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尿床勿打骂 找出原因正确引导可改善

案例:

陈小弟今年已经8岁了,是一个待人有礼的孩子,但他却有一个难以启齿的问题即尿床。他从有印象开始,每天都需要穿着尿布睡觉,曾经试着不要穿尿布,但是第二天就尿湿床单,爸妈也尝试半夜叫他起床上厕所,但长久下来,爸妈的体力也不堪负荷。因此趁着今年农历新年不能跨州回老家,爸妈决定趁此机会训练他如厕,希望他从此不再尿床。

“尿床 (enuresis) ,无论从今或者过往都困扰着无数的家庭与个人,那儿童尿床到底是不是一种疾病呢?其实,该如何定义‘尿床’或‘遗尿’这个名词,技术上我们可以定义为‘不自主的解出小便’,但临床上我们是指那些我们认为在生理年龄上对膀胱应该可以有控制能力的小孩,却仍然把尿解在床上、衣服上的情形。

尿床可以分为原发性 (primary) 和继发性 (secondary)。所谓的原发性尿床,指小孩出生后尿床的情形一直存在没有停过,而继发性尿床则是指小孩在停止尿床后至少6个月或以上,然后才再次发生尿床的情形。

原发性尿床约占90%的病例,一般而言有遗传的倾向且和行为发展成熟的因素有关,而剩下的10%则属继发性尿床,通常需要排除器质性问题(organic factors),特别是脑嵴髓神经问题譬如脑瘤、神经压迫,糖尿病、泌尿道感染,心理因素等。如果是继发性的,我们会比较担心。

五六岁后可控制夜间排尿

从医学的角度来说,尿床不算是一种疾病,但可以说是行为发展的表现,而儿童行为发展成熟的诊断标准,是3岁以上的儿童,就已经能控制膀胱的成熟度,但这只是在早上至傍晚时刻,就是我们所谓的day dry,而到了5至6岁过后,就可以自行控制小便而不会尿床(night dry)。

据估计,5岁大的小孩约有15%至20%会有尿床的情形。如果没有治疗,在每年约有15%的小孩会自愈。换言之,就算什么都不做,大概有15%的小孩会自己好起来;大概到了10岁左右,就会剩下5%的孩子会尿床;到了15岁的青少年的就会剩下1%到2%的孩子会尿床;而19岁以上的成年人会尿床的几率是1%,但成人尿床的1%会保留至长大以后还会有尿床的习惯。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尿床,我们应视其为一种症状而非疾病,并没有单一的原因足以涵盖所有的病例。

非神经病变 随时间减轻

尿床因素有很多,我们仅讨论原发性的原因,包括遗传因素、膀胱功能或括约肌成熟延缓、教养因素、饮食因素等。

遗传因素:根据调查报告,若双亲曾有尿床病史,小孩尿床的比例是70%至80%;若父亲或母亲只有其中一人有尿床史,则小孩尿床的机会约为40%到50%。父母都不曾有尿床者,小孩尿床的比例仅约15%。

膀胱功能或成熟延缓:原发性尿床可能是正常膀胱控制发生变异 (variation),孩童的功能性膀胱容量 (functional bladder capacity) 较小且有成熟上的延缓。针对膀胱容量来说,一般的孩子的膀胱容量比大人来得小。譬如,当一个6岁的孩子的膀胱容量是300cc,当他的膀胱有50cc的尿液时,他就会有尿意,但还没有到非尿不可的情况下,他还可以忍受,但一旦到了200至250cc的情况下,他还在忍的话,很容易尿出来。另一个情况则是括约肌的不成熟,而导致小孩子尿床。以上情形,其实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改善的,不是我们所担心的神经病变。

即丢尿片增如厕训练难度

另外一种因素,和父母或监护人的教养有关系。虽然有研究报告显示,尿床较易发生在社会经济地位和教育水准较差的家庭,因着父母亲都忙于工作或处理家事而把孩子‘天生天养’,我觉得在现在的社会则不然,怎么说呢?

也许是有即丢尿片的方便,照护者已经没有时间上的压力,不会赶在3岁前给孩童进行如厕训练。所以这一小群的孩童也许较有尿片依赖性,训练起来就比较有挑战性,相对来说要达到日夜干燥(day & night dry)的时间就会拉长,无法在7岁之前完成。

汽水或其他碳酸饮料、茶类、咖啡类、巧克力等也可能会增加尿床的频率。液体的摄取量也会影响小孩子尿床的几率,尤其在睡觉前两个小时大量喝水,虽然在睡前已经去排尿了,但因为小孩子的膀胱本来就比较小,加上新陈代谢,就很容易尿床了。

-
唐秀萍(Vivian Thong Siew Peng)
儿科顾问

 

连续6个月没尿床可“毕业”

5岁到6岁的孩子,一般而言应该已经戒了尿床,无论是早上或者晚上,连续6个月都没有尿床,恭喜你,宝宝可以毕业了!这个是在临床上,最标准而直接的诊断方式。

另一个诊断方式是从精神疾病诊断手册(第五版)(DSM-V)中,对尿床的定义所作出的诊断标准,包括:

1. 重复性地发生不自主或有意的解尿于床上或衣服上
2. 发生频率是1周2次至少连续3个月,或造成社交学业或其他职能功能性的障碍。
3. 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至少5岁或以上
4. 非由一般疾病所造成

一般而言,大部分儿科医生对于儿童尿床的治疗的建议是,让时间去解决问题,尿床的情况自然会随着功能的成熟而好转。

用药效果好 惟停药后复发高

当然,要介入与否主要是要考量父母亲的担心以及尿床对孩童所造成的身心压力。临床上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排尿警报器(urine alarm)和行为治疗。

我今天主要是分享醋酸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因为它是我们在这里比较会考虑使用的药物。三环抗忧郁剂(Tricyclic Antidepressants,TCA)或抗胆碱药物如oxybutynin则不在今天的讨论范围。

醋酸去氨加压素是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的类似物,主要是调节我们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让我们能浓缩我们的尿量,减少夜间排尿量。效果很快见效,可是若停止使用复发率很高。用药时需注意不能在短时间内摄取大量液体、水分,以免产生例如头痛,恶心等副作用。

排尿警报器这种方法是把包有金属的尿布垫放在小孩床上或裤子上,连上警报器 (警铃、蜂鸣器),只要有少量尿液就可以启动警报器或震动器,唤醒孩童去上厕所,以建立条件反射。

当然,儿童尿床是需要父母亲的谅解、同理与耐心支持,这才是治疗成功最重要元素。鼓励小孩是行为治疗很重要的一环,如果孩童有一或两天没有尿床,父母应给予孩童适当的奖赏,可以是小贴纸甚至是陪她玩小游戏,吃个小点心。

年纪较大的孩子,可以让他有参与感,让他自己处理因尿床而弄脏的床单和睡衣,而不是一味的帮他清洗或替换;告诉孩子在晚饭后尽量不要喝水,并且在睡前应先小解(甚至可以做两次),记得绝对禁止对于孩童的尿床行为加以处罚或羞辱。”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梁盈秀.2021.02.1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