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管体重减加工食品 避免DKD伤肾再损心

医句话: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却往往因饮食误区而加速恶化。我国糖友中有超过一半的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若未及时管理,将导致心血管病变、眼疾、糖尿病足及肾衰竭。其实,透过正确的饮食选择与专业指导,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是能够延缓甚至稳定的。

“你知道我国糖尿病患有多少人吗?为何我们必须特别关注饮食来避免因糖尿病而引起的并发症呢?根据2023年国家健康与病发率调查(National Health Morbidity Survey,NHMS),在我国每6名大马成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其中56%患者血糖控制欠佳,如果长期无法有效管理,势必导致并发症如心血管病变、眼部并发症、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等。

因此糖尿病患须知道如何有效地管理血糖,以避免糖尿病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然而如果患者的肾功能已有退化迹象,亦无须感到灰心,因为随着医学进步,如今通过药物治疗以及正确的饮食管理,仍可以有效地减缓糖尿病肾病恶化程度。

在DKD的饮食管理中,许多患者为了管理血糖或保养身体,常会陷入一些乍看之下‘很健康但实际上却可能有害’的饮食误区。

饮食营养

张森宇 / 人体里的重金属 天使还是恶魔?

人体内一般都含有少量的重金属,当中包括大家熟知的铁质(iron) 和锌(zinc),这两种重金属在对于人体的运作以及新陈代谢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重金属的列表当中也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例如铅(lead)、汞(mercury)、砷(arsenic)以及镉(cadmium)。这些有害的重金属会与细胞内的关键分子结合,阻碍正常的生理功能,可能导致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害。

饮食营养

食物过敏湿疹导因之一 选对食品可减发作几率

医句话:
湿疹不只与皮肤有关,饮食也可能是背后的触发因素之一。当某些食物被误认为“敌人”,免疫系统便会释放组胺等物质,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反应,甚至恶化湿疹。不过,并非每位湿疹患者都对食物过敏,因此识别个人过敏原,并配合正确饮食管理,有助于减少发作频率。

“当某些食物被人体误认为是‘有害物质’时,免疫系统会做出反应,释放组胺(histamine)等炎症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这些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及肿胀,甚至可能加重湿疹的炎症反应。然而,并不是所有湿疹患者都有食物过敏,只有一部分人会受到影响。因此食物过敏并非湿疹的唯一原因,而是湿疹管理中的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食物过敏是如何引发或加重湿疹呢?当湿疹患者摄入某些过敏原(allergens)时,可能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增加炎症反应,使湿疹症状恶化。

大马常见的食物过敏原包括:
‧ 海鲜类(如虾、蟹、贝类)
海鲜过敏在亚洲较为常见,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甚至引发湿疹恶化。

‧ 花生和坚果
花生过敏可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包括皮肤炎症、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

饮食营养

保健品宣传眼花缭乱 专家吁消费者勿盲目跟风

医句话:
保健品被视之为养生神器,但亦有人把它称之为昂贵的智商税。随着现代健康意识提升,保健品市场迅速崛起,从抗老NMN、燃脂胶囊到口服胶原蛋白,琳琅满目的产品宣传铺天盖地。及早认清在迷人行销话术背后那些尚未被科学证实的宣传,切记专家的至理名言即保健品非药物,在选择保健品之前,咨询专业人士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对健康负责任。


“你认为保健品是灵丹妙药还是在缴交智商税呢?近年来,保健品市场风生水起,从电视广告到网络直播,从明星代言到网红推荐,各种宣称具有神奇功效的保健品铺天盖地。然而,在这些光鲜亮丽的宣传背后,隐藏着多少真相?

不久前,某明星代言的保健品因涉嫌虚假宣传被曝光,再次将保健品推上了风口浪尖。我们不禁要问,保健品真的像宣传的那么神奇吗?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保健品?

先来看看保健品的市场现状。据统计,全球保健品市场规模已超过千亿美元,并且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庞大的市场背后,是消费者对健康的渴望和对保健品的盲目追捧。

饮食营养

更年期为女性必经之路 科学饮食助力身心健康

医句话:
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通常发生在45至55岁之间。在此期间,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潮热、骨质疏松、代谢减缓及情绪波动等。因此,合理的营养摄入包括针对性的营养辅助品,不仅能帮助女性顺利度过更年期,还能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提升整体生活质量。


“踏入更年期有哪些生理变化与营养需求呢?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女性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明显的变化。首先,骨密度的降低使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增加,尤其是在绝经后,钙的流失速度加快,骨骼变得脆弱。

此外,心血管健康风险也会增加,雌激素具有保护血管的作用,随着水平下降,血脂水平可能发生变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风险上升。

与此同时,基础代谢率的下降使女性更容易出现体重增加,脂肪分布也可能从臀部和大腿转移到腹部,这不仅影响体型,还与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则可能引发血糖调节问题,增加二型糖尿病的可能性。

