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食安波及全球 你我皆须把好关

医句话:
每年的4月7日被定为世界卫生日,也是与食物安全有关的日子。正所谓民以食为天,食物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如何确保它的安全更是至关紧要,皆因每年全球有多达6亿人因食物安全欠佳而患病,当中42万人更因此而丧命,要避免这样的悲剧必须你我一起努力,学习如何确保你我吃进口的食物是安全且对健康有益。


“食品安全是一项关乎全民健康的重要议题,也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挑战。从生产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食品的安全性。近年来,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各种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例如食品汙染、农药残留、非法添加物等,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

作为一名食品科技师,我的职责之一是确保食品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都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且在整个供应链中减少食品安全风险。但食品安全不仅是食品行业的责任,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采取许多措施来确保自己和家人摄入的食物是安全的。那么,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以下就让我将从食品安全的定义、风险因素、食品行业如何保障食品安全,以及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能采取的行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饮食营养

刘怀友/为何营养师总叫你吃蔬菜?

在马来西亚,调查显示10个大马人中就有8个的蔬菜摄取量不足。然而,关于大马人摄取不足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情况少有听闻,蛋白质摄取不足的报道也相对较少,这正是营养师建议大家多吃蔬菜的原因所在。

蔬菜的卡路里普遍较低,因此它们能够提供良好的饱腹感,而不会导致过多的卡路里摄入。研究表明,足够的蔬菜摄取与预防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甚至某些癌症息息相关。丰富的蔬菜饮食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增强免疫力,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我建议大家购买具有myorganic或myGap认证的蔬菜,以减少农药残留的风险。如果你购买到普通蔬菜,可以在流动自来水下冲洗,尽量减少农药的残留。重要的是,农药残留并不是不吃蔬菜的借口。通过正确的清洗方法,我们可以更安全地享用蔬菜。

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取400克至800克蔬菜,这意味着每餐至少要包含200克的蔬菜。蔬菜富含大量纤维、植化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各种抗氧化成分,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

然而,部分保健品业者常常宣传他们的产品,一颗保健品等于吃了多少公斤的蔬菜。对此,我并不推荐将这些保健品作为日常养生的替代品。原因在于这些保健品的有效成分是否能够长期安全地使用仍然存在疑问。过去也曾发生过由于滥用保健品而导致健康受损的案例。因此,长期依赖保健品是一种冒险的行为。

饮食营养

食物过敏湿疹导因之一 选对食品可减发作几率

医句话:
湿疹不只与皮肤有关,饮食也可能是背后的触发因素之一。当某些食物被误认为“敌人”,免疫系统便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甚至恶化湿疹。不过,并非每位湿疹患者都对食物过敏,因此识别个人过敏原,并配合正确饮食管理,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当某些食物被人体误认为是‘有害物质’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组胺(histamine)等炎症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及肿胀,甚至可能加重湿疹的炎症反应。然而,并不是所有湿疹患者都有食物过敏,只有一部分人会受到影响。因此食物过敏并非湿疹的唯一原因,而是湿疹管理中的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食物过敏是如何引发或加重湿疹呢?当湿疹患者摄入某些过敏原(allergens)时,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炎症反应,使湿疹症状恶化。

大马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
‧ 海鲜类(如虾、蟹、贝类)
海鲜过敏在亚洲较为常见,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甚至引发湿疹恶化。

‧ 花生和坚果
花生过敏可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包括皮肤炎症、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

饮食营养

黄丽玉/别再冤枉黄梨 真相就在这里

黄梨是大家喜爱的热带水果之一,但关于它的一些迷思常常导致误解。许多人认为,在月经期间或怀孕时食用黄梨会引发健康问题,但这些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首先,黄梨确实含有酸性成分,但它不会影响人体的酸碱平衡。人体的pH值由多种机制调节,饮食中的酸性食物不会轻易改变这一平衡。关于经期食用黄梨会导致大排血的说法,其实没有科学依据。黄梨并不会影响经血的流量或月经周期。

