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

发热气

我有位朋友,他很可怜,常常被人误会。无论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大家总爱把所有问题归咎于他,绝对是名副其实的“躺着也中枪”。我的这位朋友,他的名字叫“发热气”。

每一次在诊所为病人讲解病况时,无论是发烧发冷、伤风咳嗽、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头晕头痛、呕吐腹泻、肚痛便秘、身体酸痛、排尿不顺、生口疮、流鼻血、出红疹、红眼、脚肿等等的症状,即便是花上15~20分钟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解释之后,病人还是会以非常经典的方式回答:“哦!发热气啦!”

每一天重复着数十次相同的卫教对白,得到的回应却仍是“发热气”,好像这世间所有病痛的罪魁祸首都是“发热气”。我心情好时自然还愿意耐着性子继续纠正病人的错误观念;但人毕竟也有七情,有时Monday blue或是emo时,一句“发热气”还真让我又热又气。

以中医角度而言,“发热气”便是所谓的“上火”,又可分为“外感”或“内伤”,再分得细一点还包括了“虚火”及“实火”等等。其中的知识智慧高深,可算是一门大学问。只是自己对于中医这一块并没有深入研究,因此也不便多说。

问医

适量 均衡 多样化 吃醃製蔬菜 无健康疑虑

问:博士,你好,我有个对日常饮食中的疑问想要请教。

众所周知,腌制食物通常不健康,也没营养,而且也曾听说腌制品内有致癌元素,长期吃腌制品会有致癌风险。梅菜乾是一种用盐腌制的食物,可说是相当普遍的民间食材之一,而这里的梅菜干(尤其是从国外进口的)通常是一些不知名的工厂所生产,也不保证它是否有任何添加剂,那它是否安全食用呢?

另外,若是在家我们用天然盐来腌制,是否就意味着它可安全食用呢?它是否有经历某种程度的发酵呢?谢谢博士解答。

问医

硬化剂治动静脉畸形 免开刀须重复注射

问:医生,我今年25岁,在我17岁下半年时,我发现左大腿疼痛不已,但病因不明。

之后我曾去咨询医生寻求治疗,可是医生却没有详细告知病情,只是告诉我有两种选择,第一是血管导管栓塞治疗,第二就是直接进行手术,可是我对手术没有信心,因此我选择了前者,3年前进行了这一项小手术。

根据医生在医药报告上所写“post left lower limb angiogram sclerotherapy”,但这句话根本不明白到底是什么?

以下是我的几个疑问:
Q1:请问根据医药报告上所言,到底我的左大腿痛是什么病因呢?为何在17岁至今疼痛一直没有改善,甚至还一点一点的增加?
Q2:请问这个小手术有哪些潜在风险及后遗症呢?我发现这个小手术似乎是没完没了,这些年来也花了不少钱。
Q3:请问直接进行手术是否可以一次过解决问题呢?
谢谢医生。

问医

8岁童脊椎侧弯年增12度 护具已无效 宜手术治疗

问:医生,我的女儿今年8岁,去年我发现她背后的脊椎骨有点S形,然后有带她去照X光(26度侧弯),之后医生的提议是1年后再去做1次X光。最近我带她去做多1次的X光,拿了报告又比去年更弯了(38度侧弯)。前后看了两个医生,一位医生说要我女儿动手术,因为她的弯会越来越倾斜,另一位医生提议我给她穿护具及物理治疗等。

像这样的情况来看,请问医生有什么提议?我们好无助,毕竟女儿才8岁,我们担心手术会有风险,谢谢医生指点。

问医

血瘤变癌几率不高 不想动刀?可用药惟限6个月

问:医生,我今年43岁,前阵子医生帮我诊断,发现在8个月内,血瘤从去年6月的3.3公分增长至今年2月份的5.5公分,因此医生建议我切除子宫。

以下是我的血瘤进展。
.2014年12月=1.8公分
.2017年1月= 2.公分
.2018年6月= 3.3公分
.2019年2月= 5.5公分
2004年3月,当时我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医生诊断为左边卵巢囊肿,因此被切除,之后我有服食中药,到了2009年,我进行第二次手术,这次是微创手术,从右卵巢抽出血瘤,之后每个月注射一针,医生告知是预防月经来。

在这之后我又开始服食中药及针灸,直到2011年4月,我进行第三次手术,当时是怀孕24周及盲肠发炎,过后我继续服食中药。

去年开始,我的病情开始严重,每次来经时都会感到很疼痛,有时甚至连坐也不行,根据医生告知血瘤“顶在”子宫背后,因为之前曾动手术,以致肠道复杂,医生不建议进行手术,嘱咐我吃止痛药,半年后再来检查,在无计可施之下,我继续吃中药及针灸。

