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

量力而为 多点规划 不让忧郁焦虑 偷走佳节乐

医句话:

对于佳节忧郁症或焦虑症患者,佳节就是一种压力,只因佳节期间所要面对的一切及开销都会成为患者的压力,因此,我们要量力而为,尤其是在财务规划方面,再找到属于自己的减压方式,好让我们能享受农历新年,不再恐惧佳节。

“佳节为每个人带来愉悦及快乐,但对于某些人会因而陷入忧郁及焦虑,这些症状并称为佳节忧郁症或佳节焦虑症,属于精神疾病的一种。

在讲解佳节忧郁症或佳节焦虑症之前,必须了解什么是忧郁症或焦虑症,这两种都是心理疾病,前者的症状有持续性心情低落、长期缺乏愉快及兴趣、郁闷、烦躁、注意力不集中、过度内疚、失眠,严重者更会有幻觉、幻听、自残或自寻短路的念头,而后者的症状有莫明恐慌及害怕、焦虑、担心、紧张、呼吸急促、冒汗、手抖、头晕、坐立不安、失眠等。至于佳节忧郁症或佳节焦虑症指的是,患者在佳节前或期间,陷入这些负面情绪里。

精神健康

被排山倒海的“执着”压跨 并非想太多 强迫症者身不由己

医句话:

很多人对强迫症病患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想太多”,但病患是无法控制的,也无法拒绝这些想法。例如暴力的强迫症患者会有不断想要干坏事的念头,甚至会付诸行动。每当有暴力念头时,患者也知道暴行是错误的,最终,只能纠结于暴力念头与道德之间而产生愁苦及焦虑。

“强迫症在马来西亚是相当普遍的,患病率占人口1%至2%,女性比男性高一些。很多人认为,只有成年人才会患上强迫症,其实不管是小孩、青年或成人,都有可能患上强迫症。美国有数据显示,两个年龄阶段是强迫症的高峰期,分别是8至12岁及20岁左右,也就意味着,每200个孩童就有1人患有强迫症。

强迫性思想Vs行为

强迫症有两大类,分别是强迫性思想及强迫性行为。有些人只有强迫性思想,并没有实际行动。强迫性思想是指,一个人的同一个想法、画面、念头不断在大脑里重复,这些念头都不是病患想要,也不是病患可以控制的,结果造成病患精神困扰及情绪上的焦虑。

精神健康

戴着面具假装“我很好” 微笑忧郁症 杀伤力更大

医句话:

微笑忧郁症或者高功能忧郁症是如今相当常见的一类忧郁症,它的伤害或危险性比典型忧郁症来得更严重,这是因为它的症状几乎是看不见的,患者要么不自觉,再不然就是选择逃避治疗,因此很容易错过治疗的黄金时机,最终酿成不必要的悲剧。

“在精神科的医学文献中,微笑忧郁症(smiling depression)或者高功能忧郁症(high functioning depression)并没有明文记载,可是对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治疗师而言,它不仅是形容词,同时也很真实地在这个社会的不同角落上演着,更是精神科医生在门诊中常接触到的病例,不过与真正潜伏在社会不同角落的病例相比,门诊的病例只占了冰山一角。

微笑忧郁症与一般忧郁症或忧郁症典型症状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可以像正常人一样上班、生活,在外表上几乎看不出有任何异样,简而言之就是有忧郁问题,但却隐藏得像个没事人一样,所以有些医生也把微笑忧郁症称为非典型忧郁症。

精神健康

“我是最棒的,你竟然说我有精神问题?” 自恋型人格障碍 要被崇拜不能被批抨

医句话:

人格障碍的治疗是具挑战性的。首先,患者不容易了解和相信自己有人格障碍,更何况是之后还要接受治疗。世界上也没有神奇药物可以将性格彻底改变,他们需要的是心理治疗,以了解自身问题,尽量减少比较与众不同、会造成自己与他人麻烦的行为举止。医生会从多方面下手,通过减轻他们的压力或焦虑、教导情绪控制和改善人际关系等,希望可以帮助他们活得比较轻松一些。

“人的性格是从小逐渐培养、形成的,很多时候人格障碍并不是在一个人30岁时突然蹦出来的。通常人格障碍出现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早期,大约10多20岁开始。随着年纪渐长,人格障碍可能会渐渐消失,但是有些却不会,甚至会变得严重。

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D)属于B群人格障碍之一 ,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可高达6%,以男性居多。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的第五版(DSM-5),自恋型人格障碍具有自大(grandiosity)、需要他人崇拜和缺乏同理心的特点,欲确诊必须包含下列9点中的5点或以上:

