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陈学瑜 / 肝脏水瘤若是囊性肿瘤 微创切除復发较低

问:一年前,我在一次检验中发现我的肝脏出现一个大约6公分的水瘤,但一直没有变大,我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切除?抑或是有其他办法治疗呢?

 

医生解答:

一般上肝脏出现水瘤常见的问题是单纯性肝囊肿或肝脏水泡(simple liver cyst),而造成肝脏水瘤的原因不详,一个可能是先天性畸形的胆管细胞,未能连接至肝外导管,这导致充满了大小不等的胆汁样液体的局部扩张。

有一小部分的肝脏水瘤是寄生虫(echinococcus)所造成,肝脏水瘤的病发率大约5%左右,而多数的患者的肝脏水瘤是完全没有任何的重要意义的,在多数的患者,它都是属于偶然性的发现,也即是说它对患者是完全没有造成任何症状或影响,它只是医生在进行超声波检查或电脑断层扫描等时所发现,假如医生能够确定患者的肝脏只是长水泡,而不是其他的肿瘤,那么医生一般就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检查。

问医

患红斑狼疮  骨密度降到0.5 能否只吃药不打针?

问:我阿姨今年58岁,早在1992年她被诊断患有红斑狼疮症,也从那时起就一直服用类固醇,目前她服用的量是7.5mg,除了类固醇之外,她也有服食钙片和高血压的药物。

在8年前她也开始服用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及维生素D,最近去复诊时被告知骨质密度已经掉到0.5,必须要打地诺单抗(denosumab),但我阿姨很怕打针,非常抗拒,以下是她的疑问:

Q1:请问她是否可以继续吃阿仑膦酸钠而不要打地诺单抗呢?
Q2:除了打地诺单抗之外,是否还有其他药物选择呢?据了解,地诺单抗的价格不菲。
Q3:骨质密度掉到0.5,那骨折的风险会很高吗?

附上其他相关的资料,希望获得医生给予指点。


医生解答:

红斑狼疮症本身会造成骨质流失和骨质疏松症,类固醇也是造成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药物,你所提到的两种药物也都是能够用于治疗类固醇所导致的骨质疏松症,选择哪一种药物乃是由主诊医生和你阿姨之间的沟通之后再做决定。

问药

陈文恬/虚者泻药减肥雪上加霜

问:想问哪些是常用的降脂中药?

答:《素问.通评虚实论》论述:“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中医学认为过量食用油脂、甜腻、重口味的食物将导致脾胃不和,痰湿内生,聚为膏脂,最后导致人体肥胖。目前有研究显示能够降低脂肪的中药分别为以下几类:

专题

mRNA开啓疫苗新时代 不直接“种毒”不改变人体DNA

医句话:
面对史无前例的COVID-19,截至目前可看到一丝曙光的就是以火速完成首3试验阶段的COVID-19疫苗,但由于国人对疫苗的“三不”(不了解、不信任及不接受),加上“疫苗接种计划”在登记时出现颇多的行政问题,影响了登记的流程,想要达到全民群体免疫的目标,各造尚需加倍努力,尤其是让国人对疫苗有所信任。

疾病疗法

在照护拉拔中發现 使用成人尿片并不羞耻

医句话:

爸爸以病患的身分参与了马来西亚帕金森氏症协会的会议,我看见父亲的改变,他开始很积极参与协会的各种活动,包括如何和其他病患交谈、互相鼓励打气,但由于父亲不谙英语,所以我就顺理成章的当了他的司机兼翻译,而我从中也学了很多关于帕金森氏症的知识。

“60岁的时候,爸爸患上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PD),刚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家人包括父亲也不晓得是什么情况,只见爸爸经常投诉身体部位僵硬,初期以为患风湿,他还曾远赴中国去医治他的‘风湿病’两次,结果也没有好转的迹象。最后,他是在马大医药中心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我记得那年是1990。

其实帕金森氏症是脑部变化带来的问题,在患上之前就有一些征兆,例如晚上睡得不好会发噩梦、动作比较慢不协调,看起来很僵硬,还常常跌倒,甚至拿杯子、写字时手抖个不停。

问药

宝宝能否吃珍珠粉?

问:请问 8 个月大的宝宝能否吃珍珠粉?