疾病疗法

甲状腺消融治疗成效

39岁刘先生患有单侧甲状腺多发型结节,多年来一直定期追踪检查,生活上也常因为肿瘤而产生压迫吞咽的困难,医生已多次建议他开刀切除。但刘先生不愿意开刀摘除自己的器官而须终身服药,于是上网查询相关资讯,后得知甲状腺消融手术的新医疗技术。

近年韩国与欧洲开始流行用消融来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台湾一直到这一两年才开始引进甲状腺消融。笔者是台湾最早开始执行甲状腺治疗的医生,目前治疗人数约300例。到底甲状腺消融是如何施行呢?哪些人适合做?与传统的治疗差异是什么?

甲状腺结节消融手术如何做?

简单地说明就是,经由超声波导引将消融针扎到甲状腺结节里面(图1),借由针尖所放出来的能量加热,将结节组织破坏。治疗的医生通常需要很熟悉徒手超声波导引治疗的手法,反复在结节内移动消融针来治疗结节。由于治疗的伤口仅只有一两个针孔,与开刀动辄3至4公分,真的是所谓的微创手术。至于消融过的甲状腺结节,之后会在腺体内慢慢被吸收,体积逐渐缩小,甚至消失。

目前根据笔者的经验与相关文献的报告,消融手术后原本结节的体积在3个月后可以减少约50%,6个月后体积将可以减少约80%左右,有效改善病人临床外观与压迫的症状(图2)。目前类似的微侵入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方法除了用射频热消融外,还包含微波消融及海浮消融。

专题

高血糖冲破微血管 视网膜闹饥荒可致盲

医句话: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以导致失明,而失明不但令人失去行动的能力,也失去工作和经济能力,并且需要家人的照顾,所以许多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而失明的病人都需要靠社会保险(SOCSO,简称社险)的援助,这对社会和国家而言都是一大负担。

专题

4糖友1足溃疡 截肢3年後死亡率达50%

医句话:

二型糖尿病患在被确诊患有糖尿病后,就必须马上对其足部进行全面的检查;一型糖尿病患则是在被确诊患有糖尿病的5年后,就需要进行足部全面检查。医生必须更频繁的检查患者的足部,并教育患者有关糖尿病足的潜在风险。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下肢截肢的发生率。

非创伤性截肢 一半源自糖尿病

“糖尿病患发生足溃疡的终身风险可高达25%,这也表示每4名糖尿病患中,有1名患者会罹患糖尿病足溃汤。

根据医学文献,有50%的非创伤性下肢截肢患者均为糖尿病患,而曾经进行截肢的糖尿病患,将有更大的风险进行另一个截肢。此外,基于各种原因,糖尿病患在截肢3年后的死亡率达35%至50%之间,这个比率实际上高于某些癌症的死亡率。

专题

无法放松欠缺准备 出游充电不成反更累

医句话:

不管是在本地游或国外游,现代男女崇尚说走就走的旅行,除了钱包要扛得住,其实身体条件及出发前的准备丝毫大意不得,根据美国国际旅游医疗协会的报告,有60%至70%旅客在旅游期间会出现身体不舒服,有5%至8%旅客须要入院求医,这当中以腹泻丶呼吸气管和关节问题为主要原因,因此为了让旅途尽兴,旅游前多做一份健康准备,相等於为自己的旅程加一份保险。

掌握健康旅游攻略

“当亚航喊出‘人人都能飞’口号后,出国旅行不再是梦。近年来,自由行已蔚然成风,从以往的国内旅游到如今海外背包行等,旅游及旅行的定义也不断被更新,比如说在以前父母时代,出国旅行必定要到热门景点拍照,但如今对于背包客而言,出国背包行更在于体会当地民俗风情以及品尝道地美食等,也因此掌握好健康旅游攻略才能在每一趟旅程中‘满载而归’,而不是‘铩羽而归’。

银发保健

留意家居“小事” 别让它成为长者杀手

医句话:

当一名孩子出世的那一刻,养育他长大就是父母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样的,当父母逐渐年华老去,孩子也必须扛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与照顾孩子最大的不同是,长者最忌摔倒,因此首要就是防止长者摔倒,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生活种种细节做起。

电源线vs绊脚线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年轻时我们凭着健康的体魄及精力去应付生活中种种挑战,以致生活中一些小细节比如搁置在客厅的电线丶灯光昏暗与否等,我们当下只觉得‘小事’。可是当岁月逐渐流逝,人到老年后这些‘小事’却有可能演变成潜伏在家居的无形杀手,多用心去留意可阻止不必要的意外上演,比如一摔命都没了的悲剧。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