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重解泌

公院泌尿治疗升级 从机器人到海扶刀全面推进

医句话:
泌尿科(urology)是医学专科之一,举凡与泌尿系统有关的疾病,包括男女肾脏、输尿管、膀胱甚至尿道疾病,再到男性生殖或不育、勃起功能障碍、泌尿肿瘤以及肾脏移植等,皆属于泌尿科治疗范围,因此泌尿科所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从简单的排尿困难到尿道感染、输尿管或膀胱以及肾结石、血尿、前列腺肿大或前列腺癌等,皆是泌尿科常见的病例。在大马政府医院尤其是州中央医院的泌尿科部门,因具备跨专科团队,通常负责更复杂或紧急的病例,例如晚期癌症、创伤性损伤或高风险手术。


“随着我国逐渐迈入高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前列腺增生(BPH)以及前列腺癌病例也不断增加,因为前列腺出现症状与年龄有直接关系。根据临床研究报告,超过70%年龄在70岁以上的男性有前列腺肿大的困扰。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公众医学常识的提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血液检测越来越普遍,也提高发现潜伏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惟须注意的是,PSA数值升高尚须进一步结合问诊、肛门指诊、影像检查或活检才能更好的确诊。

泌尿患者可按需就医

照护线上

药少不等于疗效差  个性化治疗 MS患者也能活出精彩人生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反复发作、易造成神经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自体免疫疾病,好发于20至40岁青壮年,影响范围涵盖视力、运动神经、知觉、认知与生活功能。过去许多病友需要长期规律治疗与密切追踪,难免会对“是不是要一辈子吃药”感到焦虑,也常觉得生活节奏受到限制。随着医疗照护方式的进步,如今治疗策略更强调个性化与提升生活品质,让病友在兼顾疗效的同时,也能拥有更多掌握与选择的空间。

治疗目标:减复发 减失能 维护认知

亚东纪念医院神经医学部朱昱诚医生表示,多发性硬化症治疗的核心目标包括减少复发次数、减少将来的失能以及维护认知功能,这3大面向也是病人最关心的生活关键。由于多发性硬化症好发于20至40岁的青壮年族群,患者常正处于职涯、婚姻、生育等重要阶段,因此治疗不只要有效,也要能融入生活节奏。

朱昱诚医生强调资讯透明是关键,在诊断初期详细说明病灶位置、目前健保给付的治疗选项与相关药物治疗方式,从每日注射、每两周注射,到口服药物甚至单株抗体等,每种药物的频率、副作用与便利都有所差异。朱医生认为:“让病人参与治疗选择,能提升顺从性与自我掌控感,也能减轻对疾病的焦虑。”

问药

陈文恬/多吃黑芝麻牛羊肉 补肾养元气

问:我之前看中医时被诊断为“肾虚”,医师建议我一定要吃补肾药。但我的验血报告显示肾功能正常。请问,什么是“肾虚”?中医有什么药可以调理?

答:在中医学中,肾虚并不一定表示肾脏有明显的病变,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更强调的是一种功能性的虚弱状态。

在中医理论中,肾被认为是人体先天之本,一身阴阳的根源,主管生长发育、生殖功能、骨髓和脑髓,因此肾虚可包括肾精亏损、肾气亏虚、肾阴虚、肾阳虚、肾阴阳两虚等情况,可能出现的症状有不孕不育、性功能减退、腰膝酸软、生长发育迟缓、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脱发、夜尿频繁、怕冷、潮热等。

中医的肾虚概念涉及更广泛的生理功能、生命活力等,而现代医学理论的肾脏,主要负责通过尿液排泄人体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等。因此,肾虚并不等同于肾脏功能异常;肾脏功能异常的患者,也可能同时出现中医所说的肾虚症状。

问医

陈伟璋 / 急性荨麻疹 来得快去得快 酒精一喝更“厉害”

问:请问医生,急性荨麻疹通常很快消退,但酒精是否会使症状恶化或持续更久?

 

医生解答:

急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以瘙痒、风团或伴随血管性水肿为特征的变应性皮肤病,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又称风疹块,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一般小于6周者称为急性荨麻疹,大于6周者称为慢性荨麻疹。

有些人喝酒后出现“酒疹”,其实和急性荨麻疹本质上一样,都是因为接触到过敏原所引起。酒精本身就可能是过敏原,就像海鲜、坚果一样。但也不能排除是下酒菜惹的祸。
常见的下酒小菜如花生、烤肉、海鲜等,若刚好是个人的过敏原,就可能导致荨麻疹发作。这时候患者容易误以为是“喝酒过敏”,其实真正的元凶可能是食物。

其他病因:

问医

林顺木 / 中医助力腰椎保守治疗 遇马尾神经症候群 须果断手术

问:感谢你上回解答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请问还有哪些手段可以帮助减缓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中药或针灸可以用吗?


医生解答:

以下列出3个要点供你参考:

  • 一、保守治疗为首选方案

对于不符合手术适应症的大多数患者,中医提供了一整套丰富且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案。

问医

薛美虹 / 局部切除不是计时炸弹 保乳手术加放疗 疗效与全切相同

问:我今年51岁,是三阴性乳癌患者,已完成化疗,准备进行手术,过后再做电疗。

本来,我已做好准备做全乳切除术,以防复发,不过,扫描发现癌肿瘤不见了。所以,医生建议进行局部和淋巴腺切除就好,不必全乳切除和重建。

问题来了,我还是感到担忧,尤其询问过身边的人,有的认为我这个年纪,乳房可以“功成身退”,建议全乳切除重建,但也有人和医生的建议一样,劝我只做局部切除,省掉“大手术”的痛苦和麻烦。

Q1: 医生说,局部和全乳切除的复发率是没有分别或一样的,真的吗?是基于哪些标准进行全乳和局部切除?
Q2: 我是多愁善感的人,每想到局部切除的话,日后会带着“计时炸弹”生活就烦恼,该如何面对?
Q3: 如果这次选择局部切除,将来真的复发的话,还能再做手术吗? 还是只能做全乳切除,或会影响治疗的选择?
Q4: 局部和全乳切除有哪些副作用? 需要注意的事?

