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健康

工作时用眼过劳 回家别再碰3C产品

问:由于工作需要,手机、平板电脑或电视荧幕都离不开视线,平均一天用眼时间逾10小时,眼睛不时感到疲劳、酸涩。

除了多看绿色植物,还有什么保养方法?常滴眼药水会伤害眼睛吗?

答:请选用较大屏幕的智能手机,并保持约一个手臂长度的距离(约65公分),这有助于减少视力疲劳。请尝试在晚间用手机时,将屏幕调整为“夜间模式”,以降低屏幕亮度。若工作条件允许,请缩短使用电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时间。下班后,尽量避免花太多时间在3C产品上,建议多做家务,如园艺、烹饪及清洁工作,以放松疲惫的眼睛。即使偏光镜片的眼镜据称可减少电脑屏幕的强光,但在真实生活中对眼睛没有任何帮助。

对于眼睛疲劳(干眼症为常见症状)的患者,滴眼药水是有效的。干眼症的其他症状包括眼部疼痛、发红及泪汪汪,这些皆能通过滴眼药水来缓解。建议患有干眼症的人,每天可使用4至6次眼药水。患者很少受到眼药水中的防腐剂影响,当然一些患者能从无防腐剂的眼药水中获益。

亲子妇幼

3月大宝宝发烧莫轻视·担心患败血症应尽就医

问:婴幼儿经答常发高烧,新手父母不懂如何判断应否送往急诊室?通常婴幼儿生病时,在怎样的情况才应该送急诊室?

答:一般上,发烧是身体展现自我防御的机制之一。不过,宝宝若在出世3个月内(尤其是28天内)发烧,绝对不容忽视,因为这有可能是败血症的症状之一,而B组链球菌(GBS)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病原体。

GBS常见于孕妇,但它能在婴孩身上诱发严重感染,包括呼吸窘迫、痉挛,甚至致命。如果孕妇曾有长期羊膜破裂,导致羊水泄漏、变色或发出异味,伴有发烧,且高位阴道拭子检查阳性,那么宝宝被GBS盯上的风险会很高。

尿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穿太多衣服、室内不通风、长牙等也会造成婴孩发热,不过3个月以下的宝宝若发烧,还是求医为上策。此外,如果宝宝变得不活跃,或出现食欲低落、呼吸急促或喂食不耐症,请尽快带他到临近的诊所或医院就医。

问:婴儿伤风呼吸不顺畅,真担心小小的他会窒息,可以怎么做才能确保安全?

疾病疗法

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为何常会感觉头晕?

读者黄先生问:

Q我开始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为何我常会感觉头晕?

药剂师黄宏圣回覆:

A:低血糖的症状包括头痛、冒冷汗、视力模糊、心跳加速、昏昏欲睡、脾气暴躁,甚至全身痉挛。在刚开始口服胰岛素或糖尿病药物的病人比较容易出现这个问题,可能是药物剂量不适合,进食时间不对,进食量减少和活动量增加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可准备一些含有糖分的食物(如糖水饮料或者巧克力)随身携带,在出现低血糖时,可以服食以舒缓症状。

若持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可以和医生或者药剂师讨论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分量。

疾病疗法

清醒动手术·准确取脑瘤

近年来“清醒开颅手术”(Awake Craniotomy)广泛应用,其最大优点是让医生在手术期间可评估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病人在清醒状态下配合完成神经认知测试,就可减低瘫痪及失语的风险。

目前的造影技术如功能性磁力共振造影(MRI)可确定脑瘤的位置,惟准确度不足,若加上病人的脑瘤过于接近神经线,唯恐切除脑瘤手术将造成病人脑部功能障碍,如瘫痪及无法说话,因此建议病人进行清醒开颅手术。

清醒开颅手术联合3项步骤,即麻醉→清醒→麻醉,病人在开颅前进行麻醉;第二阶段则是病人觉醒时进行神经测试,医生此时将确定切除脑瘤的部份,病人在手术后再次麻醉,进行头颅缝合手术。

清醒开颅手术属大型手术,需经验丰富的医药团队才能完成,麻醉师尤其扮演重要角色,需经过特别培训才能进行此项手术。

不是人人都能做

麻醉师必须提供充份及适当的麻醉药剂,维持血流稳定及顺畅呼吸,以让病人在手术期间醒来,完成神经评估。

病人在手术期间醒来时,医生会以仪器刺激病人的大脑,并指示病人进行一些简单动作,如说话及简单地移动手脚,为脑瘤做定位,并根据病人给予的回应,判断应切除的脑瘤部位。

饮食营养

补脑应多吃什么?