专题

为何“过去”仍无法过去? 掌握应对技巧 放下创伤恐惧

医句话:

PTSD是可以因为个人因素、学历、成长背景、个人生活经验、精神问题、情绪病、忧郁症或焦虑症而增加患上这种疾病的风险。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

PTSD患者症状通常是真实的经历,频临死亡的瞬间所导致的。例如亲身经历或目睹一起致死的交通意外、炸弹在身边爆炸、亲身经历生死之劫、受人性侵或者虐待等,这一类的人都会比较容易得到PTSD;或者一个人重复地面对一些创伤事件,例如不断处理小孩被虐待投报的警察。

倒叙过去 不愉快经历涌现

疾病疗法

精神科用药一吃就是一辈子? 错!医患沟通 定期复诊走向痊愈

医句话:

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还是心理障碍都是一样的,就是个人的异常心理过程,行为方式或认知等出现障碍而导致个人承受极大痛苦或引起生活功能,如工作或者社交困难。

“精神疾病,有些人会说发疯、变态、心理有病、神经病、情绪病或者‘痴线’(粤语),这些都是很不好听的言语。其实,现在越来越多人患上精神疾病,但还是有人会说这些话来污名化精神疾病。因为还是很多人不了解,觉得精神疾病是很可怕的。

那到底什么是精神疾病呢?精神疾病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或心理出现状况,而在这里分两大类,心理出现问题和心理出现疾病,如果是心理出现问题的话,治疗就比较轻微,如果是心理或精神出现疾病的话,治疗方法就不一样。

要怎样分辨到底什么才是心理疾病呢?心理疾病、精神疾病还是心理障碍都是一样的,就是个人的异常心理过程,行为方式或认知等出现障碍而导致个人承受极大痛苦或引起生活功能,如工作或者社交困难。

疾病疗法

裁员失业染疫 压力排山倒海 心灵受困吁求助 没有人是宇宙孤岛

医句话:

从去年底肆虐至今的COVID-19疫情仍不见底,而病毒危害及经济收入犹如两座大山压在每个人特别是一家之主的肩上,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疫”,想要疫中胜出就必须做到3大要点,即认清自己、寻求帮助以及做好规划,唯有如此才能把疫情及经济所带来的伤害减到最低。

“COVID-19的疫情可说是我们这一代人不曾经历过的遭遇,它不只是医疗上的问题,更是打击经济层面甚至对个人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造成冲击,当国内第三波疫情再次爆发后,除了确诊及死亡人数骤增之余,更由于经济环境越来越糟糕,市面上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氛围,裁员风四起,以致衍生无确诊却因疫情陷入焦虑的人,感觉自己或世界就快走到尽头了。

专题

情绪 疫情的第一免疫力 管不好 生心理崩塌

医句话:

每天看到COVID-19疫情的确诊及死亡人数的报导,你是否会感到不安呢?抑或早已麻木不仁?其实每个人都会因突如其来的疫情而产生压力,进而形成不同情绪上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每个人的健康杀手,包括加剧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等风险,严重的话甚至可酿自杀悲剧等,因此掌握好压力与情绪的管理,除了可远离不必要的意外如自寻短见,同时也在疫情期间让身心健康获得进一步提升。

长期受压 免疫受损

“在疫情及行动管制令(MCO)期间,你是否经常处于焦虑呢?每当看到一些不确定真假的疫情消息时,你是否会产生莫名的恐慌呢?失眠次数是否比疫情前增加了?如果答案是yes,那就必须注意可能已产生因疫情而衍生的情绪问题,而这些问题也逐步‘侵蚀’你的免疫力,面对至今仍在全球肆虐的COVID-19病毒也将更为棘手。

疾病疗法

绝对保密院方不投报 吸毒者可放心戒毒

医句话:

染上毒瘾後最重要的是有治疗的办法,虽然冰毒成瘾不像鸦片类药物成瘾般,有美沙酮这类药物作替代治疗,但是,还是有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减缓戒断症状或毒瘾来帮助戒毒者。

注射冰毒 易过量致死

“冰毒(methamphetamine)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剂(stimulants,又称兴奋剂),也是安非他命(amphetamine)的一种。由于外观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因此被称为冰毒。

冰毒之所以成为流行,主要因为吸食后的感觉快速和强烈,加上容易得到,如外卖皆可获得,因此受到吸毒者的欢迎。

由于吸食冰毒后有亢奋作用,因而受到一些行业如长途巴士或罗里司机丶值夜班的保安人员等滥用。

滥用冰毒很容易成瘾,因为那种感觉良好,但是却很短暂,以致吸毒者想持续吸食来得到快感。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