃辛辣食物,或者整天久站久坐,都会导致肛门压力过高,造成痔疮组织充血、脱垂,严重时,甚至会掉出体外,令人整天坐立难安。

江骅哲医生解释,因为当民众用力排便时,质地较硬的粪便会与充血肿胀的痔疮组织摩擦,导致痔疮被磨破,等到粪便通过肛门后,挤压的压力逐渐变小,此时鲜血就会从破掉微血管流出,所以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都是排便后才开始滴血,整条粪便末端也会看到鲜红色血液。
术后反应轻微

江骅哲医生评估小花的痔疮病程为内痔第三期,而患者主动接受自费激光消融手术治疗。经由极细光纤在肛门口穿刺2至3个小洞,再透过激光高波长光热能量,迅速消融脱垂的痔疮组织后,痔疮大幅消退且手术过程几乎无血、疼痛感甚低,仅会有些许肿胀感,术后隔天恢复日常生活。

问医

戴之钦 / 骨松治疗不只靠药 稳骨还要靠3法宝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61岁,53岁停经。3年前曾跌倒,手腕骨折。

2024年8月我在医院完成DEXA扫描,结果是骨质减少症(osteopenia),但是我的Neck T score-2.3、Z score -0.8、Wards T score -2.9、Z score -0.9,医生建议服alendronate,由于胃受不了,就停药了。现在医生建议我打denosumab,我迟迟没决定,又担心万一跌倒骨折。

请问医生,除了打针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保持骨质不让它流失?

希望医生可以给我建议,无限感激。


医生解答:

问医

侯锦泉 / 牙齿矫正不只是为了好看 改善咬合 守护口腔健康

问:医生,你好。我今年28岁,从小牙齿有点歪,但因为能吃能咬,也没太在意。最近朋友去做隐形矫正,说不只是为了美观,还能改善咬合和健康。我有点好奇:

Q1: 矫正牙齿真的有“医学上的必要”吗?
Q2: 如果只是外观不太整齐,不做会影响健康吗?

谢谢。
 

 医生解答:

许多人以为矫正牙齿只是为了“变漂亮”,其实在牙医眼中,正畸是一门“咬合与健康的科学”。

整齐的牙齿固然能带来自信笑容,但它的真正意义,远超外表。

问医

陈欣怡 / HPV疫苗非万能防护 女性仍须定期筛检

问:医生你好,我大约在23岁时完成了3剂HPV 9价疫苗。现在30岁了,看到网络上有人说疫苗保护力会随时间下降,我有点担心。请问:

Q1: 我是否需要再补打加强针?
Q2: 如果以后结婚或有新的性伴侣,原本的疫苗保护力是否足够?
Q3: 是否建议定期做HPV筛检,即使已经打过疫苗?


 医生解答:

首先,恭喜你当年完成了3剂HPV 9价疫苗,这在预防子宫颈癌与多种HPV相关癌症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目前的研究显示,完成3剂HPV 9价疫苗后,身体会产生长期免疫记忆。

在10年以上的追踪中,抗体水平虽然会略有下降,但仍维持足够的保护力。国际与马来西亚卫生部当局目前都不建议额外接种加强针。换言之,你的疫苗仍然有效,不需要再补打。

问医

盛晓峰 / 脊椎伤者勿乱动 错误搬运恐瘫痪

在医院里,偶尔会遇到重大意外后被不懂急救要领的旁人随意移动而造成二度伤害的伤者,让人遗憾又不胜唏嘘。以下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个案例,在此提出,希望大家多加注意。

艾文(34岁)是一位体型肥胖的男子,日前他骑车到新山探亲时发生意外,摩托车翻覆时,头盔飞脱,头脸重重敲在地面上,被同行的朋友送到当地医院急救。两天后,艾文向医院表示愿意承担风险自行出院,他强忍着痛楚,在友人的协助下把自己挤入太太的小房车,一路颠簸,回到吉隆坡求医。

我见到艾文时,他戴着颈箍,右手用吊带固定在胸前,人是清醒的,只是精神萎靡,五官都痛得扭曲了,叫人难以想象他一路上承受了多大的痛楚!

我们第一时间为他进行全身检查和扫描,发现他的第五节和第六节颈椎椎板骨折并移位往前,压迫脊髓,神经线因而受压,造成右侧臂丛神经损伤(right brachial plexus injury),头颈无法转动,右侧手脚麻木无力,脊椎也有不稳定的迹象。

问药

周志辉 / 想靠吃蛋白变健康? 补错反而更伤身

问:身体细胞每天都在更新,需要多补充蛋白质,这个说法我懂,但是一名医生告诉我,吃太多蛋白质可能会加重身体负担而导致引发慢性疾病,那到底要多补充还是少补充蛋白质呢?


答: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是构成身体内许多细胞、抗体及肌肉组织等等的基本结构单位,补充足量的蛋白质有助维持人体肌肉、皮肤、酵素、血液及抗体之制造,对维护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一天需要补充多少蛋白质会依一个人的年龄、体重及身体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一般健康成年人在非运动状态时,每天每公斤体重最少要摄取1克的蛋白质,例如一位50公斤的成年女性,一天摄取大约50克的蛋白质就可以满足基本的营养需求,而孕妇、运动员及青少年则需要额外摄取更多的蛋白质,举例来说,讲求肌肉耐力和力量的运动员,每公斤体重一般需要摄取1.2至1.7克的蛋白质,才能补充因高强度肌肉训练而快速流失的肌肉蛋白。虽然运动量越大,蛋白质的需求量就越大,但仍须适量摄取,并非加倍食用就能加倍增长肌肉,而且在某些状态下,摄取过多的蛋白质可能还会对身体造成负担。

脑脊神经

从头痛 面瘫到“假中风” 别让压力变成病

 医句话: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长期性的压力会引发生理性病症,如肥胖、糖尿病,或甚至恶化至心理性疾病,像情绪低落、身心俱疲、忧郁症等。医生诊断时会先将压力排除在外,在采取相关病症的医疗诊断,确定为非生理疾病后,大致上可从压力的角度来进行干预,包括短期的药物治疗,病患亦要了解如何管理压力。惟当压力已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时,还是必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只要有一件事让人产生困扰,那么就会形成压力。在医学上,压力是我们的身体对危险所产生的生理反应;在心理学上,压力的产生是因为面对的问题超出了能力范围。

于我而言,上述的解释并不全面。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无论是经济、周遭的人事物等,一旦让人感觉困扰,心烦意乱,就是对一个人产生了压力。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