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杨申兴/睡梦中拉窗帘撞衣柜 或患睡眠障碍 速求医免再受伤

我父亲今年77岁,退休多年,好几年前患上轻微的忧郁症和柏金森氏症,有定期服药,可是他经常晚上睡得不太好,不仅常常发恶梦,甚至还大喊大叫或拳打脚踢。有一次,他在睡梦中突然踢床、拉窗帘,然后撞向衣柜,以致头额流血。

Q1:请问医生,我父亲是否因为柏金森氏症而有如此的举动,还是其他病症所致?我们应该带他去见哪科医生?

A1:对于柏金森氏症患者而言,睡眠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棘手问题,其中就包括失眠(insomnia)、日间过度嗜睡(excessive daytime somnolence)、肢体不宁症(restless leg syndrome)及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简称RBD〕等。

从你的来函的描述,你父亲很大可能是患上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但务必要与负责主治的神经内科医生商量,如何进一步检查及确诊并排除其他疾病或睡眠障碍等。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是一种在睡眠期发生伴有梦境相关的复杂性动作或运动为特性的睡眠行为障碍,并可能导致受伤及睡眠中断,其主要表现为在睡眠过程伴随着梦境内容出现大幅度动作行为(如拳打脚踢、行走、说话、喊叫或唱歌等)。

问医

陈伟阳/睡不着 柏金森氏非动作症状 轻微安眠药可缓解

我先生于7年前被诊断患有柏金森氏症,目前所服用的药是pramipexole 0.25mg、entacapone 200mg和levodopa 200mg+ benserazide 50mg锭。

Q1:服用这些药是否造成他每天都不能睡,通常他到了清晨三四点才能睡着。请问是否还有其他替代药物?除了马大医药中心之外,芙蓉的中央医院是否有这方面的专科医生,皆因我本身是公务员。

A1:你好,关于你先生的状况,我的解答如下:

1)睡眠不好是柏金森氏症的症状之一,并非服药后所产生的副作用,至于你所提及的3种药物亦是控制柏金森氏症动作之药物。

通常柏金森氏症患者会有动作(motor)及非动作(non-motor)的症状,睡眠则是非动作的症状之一,患者可服用轻微的安眠药来帮助睡眠。

2)虽然在森州芙蓉的中央医院没有脑神经内科医生,不过卫生部每月会安排一次脑神经内科医生前往巡视,因此你可以向内科部门查询,并安排你先生到访。

问医

问医·马大医药中心提供2柏金森氏症手术

问:我(73岁)在2015年被诊断患上初期柏金森氏症,从报章上获知伽玛刀(Gamma Knife)能治疗这病症。请问马大医药中心是否有这项治疗法?

答:柏金森氏症是慢性且渐进性的神经退化性疾病,导因是多巴胺(Dopamine)和乙醯胆碱(Acetylcholine)这两种神经传导物质的不协调,影响运动神经系统,使大脑下达的命令无法有效传达。

初期柏金森氏症病人通常以药物控制病情,比较严重的可进行脑部深层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或射频损伤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lesioning)来改善症状。这两种费用不菲的治疗都可在马大医药中心找到,但病人须经过神经内外科医生的鉴定,看是否适合接受治疗。马大医药中心暂时未有提供伽玛刀医疗服务。

生病遇见医生

生病遇见医生·医患关系变好友

病人信任医生,医生关怀病人——是《医识力》希望建构起的理想医病关系。

《医识力》新系列“生病遇见的医生”,让病人感念在医院里所遇到的生命贵人。

....
林沈阳教授(左)不但是伍鸿峰的良医,更是好友及合作伙伴。(图:星洲日报)

病情:柏金森氏症

感谢医生:林沈阳/神经专科顾问

10年前,事业在冲向高峰的伍鸿峰(52岁)突然发现身体有些特别状况,于是去医院求诊,3年内共看了约20名医生,但始终找不出病源。

问药

问药·初期柏金森氏症服药控制·严重病人可进行手术改善

问:我爸被诊断患初期柏金森氏症,医生也开了药,但我查看网络,发现这些药有副作用如失眠、头痛等。请问服用这些药物需要注意什么?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食物能减少药物对身体的伤害?除了吃药,还有什么办法能治疗柏金森氏症?这些治疗法有年龄限制吗?如何选择柏金森氏症药物?

答:初期柏金森氏症病人通常以药物控制病情,维持生活素质,医生给予的药物都是为了调理神经退化,使大脑下达的命令有效传达。比较严重的病人可以进行脑部深层刺激手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或射频损伤技术(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 lesioning),改善症状。药物和疗法没有年龄的限制,医生会以病情的轻重,作出专业判断。

至于如何选择药物、服药需注意的事项及什么食物可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伤害等,我建议您可向马大专门治疗柏金森氏症的部门咨询。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