大脑可以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它支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语言、思维等。同时大脑也是一台珍贵而复杂的机器,我们必须懂得给它适时的补充“优质颜料”。垃圾食品、劣质食物,不仅损害身体,还会损害智力。研究显示,饮食结构间接的影响着人的智商。

那么,我们应怎样通过营养让大脑更加好用,如何给我们的大脑吃营养,让它更能轻松的发挥作用呢?

1.大脑运动的原动力

脑细胞的代谢很活跃,而且脑组织中几乎没有能源物质,所以需要不断的从血液中得到有氧和葡萄糖来满足大脑的需求。脑功能活动所需的能量也是主要靠血糖氧化供给。而碳水化合物就是脑力工作者经济且方便的热能来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有大米、面粉、小米、玉米(我们日常所吃的主食),红枣、龙眼、蜂蜜等。

2.脂类是大脑的基础

专题

肝脏移植手术室直击(下) · 捐肝与受肝的风险

肝脏移植手术 · 活体比大体耗时风险高

卢宠茂表示,与大体肝脏移植比较,活体移植的手术是复杂许多,首先大体捐赠没有捐赠者安全考量,可以全肝移植,血管与胆管切割有更大尺度;但活体捐赠,是一个健康人,必须确保捐赠者在手术之后还是一个健康的人,确保切除的肝脏可以很快康复,而且还要兼顾接驳血管的技术,所以若是活体捐赠,必须用显微镜把血管放大7~10倍大,才能做血管接驳手术。

“如果是大体捐赠,大约2~3个小时就可以完成手术,而活体捐赠则需要6~7个小时才能把肝切割出来,而且医生要有一定的切除技术,还要有两个可以同步进行手术的手术室设备。”

专题

肝脏移植手术室直击(中) · 人体器官可有超过一次的生存机会

一个人,一辈子只有一次生存机会,但人体的某些器官却可以有超过一次的生存机会,尤其是我们的肝脏,若没有损坏,它是一个不会变老的器官,可以二手,甚至三手再循环使用,一肝活三命。

肝脏,虽然只占人体体重的2%,但却是再生能力很强的器官,即使活体捐肝,捐赠者可以在几个月后长出“新肝”,继续发挥排毒的功能,而捐出去的肝脏,却可以救活另一个人,一肝二用。

应马大医药中心的邀请,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卢宠茂教授带着其医疗团队来马给予马大肝脏移植医疗团队指导,确保马大首宗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成功完成。

对于首次与大马医疗团队合作,卢宠茂感到开心与兴奋,开心的是喜见马大成立了第一支肝脏移植医疗队伍,而兴奋的是,通过这次手术两支队伍可以进行技术转移,这是作为医生最大的成就感。

他表示,香港玛丽医院一直与马大团队都有合作,甚至也曾到香港交流,而杨文锟医生更曾经到玛丽医院研习,所以双方都已经非常熟悉,但在马大做活体肝脏移植手术则是第一次,所以必须谨慎其事。

专题

肝脏移植手术室直击(上) · 马大首宗活体肝脏移植手术成功

今年1月,当大家正忙着迎接农历新年之际,有一个家庭却战战兢兢的期待着“新生命”的开始,林家两兄弟将进行他们准备已久的换肝手术,由哥哥林进福捐肝给病危的弟弟,而且是以活体捐肝法把自己部份的肝捐给弟弟林进兴,希望透过自己的肝,让弟弟可以健康平安的继续未完的人生。

这项前瞻性的活体换肝手术,是在雪兰莪马大医药中心完成,也是马大创办以来第一次做的活体换肝手术。

除了令人感动的手足情,这次手术的阵容也令人动容,因为不但集合了马大的精英团队,更邀请到香港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的团队到来协助,跨国携手完成这项连续16个小时的马拉松手术。

在星洲日报基金会的牵线下,本刊记者得以在手术当天直击手术室,在手术室外由两位主导医生,即马大肝脏移植计划主任杨文锟副教授及玛丽医院肝脏移植中心总监卢宠茂教授现场汇报手术进展,并且在两个团队交替之间接受本刊专访,分享这次手术的挑战性与手术成功所带来的意义。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