答:相信你是因宝宝不适而听取喂食珍珠粉来缓解症状,一个症状的不适也并非只有单一的解释,也需考量其它存在的因素;如三更半夜哭啼也非坊间常流传的“肮东西惊吓”等。

在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成熟以前,难免都会有些肠胃问题。但宝宝消化系统的好坏,不但关系着营养素的吸收,也直接影响孩子日后的生长速度。儿科医生陈述新生儿消化道发展初期,胃液(酸)与消化酶(胃蛋白酶)分泌的量不是很多,比较容易使蛋白质消化不良,造成常见的新生儿溢奶或便秘问题,通常要到 4至6 个月后胃蛋白酶的分泌量才会稳定。

婴儿若是有肠胃道消化不良困扰也会哭啼表达,常见的有胀气、乳糖消化不良导致腹胀哭闹、肠绞痛、溢奶及吐奶、腹泻及便秘。

婴儿肠胃道普遍发展期:肠胃道发展初期(出生至2个月)、唾液发达期(3个月)、消化道开始成熟期(4至6个月)、完全成熟期(12个月以上)。

疾病疗法

接种疫苗构建群体免疫 染疫人数遽降 以英最佳典范

医句话:

COVID-19疫苗从诞生到面世一直都引起争议不断,理由是很多人对它“超车式”的研发感到不解,外加伴随对疫苗的不信任,以致很多时候为人民厘清对疫苗的误解,甚至比科研人员研发疫苗还要来的辛苦,但这却是医护人员责无旁贷的天职。

“因应COVID-19而诞生的COVID-19疫苗不仅对普罗大众是个‘新东西’,对医学界亦如是,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对它嗤之以鼻或对它不信任,深入理解它的来龙去脉,厘清对它的误解将有助于让更多人包括全球早日摆脱已持续逾年的肆虐。

做为社区疫苗负责人之一的我,每天都会收到形形色色与疫苗有关的消息,这当中包括了一些被夸大作用的资讯、未经证实的消息甚至是道听途说的路边社‘新闻’等,无可否认身处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确实比以前更容易获得资讯,但与此同时,海量至泛滥的资讯参杂着似真是假的消息,也让医护人员在抢救时还须花时间去解释,但这也是医护人员所肩负的责任。

问药

打升白针致白血病?

问:你好,我的母亲是一名乳癌病患,目前正在做化疗,医生在每一次的化疗前都帮他打一支白血球生成素filgrastim,即所谓的升白针。我听病友说,最好不要打升白针,打升白针会导致白血病,是真的吗?另外,针灸可以提升白细胞吗?

答:非格司亭(filgrastim)是一种通过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白血球生成素(G-CSF),即俗称的升白针。升白针主要作用在于刺激嗜中性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并使其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增加血液中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数量。

目前,医学界对白血病(俗称血癌)的出现是因为患者接受化疗所导致的,还是升白针所引起的,并没有定论。2010年发布了一项重要研究收录了25项临床试验数据,包括1万2700余例接受化疗患者,分为升白针组与非升白针组,结果发现使用升白针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异常症候群(myelodysplastic syndrome)是微乎其微的(较不用升白针提高了0.4%);未用升白针比用升白针增加了3.4%的死亡率。

疾病疗法

眼睑下垂 梳头洗衣变困难 小心重症肌无力来叩门

医句话:

重症肌无力可怕之处,是无论在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但以年轻女性及中年男性的病发率最高。此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睑或双眼下垂。眼睑下垂通常先影响一侧。如果四肢的肌肉受到影响,人们甚至会发现简单的任务,例如梳理头发或洗衣服都变得困难。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简称MG)是一种抗体介导疾病,由来自神经末梢的肌肉脉冲传递失败导致,使肌肉无力且容易疲劳。‘myasthenia’一词本身的意思是‘肌肉无力’。

尽管缺乏最新的本地数据,但在日本和香港的研究表明,每年发现的新增病例约为每百万人口中有5例。而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病发率有所增加,特别是在银发族的男性中。

重症肌无力是因神经冲动在传导给肌肉时发生‘错误’所致。这个‘错误’源自于抗体攻击位于肌肉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s)。而从神经末梢释放的化学物质被阻断和受体发生作用,从而导致肌肉收缩,这反复受阻的神经冲动可导致肌肉无力。

问药

灵芝人参虫草 多食能防癌?

问:据说灵芝、云芝、人参、冬虫夏草等有抗癌作用,是不是所有肿瘤病人都适合服用?平时多食有防癌作用吗?

答:既然是据说,那就是缺乏实例证据的说法,因此目前这4种草药在抗癌路上扮演的角色并不是特别吃重。

中医讲究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肿瘤的类型不同,治法自然不同,不存在某某草药抗癌,那就所有癌症患者皆可服用的说法。

这点几乎每次答疑都会反复提及。

坊间许多流传的神方,据说可以治某某癌症等,功效如神,若要举出实例,顿时支支吾吾,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而目前有些临床研究中,确实有用中药抗癌的,成功率是有,具体疗效如何,还是稳定性多高,迄今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有些中医确实会用中药治疗癌症,且效果不错,但那也只是个案,有效的原因不仅在药,还有中医的本事。

癌症的发生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无法单靠某种方法去遏制与预防,而是应该多方护理,才会有些许效果,若是遇到一些遗传因素,那就无可避免,只能尽量壮实身体,为治疗癌症争取多一些时间。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