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增强免疫力 用对力度瞄准穴位 否则愈推愈弱
医句话:
如果纯粹是强身健体的保健作用,家长可以在经过合格中医师的指导之后,每天替孩子进行小儿推拿;如果孩子患病,则最好由合格中医师亲自进行小儿推拿,以策安全。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儿科学与经络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按摩手法,通过对体表穴位进行推拿,适当的触觉刺激可以让孩童的肌肉、骨骼、神经和器官系统发挥更好的功能,继而调节荷尔蒙和免疫能力,如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降低压力激素等,促进孩童的身心发育之余,也提高抗病能力,让身体加速复原,建造强健的体质。
一项于2022年发表,涵盖1502名参与者的16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系统分析评价发现,小儿推拿有效缩短了儿童咳嗽的持续时间,并且降低咳嗽的复发率。
在马来西亚,小儿推拿属于很普遍的中医自然与物理疗法,但的确有很多人不了解,小儿推拿与成年人推拿是完全不一样的疗法,不能够以我们对推拿的一般认知去看待。
穴位经络不同 非成年人“缩小版”
有些人可能对小孩的身体情况出现误解,以为小孩是成年人的‘缩小版’。其实小孩的穴位与经络,与成年人完全不一样,所以小儿推拿的使用力度,亦必需依据小孩的年龄与身体状况,以豆腐花、日式豆腐、豆干或一般豆腐作为拿捏的程度,而不是越用力就越好。
成年人的身体共有360多个穴位,经络中12条是正经,8条是奇经八脉,经络走向复杂,但非常有系统化。
12岁以下小孩则基于成长尚未完善的阶段,他们的经络分布很散落,属于局部的线状,只有大约30个穴位是常用的,而且成年人的一些穴位,在小孩的身上是找不到的,位置亦不一样。
不同硬度的豆腐,宛如不同年龄小孩的皮肤张力,所以小儿推拿很考验中医师的力度,依据不
同的年龄施展不同层次的力度,轻柔且不痛,尤其是不曾接触推拿的小孩。
6个月以下 轻轻拿捏即可
2个月至6月大的婴孩,在进行小儿推拿时,必需以用手拿起日本豆腐或豆腐花的方式,轻轻的拿捏即可,因为此年龄阶段的小孩,皮肤充满水分,润滑且弹性十足。
若是七八岁的小孩,他们就像‘小大人’了,皮肤犹如板豆腐,推拿的程度可以用力一些,但绝对不是成年人推拿的那一种力度。
身体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经络方向及功能,如果按错了,则会对小孩的体质造成影响,使身体越来越弱,这是中医师与家长都必需非常谨慎的事情。
宜找擅长儿科中医师
国外发生小儿推拿造成婴儿死亡的案例,正是由于不合格的医师经手,以及家长没有依据合格中医师的指导所致。
我国的合格中医师必需获得卫生部传统与辅助医药部门的注册,而且每年更新行医证,家长在查证该中医所或中医师是否获得卫生部注册之际,亦要了解该中医师的医疗背景,最好是寻找擅长儿科的中医师。
对于国外一些教导小儿推拿的短期课程,我建议家长听课时要谨慎,因为这些人群可能没有医疗背景,所以他们难以评估孩子的病史,对于推拿力度的掌控亦不足。
从中医师的角度,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我们必需先了解小孩的病史与情况,包括孩子的饮食方式、皮肤是否损伤或过敏、用药情况,还有事先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确保孩子不会对推拿的触感有所抵抗或反应过激。
居家捏脊疗法 6个月大就可做
如果是一般的保健,我们会跟父母解释,同时现场示范怎样进行小儿推拿中的捏脊疗法,顺序是从脊椎两侧的下方沿上,以很轻柔的力度按捏,大约捏9遍即可。
一般上,只要孩子6个月以上,家长可以替他们进行捏脊疗法,但前提是小孩的身体没有不适的症状,纯粹是为了强身健体。
所谓一般的保健,乃是指小孩没有生病,无需服药,小儿推拿旨在改善其体质或健康状况,例如婴孩反复伤风感冒,推拿可刺激其神经系统,并提升免疫能力,或者透过推拿以促进生长激素,缓解小孩不爱吃饭或便秘的问题。
孩子不易发烧或感冒
经过合格中医师的指导后,家长可以每天或每周替小孩进行推拿,之后会发现有做与没做推拿的孩子,其体质及健康确实会有所差别,尤其是免疫能力,孩子不易发烧或感冒,饮食和睡眠的素质都会比较好。
至于孩子生病,我建议家长求助合格中医师,这一方面的小儿推拿一般步骤是从额头、眉心、眉毛及眼眶开始,让小孩先放松心情,之后是手臂、前胸、腹部、背部,最后才到脚部,全程约15至30分钟。
婴儿头部为禁区
身体有哪些位置是小儿推拿的禁区?头部是绝对不可以,除了额头之外,因为婴孩的头部柔软且脆弱,除非孩子两三岁后被诊断自闭症或过动症,才会涉及头部的推拿或针灸。
小儿推拿可使用婴儿按摩油,或者经过稀释的按摩油,以免小孩的皮肤受损,但若是婴孩,基本上无需按摩油,因为婴孩的皮肤非常润滑及富有弹性。
进行小儿推拿之前,必需衣着宽松,尽量不要空腹,在1至2个小时之前用餐,还要避免小孩睡眼惺忪的时候前来求医。
不能单靠推拿治病
进行小儿推拿之后的1个小时才洗澡,务必用温水,并马上擦干身体,注意保暖,同时避免洗发后晾着自然干,不仅容易感冒,长久下去会容易导致头痛及头皮屑的问题。
那么小孩生病,真的不需要打针吃药,只需透过小儿推拿,就可以无药自愈?我不建议家长这样做,而是采用中西合并的方式,以病人的安全与健康为主;即先求助西医,透过仪器诊断病情,并服食药物,同时配合中医的小儿推拿,双管齐下方为上策。”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