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肺血管皮肤肾脏难倖免 类风关不只伤关节 40%多器官受累

医句话: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由自身免疫系统引发的炎症,临床表征为疼痛、肿胀、晨僵,可侵犯手部、手腕、膝盖等多处周边关节,也会攻击身体其它部位。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大大影响疾病的恶化,若有持续性的关节疼痛,务必寻求医生的协助。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顾名思义,就是由自身免疫系统引发的炎症。疾病会攻击关节内膜,导致发炎,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发炎症状,持续发炎还会引致关节和周边组织长久性的损坏。

晨僵长达逾半小时

RA的临床表征为疼痛、肿胀、晨僵,即早晨起床关节特别僵硬,晨僵可长达逾半小时至1小时不等。疾病的另一特征是症状可透过服用止痛或类固醇药物得到明显的舒缓和改善,但一旦停止药物便会复发,且这种情况持续超过6周。

按照教科书的说法,超过90%的RA最先影响手部,且呈现‘对称性’,即身体左右两侧均有相同症状。但根据临床经验,症状也会出现不对称的情况。手部的关节炎一般发生在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而靠近指甲的远端指间关节则不会受影响(图1)。

_

除了手部关节,疾病也会侵犯手腕、膝盖、脚踝、脚趾,严重的会影响肩膀、手肘等。基本上,大部分的周边关节(peripheral joints)都会受影响。

RA是一种多系统免疫性疾病,攻击的不只是关节,约40%较严重的个案,会出现关节以外的问题,比如眼睛、肺部、血管、皮肤,甚至肾脏。

巩膜炎肺结疤贫血

疾病会攻击眼睛表层导致巩膜炎(scleritis),主要症状为眼睛疼痛,长期不治会导致视力受损,也可引致严重并发症如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

疾病也会使到肺细胞或肺线发炎,长期肺线发炎会使到肺结疤、肺细胞纤维化(fibriosis),从而导致肺功能衰退。症状为持续性干咳、气短、运动耐量降低等。

由于身体长期处于发炎的状态,大量的发炎因子在血液流动,患者可能会感到异常疲惫、虚弱、睡眠品质不佳、食欲不振导致体重下降,骨髓不能有效地制造红血球而出现贫血,也有可能发烧,生理和心理都受到负面影响。

RA的全球患病率为0.5至1%,而马来西亚约0.5%,即每1万个人中约有5人罹患此病,但患病率也因不同地域和族群有一定的差异。

印裔占最多数

根据本地数据,在我国3大民族当中,RA患者印裔占最大比数,其次为巫裔,而华裔相对少数。南非一项普查发现,全球RA患者当中,有印裔血统者为数最多,与我国的数据不谋而合。

RA更常见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比3,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包括儿童和六七十岁的长者,但病发率最高的年龄介于30至50岁。

易感基因加外因风险引爆RA

RA的发病原因不明,但主要与表观遗传(epigenetics)有关,换言之,患者自身带有易感基因,而外在的风险因子犹如导火线,一旦接触,便会成为诱发疾病。

外在风险因子包括环境汙染物、抽烟、肥胖及口腔卫生不良等。长期暴露于环境汙染物如硅砂(silica)、石棉(asbestos)、尘埃,如工作或居住邻近砂石场、棉织厂的人,患病风险更高。

研究证实,在带有潜在易感基因的群体当中,长期吸烟者和肥胖人士有更高的病发率,且一旦发病,病情相对难控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也更弱。因此RA患者务必戒烟或减重。此外,长期口腔卫生不良,或患有慢性牙周炎人士,也有更高的罹病风险。

鱼油姜黄素助缓不适

饮食对RA的影响具有争议性,目前暂未发现可诱发疾病的特定食物,但对于已确诊的患者,某一类的食物如坚果类,有可能促使发病,但这因人而异。若发现食用某一些食物会感到不适,便尽可避免。

但相反的,有些食品对患者会产生消炎反应,如深海鱼油和姜黄素,因此,若患者欲服用辅助品,可考虑含有深海鱼油和姜黄素的产品。此类辅助品确有助于减缓关节不适,但切记不能用作主要的治疗用途。

验RF抗CCP抗体 非诊断黄金标准

早期诊断及治疗RA是为关键。首先,透过问诊获取足够的信息,并作出评估。继而进行血液检测,检查发炎指数如红血球沉降速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否偏高。

此外,我们也会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及抗环瓜氨酸肽(Anti-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anti-CCP)抗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通常呈阳性,但小部分患者即使罹病也可呈阴性,所以这2项检测只能用作辅助,不能作诊断的黄金标准。

超声助诊治 精准定位控病情

若种种迹象显示患者极大可能患病,我们会进一步利用超声波(ultrasound)扫描,检查关节软组织和表层是否发炎、有否出现病变或损坏。经过临床问诊、血液检测和超声波扫描的综合评估后,方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超声波扫描不但能用于诊断疾病,在治疗中还能作为注射药物的导引,让我们可即时观察针头在体内的位置,并精准定位到病灶,将药物注射,大幅降低伤及韧带、血管或神经的风险。超声波也能协助监测病情,透过超声波定期观察关节发炎情况,可相应地调整用药方案。

 

_
谢志坚医生(Cheah Chee Ken)
风湿内科顾问



早期用止痛药类固醇

针对RA,一般最先使用常见的止痛和类固醇药物。虽然不鼓励长期依赖,但在疾病初期,止痛和类固醇药除了起到缓解和改善症状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抑制发炎,以免持续恶化。

