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陈惟䔗 / 3岁童进食后必呕吐 问诊病史极关键

问:医生,我代朋友咨询。朋友有个3岁的孩子,他每天吃了食物都会呕吐,早前父母有带他去医院检查,包括检查胃部、脑部、颈椎等,但都没查出什么问题,目前只能靠吃止吐和偏头痛的药物才能控制呕吐。

我想请问还有什么可能会造成小孩不断呕吐呢?他除了呕吐之外,其他的生活作息正常,也看不出有什么毛病。


医生解答:

首先我会要求先检查看孩子的成长曲线图(growth chart)是否有偏离其平均线,倘若确实有的话就意味着孩子的呕吐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成长与发展,必须注意。

接下来我们必须要了解到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出现频密呕吐,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亦不可忽略孩子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也会造成孩子出现自我呕吐的现象。

在进一步检验方面,必须要先确保孩子没有肠胃堵塞的问题,而这可以通过超声波扫描即可获知,再来是验血来检查孩子的肝和肾功能是否正常,最后检查脑部是否有问题,而这方面的检验就必须等到孩子入睡后才能进行脑部磁力共振造影(MRI)。

专题

理发有助控制血压?监测鼓励行为改变 才是关键

医句话:

现今有多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在临床试验中也成功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为何在现实生活却较差呢?一个已知的事实是,当医生在治疗慢性病时,患者的药物服从性会随着时间渐渐减少,大部分是因为简单的原因─忘记了。然而在临床试验环境中,患者会被提醒服药和定期跟进。由此可见,定期的医患互动,譬如随访和检测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或药物的依从性,从而改善血压控制和预后,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压并非一种新的疾病,早在约5000年前就已经有相关描述。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高血压’一词,却有相关症状的记载。当医师为患者把脉时发现血管弹性变差,可能与摄取过多的盐分有关,也进一步形容当血管变得像绳索那样紧和硬时,患者的脚会水肿,这其实便是形容高血压的并发症,即心力衰竭。

问药

手脚出汗腰酸口气 或与长期失眠有关

问:最近舌根有白苔,每天手脚都会出冷汗,长期失眠和腰酸,并有口气。请问中医,我该吃些什么中药?

答:按照你叙述的情况,我认为最应先解决的是睡眠问题。《黄帝内经》记载:“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阐述了人体阴、阳、营、卫之气正常运行畅达,则白天精神充沛,夜晚安卧熟睡,反之则容易气血衰败,肌肉枯藁,五脏虚损。你的手脚出汗、腰酸、口气、白苔问题,或与长期睡眠障碍关系密切。

失眠,以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易再寐,重则彻夜不眠为主要症状。在中医辨证用药中,可分为几种类型:

专题

70%糖尿病逾半高血压 大马COVID-19死者 80%生前患共病

医句话:

逾80%的大马COVID-19死亡病例存在至少1种的潜在健康问题,包括高达70%患有糖尿病、过半患有高血压,23.4%患有心脏病。当一个人患有慢性病而又感染了COVID-19,死亡的几率更高。一项对中国武汉火神山收治的所有COVID-19患者的回顾性观察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因此,慢性病患者是有双重危险(double jeopardy)的,在这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可能死于并发症,在染疫后病情严重甚至危及性命的几率更高。

“过去20年以来,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疾病、慢性肾病、阿兹海默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就主要死因而言,始终排名第一的是心血管疾病。大马也有一样的状况,心血管疾病也一直是国人的‘头号杀手’。

问药

林恩妮/碳酸锂“治”或“致”子宫肌瘤?

问:Lithium carbonate这种药物可用于子宫肌瘤吗?

答: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若没有造成任何症状,妇产科医生会建议定期检查。一旦引发月经异常比如剧烈痛经、经血过多或经期过长,妇产科医生会进行治疗或把肌瘤切除。

碳酸锂片(lithium carbonate) 主治精神问题,比如躁郁症、思觉失调症和反复发作的忧郁症。

服用此药片的副作用包括口干、烦渴、便秘、呕吐、上腹痛或者双手无力、嗜睡及视力模煳。治疗期间,医生也会频密检查患者的白细胞,调整治疗分量以防锂盐中毒。肾功能有问题的患者或者严重心脏疾病患者不能服用此药物。服用此药物需注意体液大量流失,如果有持续呕吐、腹泻、大量出汗等情况需要前往医院检查。

碳酸锂片不能用于治疗子宫肌瘤。有临床报告指出,50至59岁服用碳酸锂片的患者患上子宫肌瘤,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患者也有服用其它的药物。因此,不能说碳酸锂片会导致或者影响子宫肌瘤。

疾病疗法

特别病例採特别治疗 精神病神经病皆可致牙痛

医句话:

在一般人的固有观念中,见牙医并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有些人甚至要牙痛至忍无可忍才愿意去见牙医,结果发现其实只要及时治疗即可缓解疼痛,但与此同时,一些饱受牙痛折磨的患者,尽管已多次咨询牙医,但却无法找出问题所在,在医生详细检查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些特别病例,而所需的治疗方法也有别于一般治疗。

