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加血检BNP 快速诊断心衰新利器

医句话:
心脏衰竭是多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要预防心衰,就得预防心脏病;预防心脏病,就得预防“三高”等风险因子。因此,在过年期间,大家在与亲朋好友团聚之余,也不要过于放纵、暴饮暴食,尤其是心衰患者要谨记少盐少水,需维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以便安心过好年。

“一直以来,心脏衰竭(heart failure)在不同国家的定义略有不同。一般会解释为由于结构性或功能性心脏疾病,导致心脏的泵血能力无法满足身体代谢需求,而引起的临床症候群。

2021年世界数个主要的心脏学会发布了共识声明,将心衰定义为由于心脏结构,及或功能异常,且证实利钠肽(natriuretic peptide)升高,及或肺或全身性循环郁血,而引起之临床征兆与症状。

此举是希望让心衰更易于理解和诊断。新定义尝试移除了‘心脏无法泵送足够的血液’这一点,而是将重点放在心脏功能表现不好征兆和症状上,例如肺或全身性(下肢或腹部等)水肿或积水,并且以生物标记物利钠肽作为诊断依据之一。

相较于‘测量心脏泵血足够与否’,新定义实施起来更容易。只要患者出现症状,检查后发现有郁血、心脏功能下降和利钠肽升高等表现,就可确诊为心衰。

心脏负荷大 释BNP减压
利钠肽检测被运用在心衰已逾10年。利钠肽是一种多肽类(polypeptide)荷尔蒙,起初是在脑中发现,故命名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后来证实主要来源是心肌细胞,因此‘B’改为B型,即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

当心肌负荷过度时,心脏就会分泌和释放BNP以减轻压力。BNP能够与肾脏合作,起到血液中的水和钠(盐分)排出增多的作用。当水和钠减少后,压力也随之下降。

心衰往往也意味着心脏承受着压力。对于心衰患者而言,由于心脏无法良好运作,即便分泌了更多的BNP也仍然无法减轻心脏压力。因此,他们会被检测出持续、升高的BNP,而血液中的BNP愈高,通常也代表着心衰愈严重。

虽然BNP是一项非常方便、有效的血液检测,但是由于所需的化学试剂(chemical reagent)成本较高,难以让所有政府医院都提供这项服务。相较于操作ECHO等专业医疗仪器,BNP作为一种实验室检测,相当方便,只需让相关人员受训就能得出标准的结果。

目前许多医生都希望BNP血液检测能够普及化,尤其是拥有许多患者的政府医院。相信随着国家或医疗体系进行检测的数量上升,日后的费用也会有所下降。

计30万国人患心衰
不像癌症或洗肾患者,心脏衰竭没有登记局(registry),因此我们不知晓确切的患病率。

一些文献指出,在大马急性住院的患者之中,有6%患有心衰。我认为在许多国家,心衰是导致患者住院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长者。虽然如此,许多病情稳定的患者都是不需要入院的,因此这未必能代表真正的患病率。

大多数国家估计有1%的成人人口罹患心力衰竭。以我国逾3000万人口计算,就可能有30万心衰患者,数字不容小觑。

心梗因素最常见
许多因素都令心脏衰竭,比较常见的原因包括冠状动脉阻塞引起心肌梗塞(俗称心脏病发作)。有些患者会因此丧生,而成功撑过去的患者,心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引起心衰。

长期高血压也可造成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继而令心肌受损而造成心衰。另外,心衰也是糖尿病患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实心衰发生的原因也可能是不明的。有些患者的心肌变弱可能是由于毒素侵害、酗酒、化疗副作用,或是由于病毒攻击心肌引起发炎,复原后心脏变得虚弱所致。然而,许多患者没有这些问题,心脏功能却下降了,因此不晓得确切导因。

射血分数<50%不及格
当患者出现心衰症状而前来就医,我们会进行听诊和检查。除了心杂音,也可能会发现有肺积水、颈静脉怒张、下肢水肿、肝脏水肿或腹腔积液等。

X光扫描、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波(ECHO)是常用的检查。其中ECHO可以提供许多讯息,例如心脏是否肿大、跳动和瓣膜是否正常,并且可以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简单而言,射血分数测量的是每次心脏跳动时,心室中有多少血液被泵出。若心脏在舒张时可容纳100毫升的血液,每次收缩可泵送60毫升,那么射血分数为60%;若心脏舒张时血液有200毫升,而输出却只有60毫升,那么射血分数仅30%。

需要注意的是,心脏每次收缩时不会清空所有血液,因此射血分数不可能是100%。正常而言,心脏每次应泵送50%以上的血液,若低于这个数值,也就意味着心脏变得虚弱。根据LVEF的不同,心衰可分为3类: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虽然LVEF在50%及以上,但是患者有心衰症状。
◎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FmrEF):LVEF介于41至49%。
◎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LVEF在40%及以下。