此外,有人担心怀孕期间食用黄梨会导致流产。实际上,没有研究支持这一说法。黄梨中的主要成分,如维生素C和锰,不仅对孕妇无害,适量摄入还对健康有益。

黄梨不仅无害,反而富含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健康和加速伤口愈合。此外,黄梨还富含锰,有助于骨骼健康和新陈代谢。它的膳食纤维也有助于消化健康,减少便秘。

根据《马来西亚膳食指南2020》,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取两份水果。一片切成较厚三角形的黄梨(大约140克)相当于一份水果。这意味着将黄梨纳入日常饮食是健康的选择,其营养价值与其它水果无异。

黄梨不仅可以直接食用,还可作为早餐的一部分,加入沙律或麦片。不过,糖尿病患者应适量食用,因为黄梨中的果糖和其他水果一样,摄入过量可会导致血糖波动。

饮食营养

保健品宣传眼花缭乱 专家吁消费者勿盲目跟风

医句话:
保健品被视之为养生神器,但亦有人把它称之为昂贵的智商税。随着现代健康意识提升,保健品市场迅速崛起,从抗老NMN、燃脂胶囊到口服胶原蛋白,琳琅满目的产品宣传铺天盖地。及早认清在迷人行销话术背后那些尚未被科学证实的宣传,切记专家的至理名言即保健品非药物,在选择保健品之前,咨询专业人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对健康负责任。


“你认为保健品是灵丹妙药还是在缴交智商税呢?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风生水起,从电视广告到网络直播,从明星代言到网红推荐,各种宣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铺天盖地。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相?

不久前,某明星代言的保健品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曝光,再次将保健品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要问,保健品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保健品?

先来看看保健品的市场现状。据统计,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美元,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保健品的盲目追捧。

饮食营养

赵智豪/常运动吃很少还是瘦不下来?

如果你经常运动和少进食的情况下依然难以实现体重和身形的瘦身,那么以下或许是你瘦身艰难的原因:

1)基础代谢率较低
人体会随着不同的年龄和基因遗传因素而有着不一样的基础代谢率。年长者的新陈代谢和基础代谢率难免都比年轻时的来得低,当身体消耗热量的效率因基础代谢率低而变得比较低和慢,就算吃得少,摄取的总热量也未必少于基础代谢率,瘦身也比实际来得更难。定期运动是增加急促代谢率的唯一方式。

2)极端不合理的饮食
有些人确实吃得量少,但如果摄入的是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比如只吃苏打饼干、曲奇饼及面包),却缺乏促进新陈代谢和肌肉增长的蛋白质与纤维,以及维持身体机能健康运作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就可能会阻碍减肥的进展。在身体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下,身体燃烧脂肪和维持肌肉的机制也随着被影响。建议饮食以均衡为主。

3)不合适的运动类型
运动的首30分钟也只消耗了肌肉里的肝糖,30分钟后才开始燃烧脂肪。所以运动时间最好至少超出30分钟,但不多于2小时(以减低受伤几率),以及结合力量训练(如举重)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才可能会更有效,因为它们有助于增加肌肉和提高新陈代谢。

饮食营养

免疫好坏靠饮食 本土食材来助力

医句话: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经常感到疲倦、易感冒、恢复慢,其实可能是免疫力亮起红灯的警讯。免疫系统是人体对抗外敌的第一道防线,要维持健康,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调整饮食、作息与压力管理,全面守护自身的防御力。吃对营养就是关键所在。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天然防御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及淋巴结)、免疫细胞(如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抗体等组成。人体免疫系统就像一个精密装置,全天候不间断地维护人们的健康;它的基本功能是识别和清除体内的外来物质和异常细胞。

免疫力强的人能够有效抵抗疾病,而免疫力弱的人则更容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害。因此,保持正常的免疫系统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为何一个人的免疫力会下降?免疫系统具有强大防御能力,但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原因:

饮食不均衡
过多摄取高糖、高脂肪和低营养食物,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的下降。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从而导致免疫力下降。

饮食营养

刘怀友/各种面包的迷思

贝果是一种来自东欧的面包,它的制作方式与一般面包不同。贝果在发酵后会被放入滚水中煮过,然后再放入烤箱烘烤。网络上流传,贝果比一般面包更健康,这是真的吗?