“一提及疼痛,大家都晓得可按疼痛来划分等级,从最轻的蚊子叮咬,到最痛的莫过于女性生孩子,而曾牙痛的男女老少应该都不会忘记那种痛,也因此有句话这么说,牙痛不是病,但痛起来真要命。

不过对牙科医生而言,经常会遇到一些很奇怪的个案,这些患者同样都是饱受痛楚,但造成他的痛却不是单纯来自牙齿或牙龈等,可能是神经线、慢性疾病甚至是心理方面问题,因此‘特别的病例就要用特别的治疗’,而很多时候这些特别的治疗无须很复杂,有时极为简单或无须治疗往往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问药

萧文雄/忧遁草非神药 癌症肾病别乱吃

问:忧遁草是马来西亚的神药,连癌症都可以治好?我朋友的肾脏健康状态不佳,服了忧遁草后,肾脏慢慢地恢复健康,也不用洗肾了,想请问这真的是忧遁草所为吗?

答:草药,虽然不算归类西药或中药,但是即然有治疗效果,也代表可能存在副作用。非坊间常传闻的中草药没有毒害,可以放心使用。应该说只有合宜恰当的使用,才算“药”;不明就理一昧的滥用就算“毒”了。

忧遁草(Clinacanthus nutans, Acanthaceae family),又叫休顿草、鳄嘴花、沙巴蛇草(Sabah snake grass)、青箭、柔刺草、千里追、小接骨等,是东南亚一带盛产的一种植物。在马来西亚和泰国民间,忧遁草可用作解蛇毒和治疗昆虫咬伤引起的发炎,它的叶和嫩枝也可食用。

它也是东南亚地区很常见的民俗草药,也推广当食用蔬菜或癌症患者的辅助蔬菜,口感清脆。忧遁草已知的植物活性化学成分颇多如stigmasterol、lupeol、b-sitosterol等。大部分研究总结出几点:

专题

居家隔离如何保护家人? 保卫‧防护‧攻击 从你我做起

医句话:

我们应该学习如何与这种病毒和谐共存,遵循标准作业程序,并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应用保卫-防护-攻击(Guard-Protect-Attack)概念,如果每个人都在当中发挥作用,我们将有机会恢复正常的生活。

“我最近参加了在巴生县卫生局行动室的一项COVID-19志愿工作,我的职责是致电阳性(positive)个案,并根据卫生部的指南,以确定是否需要让个案居家隔离、送院治疗或放行。

在一般情况下,大过1岁和小于60岁的个案,如果无症状和共病,他们将被安排进行居家隔离。但是,该如何保护检测结果为阴性,但与个案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中的人士,是一项值得关注的课题。而作为一般居家隔离指南,常见的标准作业程序(SOP)为在家戴口罩、独立房间和厕所、经常洗手和戴手套。

在一个挺有意思的案例中,尽管遵循上述指南,一名女性在照顾母亲后还是不幸染疫。她的母亲被检测为阳性,并被居家隔离,而其他家庭成员(包括父亲,两个兄弟和她自己)的第一次检测为阴性。

问药

林建斌/痛风发作频用止痛药 胃炎更严重

问:我吃了一年多尿酸药allopurinol,最近胃酸倒流,去照了胃镜说有一点胃酸倒流和胃炎,医生给了胃药vonoprazan 20mg、itopride hydrochloride 50mg和rebamipide 100mg。吃了第三天后,开始感觉胸口闷闷,左右肩膀酸痛和有拉扯感,左背后灼热,请问是什么原因呢?

答:我只能在有限的医药资讯下,给予建议。在询问中得知你患有痛风症和胃炎的问题。首先你正服用的4种药物造成胸口闷闷或背后灼热的机会并不高,暂可排除是这4种药物导致的问题。第二,也需要知道你的痛风症是否受控,因为在痛风发作过度服用的止痛药可导致胃炎加重,而导致该症状的出现。第三,你所描述的症状也是胃炎常见的症状,你刚服药3天,胃炎症状未能完全控制,若情况依然持续,需到肠胃科医生那里挂诊。第四,这症状可能是别的导因,如睡姿不好或运动导致的肌肉拉伤及压力等。 所以若症状继续, 那就必须就医查出原因。

问医

30岁后年筛三高 别为心脏留“祸根”

问:该如何保护心脏,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医生解答:

其实保护心脏的方法很简单,也是众所周知的。首先,要了解什么对自己有益,也就是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至少做150至300分钟运动,譬如步行、骑脚车或跑步。健康饮食也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意即选择高纤维低脂肪饮食。我们要减少会影响心脏健康的食物,包括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分的食物。

另外,一个健康的生活形态还包括了不吸烟,而若要饮酒则应适量。当一个人30岁以后,最好是每年能够见一次家庭医生,检查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因为“三高”在早期阶段的症状并不明显,而一旦引发并发症如心肌梗塞时,对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就无法逆转了。若你被建议服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忧虑,可与医生沟通了解该药物,并定时服药。你可能不时需要做一些额外的检查,但是不用担心,医生是会针对个别状况给与指导和建议的。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