这极为关键,长时间发炎会令关节受损,关节和周边组织便有机会出现病变,一旦病变,这些结构性的损坏便不可逆转。

与此同时,患者需开始服用疾病调节抗风湿药物(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DMARDs分为传统药物和先进药物(advanced therapies)2类,而先进药物又可分为生物制剂(biologics)和口服小分子(oral small molecules)。

生物制剂是利用生物科技所研发的标靶治疗药物,能针对引发免疫性疾病的不寻常发炎因子。生物制剂有多种,包括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而口服小分子类似生物制剂,同是标靶药物,但由于口服小分子体积更小,能穿透细胞内部发挥作用,抑制特定的发炎因子。

先进药物见效快

相比起传统DMARDs,先进药物更具针对性、药效更快速、能在更短的时间让疾病进入缓解状况(remission),且大多患者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虽然如此,有些药物价格不菲,在现实的层面仍需考虑患者的负担能力。

治疗方案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程度的病情,患者或需服用一种或多种药物。治疗计划必须设下预期目标,并在特定的时期内作评估,若治疗效果不佳须作出调整,切勿在对病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持续服用同一药物。

缓解与持续缓解 治疗黄金法则

RA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治疗目标不是治愈,而是让疾病进入缓解状况,其定义是疾病活动引起的临床症状消失。若疾病处于缓解2年或以上,便能定义为‘持续缓解’。

数据显示,达到持续缓解能给患者带来长期的良好预后,减少病变带来的损坏和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换言之,只要患者能达到持续缓解,便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甚至有希望在日后减少药物的服用。因此,缓解和持续缓解是治疗目标的黄金法则。

如果患者没有自行减药,药物也没有出现副作用和并发症,要达到持续缓解并不难。但单看数据,全球缓解率(remission rate)并不理想,有些国家约10%,先进欧美国家可达至50%,而马来西亚约30%至40%。

疾病的缓解率受到不少现实层面问题的影响,如国家的医疗设备和高科技药物是否容易获取、风湿科医生的数量、患者的警觉性、对健康资讯的理解、服药顺从性等等。在这些方面,我国的情况仍有待改进。

低疾病活动度为次选

若患者因某些因素难以达致缓解,则可退而求其次,考虑把治疗目标设定为‘低疾病活动度’(Low Disease Activity,LDA),意即疾病有一定的活跃度,但维持在低程度。

这治疗目标适用于多年治疗无效、对治疗药物反应不佳或经济不许可的患者。除此,对于风险较高的年迈患者、健康问题较多、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用药时便要权衡利害,采用太激进的用药方案可能会带来更多坏处,因小失大,所以我们会作出一些取舍,减轻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并以LDA作为治疗目标。

早期治疗预后更好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疾病的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界曾提出‘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 ERA)的分类概念,定义为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并开始治疗的时间不超过6个月。研究证实,这一类别的患者预后更好,缓解速度更快。

然而,早期发现不仅依赖患者自身的警觉,更取决于前线医疗人员的敏感性。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患者可能因忽视症状或其他原因延误就诊与治疗,甚至即使患者就诊,部分医生对此疾病的认识不足,也可能导致延迟诊断。

持续性关节炎未确诊 宜挂风湿科

因此,若出现持续性的关节炎症状但未能确诊,务必要及早寻求风湿科医生的评估与帮助。同时,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也有责任定期更新相关知识,为患者提供及时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RA)虽无法根治,但患者不应因此悲观消极,更不应放弃医学治疗。积极配合治疗能显着改善生活质量。同时,每年的世界关节炎日(World Arthritis Day)所举办的各类宣导活动,也能帮助提升公众对此疾病的认识与重视,共同促进早诊早治的实现。”

发病首月无法抱孩 备感心酸
许俊豪(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建筑师)

“疾病的发生可说是突如其来。我是一名建筑师,前年4月初,我正要乘搭飞机到国外做实地考察,起床时却发现全身僵硬,无法下床。

我赶紧到诊所看医生,服用了约四五天的止痛药,但停药后又再病发。医生透过血液检测诊断出我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建议我尽快向风湿专科求医。

发病首个月我十分痛苦,疾病大大影响我的活动能力。那时我的孩子才1岁多,我连想抱他也做不到。手指不受控,无法弯曲,做不到握拳的动作。医生给我进行治疗之后,病情好转,活动的问题改善良多。

我很喜欢运动,如跑步、打球,患病初期有接近三四个月我完全无法运动,病情稳定之后,我可以再次跑步、打球,过回正常的生活。目前疾病已进入缓解约半年,每日须定时吃药。

有段时期,服用的类固醇药带来副作用,让我食欲变得很大,无时无刻都觉得饿,看到什么都想吃,体重大幅增加。医生劝告我得控制食欲,情况有所改善。除此以外,治疗中没有面对太多的困难。

病情稳定看到曙光

我认为,家人的支持、身边人的谅解很重要。我幸得太太的支持,患病期间我无法处理家务事,全靠太太独力支撑。

患上这个疾病,行动和日常生活定会受影响。刚开始我感到很悲观,但病情稳定后我看到了希望,变得正面起来。希望病情继续受到控制,一切变得更好。我想劝告其他患者,如果发现有关节疼痛或不适的征兆,应立即就诊。如医生所说,若耽误病情,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达到缓解。”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郑雪欣.2025.01.17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