健骨护脊

O型腿非病必治 严重才做胫骨截骨术

医句话:
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能带有O型腿的迹象,并不需要过度紧张或急于治疗。不过,若任其恶化,将来可能增加膝关节炎的风险。为了避免膝盖过度磨损,平时应多做拉伸运动,强化腿后肌群,帮助维持关节稳定。

 

“O型腿又叫做‘膝内翻’,指的是膝盖往外凸出、小腿向内弯,看起来就像一个‘O’字。最直接的诊断方式是拍X光片。医生会从髋关节画一条直线到脚的中心。正常情况下,这条线会依序经过髂前上棘、膝盖中心和脚的正中点,呈现180度的直线。但如果是O型腿,这条力线就会偏向膝盖内侧,这种情况称为‘力线内移’。

此外,向内偏移被称为O型腿,向外偏移则被称为X型腿,后者是双膝并拢时脚踝分开,腿呈‘X’形。

不能多或少于3度

其实,一个人或多或少都有O型腿的迹象,但不能多或少于3度,如过一个人力线内移度数为177度或183度,这仍然是正常范围,力线内移正负3度是医学可接受程度,但这准则会因为种族而有所改变,尤其是西方国家及亚洲国家。

亲子妇幼

UMSC设全马首家儿童糖尿病诊所 尖端控糖减併发症 助患童回归日常

医句话:
全马首家儿童糖尿病诊所正式启动。诊所专为患有第一型糖尿病的儿童设立,结合尖端科技与多学科团队力量,提供生活管理、饮食指导与心理支持,为患童提供一站式及全方位的照护。

“马大专科中心(UM Specialist Centre,UMSC)宣布成立全国首家儿童糖尿病诊所(paediatric diabetes clinic),标志着UMSC迈向马来西亚领先医院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儿童糖尿病照护树立了新的标杆。

我们深知成立儿童糖尿病诊所势在必行,但也明白要实现这个项目并非易事。在其他机构,我们未必能做到这么多;然而,UMSC为我和儿童内分泌团队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并引领我们走出一条能超越以往的道路。因此,这个全方位、先进的儿童糖尿病诊所才得以顺利诞生。

获ISPAD国际认可

这将是马来西亚首个,甚至可能是亚洲首个儿童糖尿病诊所,同时也是首个获得国际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Diabetes,ISPAD)认可的儿童糖尿病诊所。

饮食营养

【“营”食专栏】癌症患者常食慾不振?5招唤醒胃动力

食欲不振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癌症患者可能会丧失或减少饥饿感、早饱、对食物提不起兴趣(即使是自己喜爱的食物)、减少食物摄入量或不吃,导致体重减轻以及生活质量下降。长期食欲不佳也会导致癌症患者所摄取的营养不足,进而恶化病情,影响抗癌治疗的效果。

临床上,医生或饮食治疗师会使用经认证的问卷,以帮助诊断癌症患者的食欲问题,例如厌食恶病质治疗的功能评估(FAACT)、视觉模拟量表(VAS)、欧洲癌症质量研究和治疗组织生活问卷(EORTC-QLQ30)等。

根据研究,有许多原因导致癌症患者食欲不振,如:
‧ 细胞因子因素
细胞因子(如IL-1、IL-6和TNF-α)是由肿瘤及免疫系统产生的,降低患者食欲和减少食物摄取量。

‧ 代谢变化
癌症会导致身体的代谢变化,如GDF-15、乳酸和血清素等物质的代谢变化,亦会影响患者食欲的调节。

‧ 治疗副作用
化疗、放疗或抗癌的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的味觉变化、恶心或呕吐、口干、口腔溃疡、吞咽困难、疼痛、便秘或腹泻等不良反应,导致食欲下降。

照护线上

中重度牛皮癣迎新突破   口服标靶药锁定病灶 突破针剂限制

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邱足满医生表示:“牛皮癣会对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皮肤外观的改变可能影响其工作表现、社交互动与自信心;而严重瘙痒也常干扰睡眠,进一步影响生活品质。”邱足满医生进一步指出,过去牛皮癣的治疗以疗效良好的生物制剂为主,近年则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TYK2抑制剂问世,其治疗机转精准,治疗成效佳,为中重度牛皮癣患者带来生物制剂的针剂之外的口服药物优异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精准治疗选项,包含生物制剂与TYK2抑制剂等新型口服小分子标靶药物。相较于传统药物,这类标靶治疗可直接抑制牛皮癣相关的发炎讯号,兼具疗效与安全性,且因口服剂型使用便利,有助提升患者的治疗顺从性。”

并非只是皮肤病 中重度成全身共病

牛皮癣(Psoriasis)是一种慢性、自体发炎性皮肤疾病,因免疫系统异常活跃,导致皮肤反复发炎、角质增生,进而出现红色斑块与银白色鳞屑。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皮肤科邱足满医生说明,临床上常以“手掌法则”简易评估病灶面积:将手指自然并拢,掌心与手指的总面积约等于身体表面积的1%。若患者牛皮癣病灶总和超过10%体表面积,便属于“中重度牛皮癣”,代表皮肤受影响范围广泛,须积极评估进一步治疗选择。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