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

眩晕耳鸣听损 严重失聪面瘫 前庭神经鞘瘤 脑积水可致命

医句话:

前庭神经鞘瘤,俗称听神经瘤,生长在从内耳到大脑的前庭神经上,主要症状为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普罗大众对疾病了解不多,容易把症状当作是一般的头晕、耳水不平衡,或自然老化引起的重听,而延误就医。虽然前庭神经鞘瘤是良性肿瘤,但若愈渐增大,有可能会压迫周围的脑神经,严重起来可引致失聪和面瘫,甚至诱发脑积水,让患者丧命。

“前庭神经鞘瘤不常被人提起,其主要症状为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普罗大众对此疾病了解不多,容易把症状当作是一般的头晕、耳水不平衡,或自然老化引起的重听,而延误就医。

前庭神经鞘瘤(vestibular schwannoma),俗称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oma),是一种非癌性的良性肿瘤,生长在从内耳到大脑的一根重要神经上─但那不是听神经(或耳蜗神经),而是前庭神经(vestibular nerve)。

耳鼻喉科

爆竹巨响酿声创伤 严重耳膜破裂穿孔

医句话:

相传在古老时代有一种凶猛的神秘生物叫年兽,据说每年初一的夜晚就出现在人们居住的村庄且带来厄运和灾害。于是为了避免年兽的侵袭,人们开始使用各种方法比如敲锣打鼓或用鞭炮来吓跑它,也从那时鞭炮就流传至今。在佳节期间,爆竹声可谓是传统庆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带来了欢乐与喜悦,然而亦不可忽略潜伏的伤害,比如爆竹的巨大声响可能造成声创伤,对听觉系统产生一些短暂性或永久性的影响,尤其是耳鸣的困扰,甚至可能酿一辈子的伤害。

“不管是鞭炮、爆竹抑或是烟花等皆是通过爆破来制造效果,也因此它们皆有一定的危险性,比如今年初在森州波德申一旅游景点就有工作人员因点燃爆竹而出事;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政府已下令禁止燃放爆竹及部分烟花,这条长达近30年的禁令直到去年才终于结束,但纵观这些年来,因在佳节而燃放爆竹烟花所造成的意外并不罕见,尤其那些恶作剧在他人身边燃放爆竹,结果造成患者出现听力受损,即声创伤(acoustic trauma)的意外。

问医

吴奕品/耳鸣晕眩 吃银杏有效?

问:我有耳鸣晕眩已经两个多月了。起初我是因鼻子敏感引起左耳膜发出波波声,专科医生於是在我左耳内装置了一个管,让它通风。起初3周还正常,但之後就发生耳鸣晕眩。

医生有开药,而且已经把管取出,但我有胃病,吃了药很不舒服,过后自已买银杏吃,不过耳鸣晕眩还是依旧,只是情况稍微好一些。请问我这个情况是否还能吃银杏呢?是否要挂诊另一个专科医生,因为之前一个看了几次,病情都无法改善,而且左耳听觉真的很差。

答:银杏可用以改善血液循环,一般当成保健品使用并无不可,针对你问是否要换医生,我建议你与本身主治医生有更好的沟通,让他了解你本身现今状况,若是有必要,可以寻求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

吴奕品医生解答
普通家医科

疾病疗法

耳鸣注意是疾病征兆

耳鸣是多因子产生的症状,一般分成“主观性”和“客观性”耳鸣2大类。

主观性耳鸣95%病患感觉整天有声音在鸣叫,但即使用最紧密的麦克风却测不出声音,又称“原发性”或是“原因不明”之耳鸣。从门诊上可以发现,大部份耳鸣向医生求助的病患,通常多属于这类的主观性的耳鸣,其中有许多与听力受损有关。

客观性耳鸣比较容易检查诊断出发生原因,例如最常见的血管脉动性耳鸣,可能因为中耳邻近颈动脉,颈动脉球比较贴近耳膜,他的动脉就会震动而容易听到,只是这类病患只占所有耳鸣患者的5%。

健康亮红灯警讯

1)听神经瘤或鼻咽癌

若是左耳或右耳的单侧耳鸣,有可能和“听神经瘤”或鼻咽癌有关联性

2)晕眩症

最常见耳鸣可能是晕眩症的症状之一

3)突发性听力损失

疾病疗法

个案分享·叶良财:耳鸣10年从不放弃寻医

1999年当选港男亚军的本地艺人叶良财(Steve Yap),拥有健硕的身材,在镁光灯下散发着粗狂的男人魅力,看似完美的外表,其实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耳鸣。10年来,那“嘶嘶”声的干扰,造成他每晚无法入睡,生活备受困扰。纵使生命无法完美,他却找到一套自我调适的方式,学会与耳鸣和平共处,当中少了一些苦,多了一些乐。
疾病疗法

耳鸣不是病·三管齐下找音源

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来声源及因素下,脑部在体内所产生的声音;耳鸣者听到的声音,可以是间断性或持续性,让耳鸣者无法专注上课及工作,有者甚至无法忍受耳鸣所带来的困扰而引发自杀的悲剧。
疾病疗法

如何找出耳鸣原因?

台湾艺人吴克群近来因长期压力大而耳鸣失聪,引起关注。耳鸣(Tinnitus),拉丁原文指的是“铃响”,指耳朵在没有外来声音刺激下却听到声音,声音种类很多,包括蝉鸣声、嗡嗡声、电磁波声、叮当声或是轰隆声都有可能,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听力受损。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