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申兴/服血清素治恐慌症 频繁做梦影响精神 是否该换药?
问:9月初,我因恐慌症发作,开始到精神科治疗,已服用一个月的血清素,中间换了两次药。开始时没有问题,但到了第三週,整晚频繁做梦(每晚3至5次,已持续两周),醒来后还清楚记得梦境,且梦境紧张。后来换药后情况相同,醒来精神不振。
Q1:请问频繁做梦是不是药物副作用?
Q2:血清素类药物有多少种?是否应继续换药,还是需要服用同样的药至少一个月才能看到效果?
Q3:因为副作用,我不太想复诊和继续吃药,请问是否有其他治疗方法?
感谢解救。
医生解答:
恐慌症(panic disorder)是当一个人在没有原因的情况下突然感到非常强烈的恐惧或不安,但并没有明显的生理因素导致。患者可能会觉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或头晕、麻痺、肚痛,甚至觉得自己快要失控或濒临死亡。这种现象会重复的出现,虽然这种感觉很可怕,但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实际伤害。
精神科医生一般会通过询问病人的症状、病史,以及是否经历过类似的发作来诊断恐慌症。医生还会进行一些血液、心电图等的身体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引发这些症状的生理疾病。
确诊后,如果需要用到药物治疗,一般上都会处方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s)为主要的治疗药物。有时候也会应用血清素与正肾上腺素回收抑制剂(SNRIs)。
如果你提的“血清素”是指以上所提的这两类药物,而且确定这些发梦的症状是在你服食药物以后才发生,那理论上的确有可能是药物的副作用之一。
血清素 影响睡眠发梦质量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通过改变大脑中血清素(5-羟色胺)的水平,来缓解忧郁和焦虑症状。同时,血清素作为脑内神经递质,是可以影响睡眠以及发梦的质与量。
但在这一组别的药物,会因不同的药物种类以及不同的病患个体,而对睡眠及发梦产生不同的效应。
有一些人可能会因这一类药而失眠,但有一些人反而会感到嗜睡。同样的一些人会减少发梦,但也有一些患者会像读者所描述的情况噩梦连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读者所描述的情况?人类的睡眠简单而言是由统称为非快速眼动期(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及快速眼动期(Rapid Eye Movement,REM)交替出现而组成。
在REM中醒来 清晰记住梦境
发梦都发生在快速眼动期(REM),而血清素之类的药物可能导致患者进入REM阶段的时间会延迟。因此,患者在较长时间的NREM睡眠后才进入REM阶段,导致他们在醒来时感觉自己经历了大量的梦境。
此外,如之前所言,REM阶段是做梦的主要时段,若药物延迟睡眠中REM的出现而导致患者更有可能在这一阶段醒来,那他们更会很清晰记住梦境并被理解为自己发了很多梦。
本地市面上类似的血清素相关药物大概有9至10种。不同药物对睡眠与发梦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持续用同一种药物,在理论上特定的睡眠相关副作用是有可能会减缓,但并不是绝对的。
至于是否要持续用这个药或者换别的药,我建议你和你的医生商量当中的利与弊,因为要考量的因素很多,例如这个药是否有效、当地有没有别的药物选择、新药的其他副作用及价格等都是要考虑的范围。
其实你应该跟你的医生说清楚问题,而医生也有义务来采取相对的对策。如果没有向你的医生说明,他也无从知道你的问题。
贸然停药或恶化症状
此外,如果这药物是有效的话,贸然停药可能会加深你的恐慌症症状,或者增加以后复发的机会。骤然停药的话也可能出现一些类似的戒断症状而引起更多的情绪及睡眠问题。
因为你没有提到是哪一种血清素相关的药物,因此我也不能给予一些比较针对性的建议。
一般而言,如果你觉得这个药物是有效的,那你可以尝试和你的医生商量是否能更换服药的时间(比如把晚间的药推去早上),或者能否调整分量,以减轻副作用等。
当然换药也是另一个选项。你也可以和你的医生商量是否能短暂地服食适量的安眠药来改善睡眠的质量(但需衡量利与弊)。
可考虑认知行为疗法
如果你觉得药物真的不适合你,而你的医生也同意的话,那你也可以考虑非药物性的治疗。其中,认知行为疗法(CBT)是治疗恐慌症的常用心理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反应,来帮助他们减少和管理恐慌发作。具体来说,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如自己即将会有严重的危险),并学习控制身体恐慌的症状,进而逐渐减少回避行为(如开车或去拥挤的场所)。
此外,对睡眠而言,其他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包括就寝起床时间尽量每天保持一致,不要分周日周末。运动时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程度有氧运动,培养及维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同时避免过长午睡,并有舒适的睡眠环境。白天尽量让自己忙碌于适当的活动,都应该对你的睡眠情况有或多或少的帮助。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