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疗法

脑神经外科疾病不分年龄

脑神经外科(Neurosurgery),经常被误会为精神科。其实,神经外科是以中枢、外周和自主神经系统为主,涵盖身体各个部位,即大脑、脊椎与周边神经,可谓医疗领域中最复杂的专科之一。目前本地的脑神经外科专科医生人数不多,全马仅有150人左右,对比3000万人口,明显失衡。 

人体的每一个部份都有神经线,其中与神经线息息相关的最大器官是脑部,其次是脊椎,而其他有周围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我们都知道脑部、脊椎等神经的重要,却鲜少有人去正视它们的健康。

神经外科的患者年龄层,没有明显的界线。从子宫孕育中的胎儿、初生儿,到成年人、乐龄人士,神经外科医生都会接触到;但不同的年龄层,可能患上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有别。

城市园医疗中心(ParkCity Medical Centre)的神经外科专科医生谢佩佩医生表示,其实孩子还没出生,就可能有脑部的疾病,例如先天性脑积水或先天性的肿瘤。

她指出,患有先天性脑瘤的婴儿出世时正常,但大约一两个月后出现症状,可能是呕吐、不能喝奶、一直不安宁等,届时头部也会有青根浮起和胀大。

“先天性的肿瘤通常是属恶性。当婴儿无法喝奶、哭闹且持续呕吐时,父母一定要多加注意,并带孩子看医生和检查。”

饮食营养

周志辉/咖啡致癌之说 源于丙烯酰胺

2018年3月美国洛杉矶的高等法院裁定,在加州贩售的咖啡产品必须在包装上标示“致癌”的警语,原因是咖啡含有致癌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虽然这项判决的司法管辖权只波及加州当地的咖啡店业者,但咖啡是很多人每日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当它被要求标示警语,难免会让人担心喝咖啡会带来致癌风险,但事情真的有这么可怕吗?

这次咖啡的争议是源于2010年一个名为毒物教育和研究咨询委员会(Council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oxics,CERT)的非营利组织,沿用加州在1986年通过的《65号提案》(Proposition 65)对许多咖啡业者提出诉讼,控告他们未在商品提供清楚及合理的警语。65号提案算是一部消费者的知情权法(right to know),当中被指控可能致癌或具生殖毒性的物质近900项,丙烯酰胺就是其中一项。该法规定在加州销售的消费品,若含有清单中列明的物质,除非业者能证明商品无害,否则就必须标示警语。

问药

仿制药≠假药

最近根据真人真事翻拍而爆红的中国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一名白血病病人负担不起昂贵的抗癌药物,不想“望药而死”,而自行到印度买具有相同疗效的仿制药物。他在网上分享他的经历,还帮助其他病友从印度买入这款仿制药,但是最后以贩卖假药的罪名被起诉入狱。

这部戏里的许多情节戳中我们,尤其是低收入病患者和家属的许多痛处。药物的开销往往是长期病患或者重症病人压垮家庭经济和治疗失败的最后稻草。专利药物的价钱昂贵因为加入了研发成本,就如电影中的抗癌药物Glivec每颗近400令吉,长久下来病人每天就算有钱买药吃也应该没钱吃饭。当药物专利权已经过期,病人有价格大众化的仿制药物可代替,那么在经济上的负担无疑是减轻了许多。

在影片最终,主角被起诉贩卖假药。究竟仿制药是不是假药?原厂药产商在申请药物专利时,并没有公开制作过程和添加物的细节。所以,当药物专利权过期后,仿制药厂商在生产时所用的技术和添加物都是本身自行研发的,唯省下了临床试验成本。有效的仿制药必须通过生物相等性试验,确保符合药理,安全服用和与专利原厂药有同样的治疗效果。所以,仿制药并不是假药。

问医

周志辉/慢性病治疗需时长 相信医生遵从医嘱才是王道

问:博士,我们都知道药是三分毒,但目前的医疗状况就是一旦患上慢性疾病,就得长期服用药物来抑制了,请问这就是所谓的“肥羊病患”吗?明知道吃药最终并不能把病治癒,但大部分人却还在吃药,而不是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自我痊癒能力吗?

博士解答:这位读者所提到有关“肥羊病患”的疑惑,应该算是一个医病关係(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的严肃问题。首先,病人应该对自己的医生要有所信任,这尤其对一些需要长期抗战的慢性病患很重要。

大部分与代谢有关的慢性病,都是在饮食、生活型态、健康维护等长期处于负面状态,如缺乏运动、肥胖、酗酒等问题累积而导致身体器官出现功能衰减,而这些器官的受损多半是不可逆的,例如胰脏受损导致第二型糖尿病或是肾脏受损导致的高尿酸血症,一旦经确诊患上类似的慢性病后,医生会评估给予适当的药物来治疗及减缓病况。

