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妇幼

年糕鱼丸豆腐 春节宝宝哽噎元凶

医句话:

新春佳节一家人团聚,桌上不乏年糕丶鱼丸或豆腐等,这些软绵绵,看似毫无杀伤力的食物,其实正是造成宝宝哽噎的常见异物。要如何避免意外发生,就必须谨记几个要点,即不强硬喂食,食物须切成小颗状等,最重要的是要学习儿童急救法,因为异物梗塞的黄金抢救时间就只有3分钟。


1岁以下死亡率高

“异物梗塞在儿童意外中相当普遍。以美国为例,宝宝因进食呛到为第四大造成死亡的导因,其余的导因包括交通意外丶溺水丶疾病及中毒等,与其他导因相比,进食呛到虽有一定程度危险,但若为人父母能在日常中掌握好正确急救法,往往可及时抢救被异物梗塞的宝宝。

亲子妇幼

吴奕品/宝宝不哭

新手爸妈在宝宝成长过程总会遇上一些棘手问题,当中常见的疑惑包括宝宝该多久喝一次奶?宝宝一直哭闹,该怎么办?应该要马上将他抱起来还是继续放任宝宝哭泣?

网络上充斥着一各种“新手爸妈指南”的文章。不难发现当中好些文章都主张一定要定时喂宝宝喝奶,一定要有固定的作息表,甚至需要训练宝宝按照已定下的模式“吃、玩、睡”。他们基本上都认为这对宝宝的健康比较好。

他们也认为放任宝宝每次多哭几分钟并没什么大不了,反而可以训练宝宝睡过夜,而且能让宝宝“变乖”。他们尝试以此方式训练宝宝适应成人,将自己的方便及意愿强加在宝宝身上。

☆外人不便插手,将心比心

照顾宝宝的方式因人而异,外人也不便插手,但我们却应该深思及研究,是否有其他更妥当的处理方式?我们是否该问问自己,我们怎么知道宝宝一定是1个小时、2个小时,或是3个小时喝一次奶?4个小时喝一次奶又是谁规定的呢?

将心比心,把我们自己放在宝宝的位置上,若是逼着你每隔4小时一定要吃一餐饭,不管你饿或饱,一定要把固定分量的饭吃完就对了。

亲子妇幼

患乳腺炎更要哺乳 借宝宝吸力 通乳缓病情

医句话:

常听人说:“母乳最好”许多新手妈妈都选择哺乳提供宝宝营养。然而产后哺乳最常见的困扰就是乳腺炎丶乳腺阻塞丶石头奶丶涨奶等,这些状况让新手妈妈苦不堪言,甚至出现产后忧郁症。其实,哺乳何其愉快及美妙,也是建立母子关系的开始,妈妈不应该压力“山”大。若妈妈承受压力,这表示哺乳的某个环节出错了,因而必须厘清错误部分。

产后三四周 急性乳腺炎居多

“乳腺炎(mastitis)是许多产妇会遇到的困扰,轻则发烧暂停哺乳,重则脓肿还得施手术。

女性即使没有哺乳也有可能患上乳腺炎。在医学上,乳腺炎可分为哺乳期乳腺炎及非哺乳期乳腺炎,这两种的乳腺炎的风险因子是有差异的。

亲子妇幼

孩子“矮人一等” 或缺乏生长激素

真实案例:

“13年前,我怀上长子Gabriel,但是,怀孕最后3个月时,孩子却被验出胎儿小于妊娠年龄(俗称“体重过轻”,SGA),对我来说简直是睛天霹雳。

虽然我的身高只有143公分,丈夫却是178公分,所以,我不曾想过孩子会有体重过轻的问题,尽管我知道母亲过矮会有生下体重过轻宝宝的风险。

Gabriel出生时,体重只有2公斤,医生建议我们观察孩子的进食和体重。我们定期测量Gabriel的成长资料以及监督他的营养摄取。但是,Gabriel非常挑食。

我们也发现Gabriel在朋友之间总是最矮的,可能是矮基因以及挑食造成营养不良所致。还有,Gabriel父亲小时曾有生长及青春期体质性迟缓的问题,我们希望Gabriel能在青少年时期长得高一点。

亲子妇幼

黄东来/真的有产后风?

“医师,为什么我生完孩子后就会出现全身痠痛,没生孩子之前都不会这样的。”

“医师,我自从生了这个女儿后,一吹到冷风就感觉全身痠痛,需要做热敷那些疼痛才能缓解,真的很辛苦!”

这是经常听到新妈妈的倾诉,这些症状就是我们通俗所说的“月子病”,中医称之为“产后风”。清代医籍《叶天士女科》记载:“产后遍身疼痛,因气血走动,升降失常,滞留於肢节间,筋脉引急,或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故遍身肢节走痛。”(这里的叶天士就是曾经风靡全球宫廷剧《延禧宫略》的那位太医)就是说妈妈在坐月子期,或者之后而出现怕冷、身体或关节酸楚、疼痛、麻木等,遇冷遇风症状更加重,严重的话一些妈妈还有出现忧郁和情绪不稳定症状。

中医认为产后风主要发生的原因是生孩子后导致气血亏虚,经脉失养而引起外邪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积留关节经络所导致的。

产后受风一定要及时治疗,热敷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中医根据各別病人的情况辨证来治疗。用上合适的中药调理,配合针灸疗法,能疏通经络,宣导气血,对疼痛的解除可以见到不错的效果。

☆如何预防产后风?