贝果的密度通常比一般面包大,因此它的卡路里也相对较高。贝果可以使用精致面粉或全麦面粉制作,有些贝果还会加入各种坚果,甚至在表面涂上糖浆。因此,难以简单地说贝果就比面包更健康。

对于我来说,无论是面包还是贝果,它的本质都是碳水化合物。因此,如何健康地摄取贝果才是关键。你可以将贝果切开,搭配鸡蛋和生菜,再配上一杯豆浆和水果,这样摄取贝果就是相对健康的。相反,如果你只是搭配一杯咖啡,那么贝果的健康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酸种面包(sourdough)则是一种采用自然发酵、发酵时间较长的面包。由于较长的发酵时间,面团中的糖分被酵母菌转化为乳酸,从而形成独特的微酸风味。这种较长的发酵时间使得面团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使这种面包更容易消化。

然而,为了节省时间和提高成本,一些商家并没有延长发酵时间,而是向面包中加入食用酸,以增强酸味。这种类型的面包实际上并没酸种面包的优点。由于没有明确的食物标签,消费者很难知道面包的实际成分。

饮食营养

护心饮食运动为主 保健品补充非必要

医句话:
心血管疾病是马来西亚第二大死亡原因,与高盐高脂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除了改善饮食与运动习惯,适当补充膳食纤维、植物甾醇、红曲米、鱼油、辅酶与镁,有助于稳定胆固醇与血压,降低心脏病与中风风险,惟须依个人体质审慎选用,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意见后再做决定。

“心血管疾病是受到全球关注的疾病之一, 2024年大马死因统计数据也表明有高达15.1%的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位居大马第二大死亡原因。在大马,外食文化盛行,但多数选择不仅缺乏蔬菜和水果,且高油高盐,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根据大马社区盐摄取调查,国人每日平均摄取3167毫克钠,远超摄取建议(RNI)的 1500毫克。许多人误以为喜马拉雅盐或蒜盐更健康,但它们的钠含量其实与普通食盐相近。除了减少烹调用盐,我们可阅读食品标签,选择每100克含钠低于120毫克的食品,也建议减少高钠食物,如奶酪、面类及浓酱。

除了减少煎炸食物的摄取,增加富含不饱和脂肪的食物同样重要,如橄榄油、鱼类、天贝(tempeh)及坚果。此外,反式脂肪的危害更大,建议仔细阅读食品标签,确保反式脂肪低于0.5克,并避免含‘部分氢化油’的食品。

饮食营养

王美燕/别成为劝食者

在各种慢性疾病中,除了个人基因和对疾病的耐受力有差异外,家庭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促成这些疾病的重要因素。随着人们对各种节日越来越重视,许多人喜欢用大宴小酌来满足宾客和自己的味蕾。再加上网上盛传的美食介绍,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诱惑,许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错误的饮食习惯,这些习惯日积月累,最终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影响生活品质。

要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必须从基本的营养知识入手。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营养知识遍布各大网络,一键点击,所需讯息唾手可得。然而,大众必须自行辨别其可靠性。因此,建议大家通过正确的管道,如咨询注册营养师或饮食治疗师,以获取准确的饮食知识。

拥有正确的营养知识后,才能明白如何通过每日饮食改善健康。但实践中,许多人往往会遇到各种难题。生活中遇到挫折是难免的,但是否被挫折击败却是可以选择的。比如当一个人决心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甜食时,往往会遇到朋友或家人端上甜点的情况。如何抵挡这些突如其来的诱惑呢?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