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疗法

鼻咽癌的治疗新趋势

50岁的吴老板局部鼻咽癌接受同步放化疗后发生肝转移,后接受第二线的化学治疗,转移的肝肿瘤逐渐恶化。在接受肿瘤科医生的建议下,先以质子照射肝肿瘤后,再接受合并化学治疗、标靶治疗及免疫治疗,肿瘤被杀除殆尽,血中的EB病毒DNA也被清除干净。吴老板得以恢复健康,并在门诊持续追踪治疗。

鼻咽癌在东南亚和地中海中普遍存在,并且是Epstein-Barr病毒(EB病毒)相关癌症。尽管局部控制,包括强度调控放射治疗和同步放化疗对病情有所改善,但远处转移已成为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发生远处转移的结果令人沮丧,大多数情况是进行姑息性治疗。

专题

政府诊所推行mQuit 药物加辅导 7年助1.7万人甩烟瘾

医句话:
一根烟的伤害有多严重,戒烟也就有多重要,这些年来卫生部默默致力于推广戒烟疗程,目的就是让有心要戒烟的烟民能成功摆脱烟瘾及重获健康。值得鼓舞的是,卫生部的戒烟疗程已协助1万7000名烟民脱离烟瘾,至于要如何才能达致“零香烟”的目标,则有赖于全民的努力。


1令吉助戒烟

疾病疗法

无症状?非风险群?.心脏病依然可能与你有关

年轻、没有家族病史、没有三高、不碰烟酒、维持健康饮食,难道……你就认为心脏病不可能出现在自己身上吗?

你了解什么是心脏病吗?冠状动脉疾病(CAD)也称作冠心病,简称为心脏病。这是当斑块在心血管中积聚,阻塞血液流动而引致发病,甚至造成心肌永久损伤。根据卫生部,心血管疾病是马来西亚自2005年开始以来,连续13年成为主要致死原因。

心脏病可在无声无息的情况下出现,直至当事人感到心绞痛或病发,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心脏病患者。心脏病的风险群主要分为两种,即不可改因素,如年龄、性别、家族病史;而可改变因素可简化为“BCCD”,即血压、胆固醇、香烟及糖尿病。

问医

糖友愈年轻 视网膜病变愈棘手

问:哪些人最容易患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答:糖尿病龄越久,患上视网膜病变的风险就越高。根据研究,有60%的患有20年以上糖尿病患最终都会患上视网膜病变。此外,血糖控制越差,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也越高。

研究也发现,越年轻的糖尿病患,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更严重及难以被控制,尤其一型糖尿病患,因为微血管出血很容易形成疤痕,而且比年长患者更难以治疗,虽然可以进行玻璃体切除术(vitrectomy),但是却因为难以清扫积血而提高手术的挑战,而且眼内频密发炎,最终可能发展成青光眼(glaucoma)。其他风险群还包括肾病患丶心脏病患丶曾经中风者等晚期器官损伤者。

-

成人健康

肾丝球『超载』 逾半二型糖友肾病变

医句话:

一项名为DEMAND的全球性世代研究指出,全世界有56%的二型糖尿病患患有糖尿病肾病。针对糖尿病的治疗与管理,医学界已经从狭隘的血糖控制,扩展到更广泛的目标,包括降低病发率丶死亡率和减少各种器官的并发症。其中,经常发生在糖尿病患身上的“肾丝球过度超滤”现像,被认为是肾病发展的基础核心。

肾病发展核心:肾丝球过度超滤

“肾丝球过度超滤(glomerular hyperfiltration)这一概念自1930年以来就不断被讨论,一开始是法国生理学家在尝试了解为何糖尿病患的肾丝球过滤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会比非糖尿病患的来的高。从1930年至1950年,医学界则发现肾丝球过度超滤的现象一直都发生于糖尿病患身上。

银发保健

行走时无故“僵冻” 突摆扑克脸或帕金森来袭

医句话:

帕金森氏症是一种进程缓慢的退化疾病,无论对病人或照护者而言都是一项挑战,最重要的是,病人在应付疾病的同时,能够尽能力去做想做的事或过普通人的生活,与照护者一同面对和应对疾病。

多巴胺分泌不足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化疾病,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脑神经传导物质,即多巴胺(dopamine)分泌不足所致,影响病人的运动功能如反应迟缓丶面部僵硬丶震颤等。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是缓慢,例如行动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简单或琐碎的事,无论思想和反应都很缓慢。

有时候,病人的缓慢未必局限在动作上,他们说话也缓慢,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作答,因为他们需时思考和反应。也因为无法及时吞咽,有些病人还有流口水或唾液的症状。

生病遇见医生

吴奕品医生/医者与父母心

面对病人,大多时候我都能很自信果断的给予诊断及治疗。看诊时详细问诊,仔细检查,不难给予正确诊断与治疗。当然有时病人症状较为模糊时,验个血或唾液检测之类的测试,也都能得到结论。

饮食营养

贝类品质与水质息息相关 建议先煮熟再吃

蛤蜊、海瓜子、蚬等双壳类的海味,都长得很像,在食用的时候,常常都有沙吐不干净或烹煮后仍没有打开的困扰,为何会有这种状况?吃了对身体健康会有影响吗?养殖的环境和水质对这些贝类的食用品质和安全有很大的关系。

 

疾病疗法

尿失禁别怕走出去 及早治疗85%可恢复

医句话:

随着年老,人的身体机能会逐渐衰弱,衍生出各种问题,常见的包括三高丶中风等。其中,尿失禁也许会是你我家中的长者会遇到的难题,并可能引起安全问题,例如晚上起身小解时不慎跌倒。尿失禁影响着约140万名国人,每10个年龄超过65岁的男性中,就有1位面临这个问题。很多人都对此症不大了解,而且,当中还牵涉到患者的尊严以及家人的互动问题。其实,这并非不治之症,若有恰当的治疗,85%的患者有机会康复!不只是长者,年轻人也可能会有尿失禁的问题,每3位超过40岁的女性中,就有1位面对某种类型的失禁。 不管是患者或家人,都该及早了解和处理尿失禁问题,找回自在的日常生活。

50%长者受漏尿困扰
“尿失禁影响很多人,数据每年都在增加,然而研究显示,大部分(69%)尿失禁的人并没有寻求医疗援助,主要原因是感到羞愧,家人也不晓得如何处理。

成人健康

踝关节扭伤 须多休息少行走才能复原

我还记得曾经处理过一个病人,事前没有做过任何预约,那天她在我诊所隔壁餐馆享用早餐,当准备要付钱的时候,没看到餐馆的阶梯而不小心扭到左脚踝,刚好看到我的诊所,就在家人的搀扶下一拐一拐走进我的诊所求医。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