亲子妇幼

孩子的发展 不能慢慢来/吴奕品

最近发现,发展迟缓的孩子越来越多,他们在运动能力、语言、认知、日常生活处理等等的发展,都落后于同年龄层许多。但非常可惜的是,及早发现问题的家长并不多。家长们仍持有老一辈“大鸡晚啼”的想法。

我曾见过一位病人,接近两岁了仍然无法说出“爸”或“妈”,甚至无法说出有意思的单字,无法以简单的两三个字组成句子,终日眼神恍惚、一直睡觉、动作缓慢等等。我见过无数同龄的孩子,自然知道他与其他孩子不太一样;然而孩子的父母却不认为有问题。

我尝试发掘以瞭解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原来孩子在家本来是个“强力胶”,总是长时间的紧贴着父母,以至於“打扰”了父母的生活。为了让孩子不那么“烦人”,父母发现只要开着电视机,或是打开手机里的视频,孩子就会乖巧的站在荧光幕前仰着头,全神贯注的紧盯着屏幕。唯有以此方式,孩子才能安静下来,父母才能够有更多的私人空间,能刷刷手机、更新脸书动态等等。

大人们难道真不知让孩子们过早接触电视及智能手机的弊处吗?

“我们知道啊,可我们只是让他观看有助於学习的卡通动画啊!而且我们也有买了好多好多的绘本,让他自己翻、自己看啊!”

为何不多带孩子到户外跑跳呢?

“我们才不敢呢!也没有那个精力。每一次带他出去都像是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听使唤!”

亲子妇幼

肺炎5岁以下第三大死亡杀手 疫苗可防范 唯须自费注射

案例:
小希两个月大时,父母让她接种了多种疫苗,如白喉丶破伤风丶百日咳丶B型流感嗜血杆菌丶B型肝炎丶小儿麻痹等,唯独没有让小希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原因是前面的种种疫苗都是由国家政府直接给付,小希父母不需花费任何金钱。

小希父母说,“接种肺炎链球菌疫苗需要自掏腰包,而且一支250令吉,还需要打4支,1000令吉马上不翼而飞!”

谁知小希到了7个月大时,反覆发烧维持1个月,伴有咳嗽和鼻塞,直到父母发现她的呼吸声非常大丶气喘丶高烧至摄氏39.8度,才马上送院。X光显示小希的肺部堆积了许多痰液,气管往右偏移,医生用听筒可听见肺部呼吸时发出“捻发音”(crepitation),而且其C反应蛋白高达400mg/L。

后来,医生检测出小希的尿液和胸膜液中的链球菌抗原呈现阳性,血清型为14,正好就是肺炎链球菌疫苗所涵盖的血清型荚膜抗原。虽然最后小希治疗成功也康复出院,但其父母后悔不已。

亲子妇幼

抑制粪便蛋白酶 从根本对治尿布疹

案例:
艾莉是新手妈妈,怀上女儿的时候,她和丈夫就做好充足的准备,誓要给宝宝一切最好的照护,让孩子健康成长。

孩子呱呱坠地後,艾莉夫妇俩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不过,在长辈的指导下,他们的能力也渐入佳境。

两周过去了,原以为一切能够顺顺利利,岂料,孩子因饮用母乳排便频密,一旦逾时更换尿布,生殖器和小屁屁很快就会泛红和大哭。

为避免孩子的情况恶化,艾莉和丈夫不时检查孩子是否尿湿或排便,因此感到神经紧张,而且孩子的皮肤变得越来越敏感,即使准时更换尿布,红疹的问题也不见改善,令艾莉夫妇感到懊恼。

尿布疹或肛周皮炎(perianal dermatitis)是尿布范围的皮肤上,包括臀部丶大腿和生殖器因被覆盖所发生的刺激所致,常见於婴儿,而一些长期卧床的病人丶怀孕妇女丶腹泻丶炎症性肠病或痔疮患者也会有肛周皮炎的问题。

亲子妇幼

死亡

有一个夜晚,我家未满4岁的小妮子突然拋出了几个问题。

“什么是死亡?”

“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了会去哪里?”

“人死了还会想念亲人吗?”

“人死了怎样去天堂,谁会带路啊?”

对于这些问题,我并非没有答案,但这突如其来的一问,一时间也无法反应过来。

毕竟小妮子年纪还小,我不想将“死亡”恐怖化,生怕她变得多愁善感,更对“死亡”充满恐惧。同时,我也不想将“死亡”美化,担心她将来真正接触“死亡”之时,内心建设过於脆弱而无法接受冲击。所以,对她解释“死亡”的课题,我需要更加小心处理。

最近看了港剧《跳跃生命线》,是关于香港消防署急救员的故事。里头提到了我们的人生一直有两兄弟伴随着,那就是“无常”与“意外”。没错,“死亡”不就是“无常”与“意外”的好朋友吗?原来“死亡”也常伴我们左右。只是我们可曾如小妮子这般仔细思考并尝试瞭解与感受何谓“死亡”?

“死亡”并不只停留在字面上,也不只停留在“RIP”,“节哀顺变”等安慰语。报章上每一天刊登的“死亡”新闻不计其数,读了之后又如何?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