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陈文恬/健脾益肾通气血 中医调养助发育成长

问:我和先生的身高都不算矮,但孩子却明显比较瘦小。平时我很注重他的饮食,他的胃口也和其他小孩差不多,米饭、蔬菜、肉类都有吃。请问中医可以如何调理,帮助孩子长高长壮?

答:儿童的身高与骨骼发育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关键在于肾主骨、脾主肌肉。通过调理脾肾功能,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的骨骼生长和身高增长。中医强调补肾益骨的重要性,例如通过服用六味地黄丸或右归丸来补肾壮骨。此外,食疗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式。黑芝麻、核桃、牛骨汤等食材含有丰富的钙质和其他营养,可以帮助骨骼强健。

脾胃作为后天之本,能够将食物转化为成长所需的气血,因此健脾助运对于促进身高增长同样重要。你可以为孩子准备山药、南瓜和小米粥等健脾食物,同时通过揉腹推拿促进消化吸收。为了进一步促进气血循环,可以按摩足三里和三阴交等穴位,这些穴位能够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从而为骨骼发育提供更好的营养供应。

运动在身高增长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跳绳、游泳和摸高运动都有助于骨骼拉伸和生长。充足的睡眠也非常重要,因为睡眠期间生长激素分泌达到高峰。平稳的情绪同样有助于内分泌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促进身高增长。

照护线上

中医师教你登大人 转骨最佳时机 营养睡眠运动全解析

“曾经遇过一位念国二的男生,身高仅约150公分,不过他来就诊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闷痛。”张若伟中医师表示,“经过诊察后,我发现他有胃食道逆流的问题。”

因为青少年不太会表达,所以问题也就一直没有解决。张若伟中医师说,当时帮他从调整肠胃功能下手,经过调养后不但胸口闷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进步,目前已达165公分,让家长又惊又喜。

影响小朋友身高与体格发育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张若伟中医师说,其中,遗传是最重要的先天因素,也就是从父母继承来的基因。至于后天因素,则包括营养、运动习惯、睡眠品质等。若青少年有一些先天性疾病,或在发育过程中出现内分泌异常,也可能对身高产生影响。

问医

陈惟䔗 / 男女八九岁前出现性早熟 应挂儿童内分泌科

问:医生你好,我有一名9岁女儿和7岁的儿子。

Q1: 女儿已经来月经,请问这是否性早熟的现象?需要看儿科医生或注意些什么?
Q2: 女儿如果是性早熟,是否代表她的弟弟(我儿子)也会一样性早熟?还是男女有分别?

谢谢你的解答。


医生解答:

9岁女孩已来月经确实是性早熟的现象,而且,月经前3年,即6岁时应该已出现乳房初长(breast budding,又称胸蕾)的迹象,这是女生发育的第一个信号。

亲子妇幼

5岁前年增12公分 儿童成长80%靠营养

医句话:

儿童的孩提时期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这个时期的儿童,体格发育十分旺盛,所以,营养在确保儿童全面成长及发挥学习潜能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然后,马来西亚仍有许多儿童面对成长迟缓的问题,父母有必要关注和适时采取行动介入。

三分一孩童成长迟缓
“配方奶生产商去年在全马225间儿科诊所展开调查,发现4万名年龄1至5岁的孩子有三分之一有成长迟缓(faltering growth)的问题。

儿童成长迟缓的定义是以世界卫生组织(WHO)所制定的儿童发育曲线图为根据,儿童的成长如果落在儿童发育曲线第三个百分位以下,就是属于成长迟缓了。

每位父母都应该知道,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有10%成长取决于父母的基因,另外10%则是环境因素,例如卫生丶是否经常生病等,更重要的是,有80%是取决于营养的摄取。

亲子妇幼

12岁前关键期·轻松打造孩子理想身高

孩子个子长得高矮或肥瘦主要是遗传主导,但青春期以前有给予营养补助,就有望改变孩子发育比同龄孩迟缓的命运。

青春期以前是孩童成长的重要阶段,如果没有摄取适当的营养,孩童就会面对发育缓慢的问题,一旦过了青春后期,孩童的发育将一去不复返,父母应正视孩子发育迟缓问题。

根据儿童正常成长模式,一名婴儿出生后的首2年内迅速成长,平均可达到每年成长20公分的高度,2至5岁的发育开始放缓至每年成长7至9公分,而5至10岁的孩童平均每年成长5公分。

女孩的青春初期是在10岁开始,比男孩提早两年降临,这同时也说明了女孩在发育阶段失去了成长10公分的机会,而男孩则可继续发育直到12岁的青春初期。在青春后期,身体会出现第二次的生长突增高峰。

在短短5至10岁的成长期,男孩平均身高成长达20至25公分,而女孩最终只停留在18至20公分。当然,每个人的青春期不同,10岁和12岁只是女孩及男孩的平均青春期。如果想为孩子的发育作出一些改变,那么,就要在孩子的青春期以前采取行动,否则,一旦过了青春后期,再努力也于事无补了。

不同的发育阶段,孩童有不同的需求。在生命的头两年,婴孩需要营养帮助发育。在2至5岁期间,营养需求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生长激素这时候开始分泌给予发育更好的影响,而5岁以后,生长激素比营养需求更重要。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