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骨折后植钢板 复原后需取出吗?

问:我现年55岁,女性,去年6月小腿近脚踝处骨折,所以内置钢片加约6寸的4粒螺丝,同年9月可以行走,12月X光显示完全愈合,医生说如果觉得不舒服(因为脚太瘦)可以取出钢片,但需在1年内。我经常感觉有东西拉扯着,很不舒服。

请问:
Q1:我需要将钢片取出吗?
Q2:取出或不有何差别?
Q3:一般多久后就不能将钢片取出呢?
Q4:取出后会容易折断吗?

 

问医

大热天喝冷饮腹泻胃痛 3健脾和胃汤 日常可调理

问:最近天气由冷转热,炎热的天气下,我忍不住喝了两大杯的冷饮并不断咬冰块,过后出现腹痛、腹泻和胃痛,想问中医是不是我和冷饮无缘?还是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

答:从中医古人的经验观察认为,脾胃为阳土,喜暖而恶寒,喜燥而恶湿。寒邪主收引,会导致脾胃之气滞留不通,而引起疼痛,《黄帝内经.素问》曰:“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而痛。 ”寒邪入侵腹中,脾胃运化失常,则容易引起腹痛腹泻。从现代角度来看,古人所言的气不通、运化失常,其实是指过量冷饮会刺激消化道,容易使肠胃血管突然收缩,使胃液分泌减少,消化功能也会随之降低,从而引起腹痛、腹泻、胃痛、食欲不振等情况,与你的情况相符合。

问医

二度置换膝关节变腿烫 或细菌感染所致

问:我是代我妈妈询问,希望获得医生指点。

我妈今年70岁,在2010年时,因扭伤右脚结果造成韧带也受损,非常疼痛,当时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第一次更换膝盖骨的手术,在手术后有轻微发炎的症状,之后通过药物治疗而获得改善,大概用了3个月时间复原。

之后我妈继续回到茶餐室工作,工作时间从凌晨4时直到晚上8时,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和脚力,由于过度使用膝盖,在2016年她的膝盖再次疼痛,必须长期服用止痛药,偶尔也会服用类固醇药物,就这样3年过去了,到了2019年,我妈只要不服用止痛药就无法站立,就连稍微移动右脚也会疼痛不已。

于是我们再度咨询之前为妈妈动手术的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于2019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也是右脚)。手术后医生解释由于妈妈之前的人造膝盖有部分出现腐蚀了,所以必须更换新的,此外因支撑问题,今次更换的人造膝盖是挂钩式的(there is a hinge in between)。

医生有说手术复原期大概是3至6个月,可是在这次手术后我妈用了9个月的时间,至今仍然无法复原,每天仍然需要服用大量止痛药以及类固醇药物来减轻疼痛,根据妈妈形容,不只是膝盖疼痛,就连大腿处也有异物刺痛的感觉。

问医

调夜间模式 电脑接电视 在家上网课 护眼贴示

问:由于行管令的缘故,目前我家3个孩子都必须在家上网课,但我发现三宝根本无心上课,其中老二和老三不晓得为何一直去揉眼睛,我很担心他们的举动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请问有哪些建议可以给予指导吗?

医生解答:

针对小孩子上网课,我会提出两点是父母必须关注的,第一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第二就是要注意口罩相关性干眼症(Face Mask-Associated Dry Eye,MADE)。

由于COVID-19疫情越来越严重,因此相信接下来孩子上网课的次数必然会增加,但在疫情肆虐下实属无奈之举,因此以眼科医生的角度给予一些指点,希望能让孩子上网课时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问医

病毒量或超越有症状者 无症状感染者 身边人危机重重

问:我是一名在职女性,家有一名女儿,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候,我想更多了解关于卫生部对于学校、职场甚至是用餐的SOP。

早前我有同事确诊,可是她最后却被安排居家隔离,听说她的的家人也必须隔离10天,那到底确诊者和她家人的SOP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有人说中了COVID-19只是一场感冒,真的吗?
 

问药

脾胃不好 肝郁忧郁

问:想请问中医师,忧郁症和脾胃虚弱有关系吗?