 

20220205_Dr David Chew
拿督周顺平医生(David Chew Soon Ping)
心脏内科顾问

慢性心衰 药物可治疗
从治疗角度而言,心衰可分成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心衰常危及性命,需要入院紧急施救和治疗。至于慢性心衰患者通常在出院后可以通过药物治疗,随后复诊即可。

相较之下,急性心衰的药物与5及10年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而HFrEF的慢性心衰药物治疗有着巨大的进步,目前有4组药物作为大多数患者的标准治疗:

  • 肾素-血管收缩素系统阻断剂(renin-angiotensin system blockers)
  • β受体阻断剂(beta blockers)
  • 矿物性皮质素受体拮抗剂(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 Antagonists ,MRAs)
  •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 inhibitor)

比癌症预后更差
虽然如此,作为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心衰死亡率并不低,大约有50%的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比起一些癌症的预后更差。另外,若患者进入急性心衰状态,入院治疗后就会有院内死亡的风险。虽然90%至95%患者能够稳定出院,但是通常心脏还是受影响,之后仍有入院的可能性。

正因如此,许多医学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心衰药物,希望能提升疗效,改善心脏功能。与多年前相比,心衰治疗发展已非常不同,在药物治疗的配合下,能够尽可能延长寿命。

因此,我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治疗慢性心衰是一场长期抗战,千万不要觉得‘心累’而放弃!一定要按时服药,通过适当的管理和照护,病情是可以稳定控制的。”

心衰4问:末期只能“换心”或植机械心脏

问1:心衰的症状和心肌梗塞相似吗?
答:不,心脏病发作的典型症状是胸痛,且发生得很突然;心衰的症状通常是逐渐出现的,随着心脏变得越虚弱,患者就更易感到疲惫。

心衰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像是可能做一会儿事就感到呼吸急促而需要休息。有些心衰患者则是因为肺部有积液,在平躺时呼吸较为困难,坐起来会比较舒服。有些患者甚至因此无法入眠,被迫采用半卧或坐位的姿势睡觉。

由于水分滞留(water retention),患者的下肢可能水肿;肚子可能会膨胀、不适或影响食欲,有时会感到疼痛,这是因为肝肿大。

另外,由于血液较难抵达脑部,一些患者可能会头晕。心悸也是可能的症状之一。有时,一些患者肺积水过多,也可以引起咳嗽,再加上呼吸困难,他们就会以为自己有哮喘,而没有发现这其实是心脏所发出的警讯。

很多时候,特别是长者出现这些症状时,往往不会马上联想到心脏问题,而以为是正常的年龄现象。因此当大众觉得自己体力(stamina)减少了、容易呼吸急促,最好还是去进行检查。

问2:心衰患者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
答:他们需要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少饮酒或戒酒。我们也会鼓励患者根据自身能力运动,例如每天20至30分钟的瑜伽、骑自行车或慢走等有氧运动。

问3:什么情况下心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答:心衰主要是依靠药物治疗,基本上要动手术的情况是要治疗心衰的导因,例如疏通阻塞冠状动脉或置换心瓣膜等。此外,在所有治疗皆不起效时,会建议患者进行心脏移植或植入机械心脏。

至于心内植入式装置只适用于少数患者,例如在尝试了所有药物后,HFrEF患者的心脏仍虚弱、症状未缓解,就可以考虑植入式心室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装置。

ICD会在心跳骤停时传送出电脉冲使心脏以正常的节律跳动,有助于预防猝死,并非用于治疗心衰。心衰可能导致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而这也会进一步加重心衰的发展。CRT是一个可刺激心脏跳动的起搏器,通常我们会将3根导线植入心脏,一根负责起搏和检测心房活动,另外两根连接至左右心室,以解决传递讯号的电脉冲延迟的现象,让左右心室同步泵血。此举通常能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和症状,减少住院时间,延长寿命。

问4:如何预防心衰?
答:心衰是多种心脏病的最终阶段,要预防心衰就得预防心脏病,要预防心脏病就得预防“三高”等。因此,归根究底还是要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时运动,摄取均衡饮食─总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对于高风险人群,例如糖尿病患则需要将血糖控制好。若已患有心脏病,譬如高血压常见的首个并发症─左心室肥大,就要及时治疗,有时能够让心脏恢复正常功能。若出现冠状动脉阻塞,也可通过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俗称通波仔)或心脏绕道手术(CABG)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亦可预防心衰。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 :杨倩妮.2022.02.05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