饮食营养

IgA肾病非末日 选对饮食可如常生活

医句话:

有别于慢性肾病形成,IgA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疾病所引起,尽管迄今仍没有药物可治愈,但通过合理及科学的饮食调理,尤其是低蛋白及低钠饮食等,将可减轻肾脏负担并避免疾病恶化,从而让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素质。

“当谈及肾脏疾病时,很多人第一念头就是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但其实亦有一种肾病虽然较罕见,但也会导致肾脏衰竭,那就是IgA肾病(Ig A nephropathy) 。

‘哦,IgA肾病我知道,那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听说不能食用菰类,真的吗?那IgA肾病与一般慢性肾病有什么不同呢?在饮食上是否需要特别注意哪方面呢?’这些都是谈及IgA肾病时常被问及的问题。

与CKD一样,IgA肾病是因为肾脏组织被破坏,而导致肾功能逐渐衰竭。慢性肾病通常是由于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和高血压控制不佳而引起的。可是IgA肾病则是由于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攻击肾丝球组织,引发肾丝球发炎,从而导致肾功能退化。

低蛋白低钠饮食适用IgA肾病患

饮食营养

睡眠不足增MASLD几率 饮食运动同步降脂肪肝

医句话:

肝脏为人体重要器官之一,肩负不同功能包括过滤血液及抵抗感染等。当一个人长期睡眠不足可酿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肝病,同时增加患代谢疾病的风险,所以护肝第一步就是维持足够的睡眠;至于要避免肝包油即脂肪肝,除了遵循医嘱控制三高(高血糖、高血压及高血脂)之余,采取饮食与运动双管齐下才能看到改善的效果。

“据说肝不好的人群会出现很疲累的症状,熬夜会爆肝是有科学根据的吗?其实肝脏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实体器官,不仅体积大,而且功能繁多。

饮食营养

生酮饮食营养不全 癌患体重降身无力影响康复

医识力“三人行、必有我师”
系列讲座线上ZOOM
你问食疗师答(上) 
线上问题摘录

讲题:饮食治疗师谈:癌症患者,别让这些食物/保健品使你越吃越糟——吃得正确才能养病
日期:2023年12月20日(周三)
主讲人:蔡佳敏、林乐祥、张森宇
主持人:王美燕
*4人皆飲食治療師

 

吃不下 如何确保够热量?

“问:患癌期间的热量需求提升,可往往食欲不佳,那该怎么摄取足够热量呢?
答:
在癌症治疗期间,患者常面临食欲不振的问题,可能导致热量和营养摄取不足。由于治疗期间对热量的需求增加,若在摄取不足的情况下,患者易陷入恶病质(cancer cachexia)的风险。在这过程中,饮食治疗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协助患者通过调整饮食或建议适合的营养辅助品以确保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

饮食营养

慢性炎症与全球50%死亡率有关 抗炎饮食有效 惟勿过度依赖产品

医句话:

慢性炎症相关的疾病被视为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超过50%死亡率与炎症相关。另外,肥胖可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慢性炎症影响内分泌,表现为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升高。生活习惯和饮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炎症的发展,也因此抗发炎饮食如今已越来越普遍。

“炎症(inflammation)是人体先天免疫的关键反应,是一种抵御有害刺激,如创伤、病毒、环境因素等入侵的防御机制。人体内的炎症反应可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激活体内免疫细胞,消除病原体,促进组织修复,抵御细菌、病毒、毒素和感染。这一过程可能造成身体创伤区域红肿、疼痛和发热等症状。不过,随着身体的恢复,急性炎症会逐渐消退。

慢性炎症除了可因急性炎症演变而来,还可能潜隐缓慢地逐渐发生,诱发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及阿兹海默症等。各项研究显示,人类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缺乏运动、饮食不当等因素可导致体内释放过多的促炎细胞因子,引发慢性炎症,从而诱发慢性疾病。

饮食营养

接受华法林治疗 忌碰深绿叶蔬菜? 错!稳定适量有必要

医句话:

华法林可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通过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体内维生素K来延缓血液凝结,INR可测是否有过度凝血或出血风险。不过,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时,不应拒绝富含维生素K食物,尤其是深绿叶蔬菜,否则会影响INR结果,不仅华法林失效,也会造成患者营养摄取不均衡,引发其他并发症风险。

“华法林(warfarin)是一种口服抗凝血药物,用于治疗和预防血栓的形成。医生一般会在几种情况下要求患者服用华法林,如心率失常、中风风险高、心脏及肺部或血管内出现血凝块、以及曾经接受机械人工心脏瓣膜手术的患者。

影响维K减血凝过程

华法林通过影响体内维生素K的作用,减缓凝血因子的生成,从而延缓血液的凝结过程。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