答:忧郁症在中医学中归为“郁证”,中医理论认为郁证主要涉及肝、脾、心3个脏腑的功能异常,在中医学理论中郁郁寡欢,思虑太过容易伤及脾胃,出现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泻等症状,脾胃虚弱也容易引起乏力、低落和思虑问题。

另外,情绪障碍如忧郁、烦躁、暴怒可致使肝气不舒,肝气不舒亦容易引起脾胃疾病,如清朝名医叶天士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可以说古人早已观察出情绪问题容易引起脾胃病,脾胃病也容易反过来引起负面情绪这一现象,因此忧郁症与脾胃虚弱是密切相关的。有几张经典中药方即是为此而设计的组方,如“归脾汤”以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角度来治疗思虑过度,脾胃功能低下而引起的失眠、心慌、乏力、情绪低落等症状;“柴胡疏肝散”和“逍遥丸”以疏解肝气,健脾和胃为主要功效,治疗情绪忧郁引起的脾胃失调。由于个人体质差异,若要服用这些药物,宜咨询专业中医师为佳。

现代医学对此的研究与古人的观察不谋而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胃肠道系统的运动和分泌受中枢神经、肠神经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共同支配,易受到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是与精神心理相关性最强的系统。

问医

嗅觉突然变差 COVID-19採检阴性 宜挂脑内科查清楚

问:我是一名接近60岁的女性,去年11月我发现自己的嗅觉突然没了,但味觉没变,于是我很慌张前往做筛检,报告出炉为阴性,即我没感染到COVID-19。

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嗅觉还是很差,我怀疑是否为脑生瘤呢?那我该咨询哪一科医生呢?

医生解答:

嗅觉属于人类感官神经之一,由于嗅觉神经高度分化,所以一旦受伤,若不及早治疗,则较难恢复,甚至永远失去功能。

引起嗅觉失灵的原因众多,包括:
●滤过性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使得神经失效
●鼻窦息肉或鼻甲肥厚引起鼻塞,使得鼻腔气流不通,无法刺激嗅觉神经感受器,引起香臭味的感觉。
●头部因撞击外伤使得嗅觉神经路径损伤
●脑部肿瘤使得脑部控制嗅觉区域受损而失去嗅觉

按照你的情况,我会建议你咨询神经内科(neurologist)医生为佳。

问药

乳癌术后患者 适合打疫苗吗?美癌研:带瘤患者应优先接种疫苗

问:我是一名乳癌术后患者,正使用泰莫西芬(tamoxifen),请问我适合注射COVID-19疫苗吗?有什么长期副作用?

答:一般上,疫苗开发中的标准操作程序中,孕妇、儿童和具有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的人被排除参与早期试验。如果癌症患者在进入疫苗试验6个月内曾接受了化疗或免疫治疗药物,亦将从试验中排除。所以现时关于疫苗在癌症病患接种安全性(长期副作用)和有效性的数据非常有限。

不过好消息是,目前科学家正在进行中的疫苗试验,纳入约5万试验对象中包括肿瘤患者,这可以检测疫苗在这些相对脆弱人群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癌症患者可以留意相关研究进展和报导。

由于数据显示当癌症患者染上COVID-19后会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其他因素包括年龄较大和其他疾病,如慢性肾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有鉴于此,美国癌症研究协会COVID-19和癌症工作组成员最近进行对COVID-19疫苗的数据审查后,建议带瘤患者应被优先接种疫苗。

问医

主动脉瓣狭窄 高风险者更宜做TAVI

问:放任主动脉瓣狭窄不管会如何?

答: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是很重要的,否则会有不良后果,严重时有猝死的可能性。主动脉瓣狭窄起初一般无症状,一旦患者出现心绞痛、晕厥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他们的预期寿命便分别仅剩5年、2至3年,以及1至2年时间。事实上,心衰是该病晚期的表现之一,常见于太迟就诊的病例,然而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风险,不适合或无法承受开放式心脏手术以置换瓣膜。对于这些高风险或高龄患者而言,侵入性较低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改善存活率与生活品质的选择,与传统开心手术相比,提供了更好的存活率。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