当然,病患立即改善自己的生活型态及饮食习惯是同样重要,两者需要并行、且没有冲突。

问医

发热心慌或是焦虑症 对症下药症状可缓解

问:医生,我今年60岁了,已退休闲赋在家里。去年初开始时,我常会满面发热、心慌,至今已有一年多了,而今年此症状来得比去年更密,1週有6天出现满面发热及心慌的症状。通常这是发生在吃了早餐后,有时到中午就逐渐散去,但有时也会持续到傍晚。

近来有时还会出现全身发热、脚冰冷、胃涨风,睡觉时因满面发热及心慌,所以睡眠素质很差,偶尔要吃镇定剂才能睡。我感觉身体素质开始退化,做什麽事都提不起劲。

之前我去做体检,但验血报告一切正常,中医说这是更年期,而西医则说是荷尔蒙失调,到底哪个才正确呢?目前我没有三高,也没有其他健康问题,西医告知没药可吃,只配给我吃镇静剂,早晚各1粒。有时我感觉面热不舒服就会吃2粒扑热息痛(paracetamol),它可帮助消热气。

我的饭量很好,每天都会在早上如厕,血压早上7至8时验的是125/135+75/85,心跳是75/85,晚上临睡前验的结果和早上的不相上下。

要补充一点,我没喝酒也没抽烟,每天的运动包括步行及打太极,少吃煎炸,酸辣不沾,曾在2011年进行通波仔手术,因一条血管阻塞,目前有吃稀血丸和控制心脏及胆固醇的药物。

请问医生,我到底是怎麽一回事呢?应该要如何避免出现面发热、心慌的症状呢?

问医

帕金森常伴便秘 饮食高纤易消化为佳

问:我母亲是一名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几年前当她被医生确诊为帕金森氏症时,医生有提及已是第三期了。

去年母亲开始全身不断抖动,但相比今年可说小巫见大巫,今年不只是频密的抖动,甚至还出现全身麻痺,包括舌头。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已带她去见过好几位医生,或许是所给的药物不够“强”抑或是还有其他问题,以致情况一直没有好转。

母亲偶尔会自行去散步,但往往走不到20分钟就申诉双脚没力,而且她经常无法平衡,一个脚步不稳就会摔倒。还有一点,母亲患有忧郁症,因此医生也有开抗忧郁剂给她。我有几个问题要请教医生:

问医

发现所服药物现副作用 吁投报国家药剂监管机构

近来我妈妈正在服用一种含有杜仲、巴戟等成分的中成药,可是过后我却发现她的脸出现严重水肿,甚至很明显看到形成圆圆一圈,以下是我的问题:

Q1:请问我们可以从哪些管道知道市面上可购得的成药是否含有类固醇呢?

药剂师解答:在马来西亚,如果公众服用任何药物(西药或中药)或保健食品后,出现异常状况,请暂停使用,并谘询医生或药剂师,因为有些过敏或不良事件必须即刻得到紧急治疗与处理。

任何药物或疫苗(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或传统产品、保健品及疫苗等)产生疑似副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可向国家药剂监管机构(National Pharmaceutical Regulatory Agency,NPRA)投报,让有关单位作出进一步检验,网址为https://quest3plus.bpfk.gov.my/front-end/conserf_form.php。

专题

腹痛由中转右下 当心阑尾炎发作

◎案例:
黄先生某天下午在公司开会,突然感觉腹痛,但忍痛完成会议和工作。傍晚回到家后,他便自己当医生,找之前吃剩的胃药来吃,但腹痛未见改善。睡前,黄先生开始感觉腹痛固定出现在右下腹的位置。

直至半夜,黄先生开始感觉腹部剧痛,痛得难以忍受,便叫醒妻子带他去挂急诊。医生按压黄先生的右下腹时,有明显的疼痛感,加上一些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阑尾炎。

黄先生一惊,什麽是阑尾炎?

医生说:“阑尾炎即是华人俗称的盲肠炎,但它其实不等于盲肠炎,因阑尾(appendix)位于盲肠(cecum)底部。阑尾炎是肠胃科常见的外科急症,如果右下腹疼痛一段时间没有缓解,就应该警觉可能是阑尾发炎了。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统计,每个人终其一生,大约有7%至8%的风险会得到阑尾炎,一旦发现最好就是儘早割除。”

疾病疗法

骨髓移植非骨髓全捐 抽造血干细胞治血癌

案例
14岁小美最近经常头晕,脸色苍白,还出现莫名其妙的呕吐,感觉整个人都很疲倦。父母带她到医院做详细的血液检验,结果确诊小美罹患急性髓性白血病,一家人无法接受这无情的打击。

医生建议让小美先做化疗,并说明唯有骨髓移植才能康复,由于她与妹妹的骨髓不合,医生建议先从国家干细胞登记局下手寻找适合的骨髓,过后才到一些国际骨髓捐献名单中寻找。

小美的父母非常懊恼地说:“以前偶尔会在报章上看到有孩童寻找吻合骨髓的新闻,总觉得事不关己,没想到现在才体会到他人常说的:一包血救人命。”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