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 摘除白内障 甩眼镜更胜RLE
医句话:
科技进步促使以往的大型手术从繁化简,更从简化为安全及轻便,以白内障手术而言,在1949年之前,白内障手术后的患者必须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再到70年代患者普遍可以接受把人工晶体(人工镜头)置入囊膜内,之后更衍生了矫正屈光晶体置换术(RLE),而在RLE逐渐受到重视后,另一种针对性的技术即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DUET)也慢慢普及,成为应付老花丶散光及近视的另一选择。
内置单焦 外附三焦镜头
“在过去,眼科医生在处理白内障手术时是先清除眼球囊内的浑浊蛋白质,随后置入单焦度镜片,从而让患者在望向远处时可以无碍,不过较年轻的患者,他们必须戴上眼镜才能看近物,但年长者则通常无须戴眼镜,原因是年长者的眼睛瞳孔随着年龄增长变小,在看近时可以大概看得到,再加上年长者较少需要看近物,手术时用单焦度晶体不会对日常生活作息造成太大影响,不然也可选择再戴眼镜,可按个人需求来决定。
而年纪较轻如40至50岁有白内障丶老花丶近视和散光的患者,屈光晶体置换术(RLE)固然是一种选择,但这当中会出现一个常见的问题,那就是一些患者在RLE手术后,视线会出现光圈,尤其是晚上看向灯光处时,尽管类似的光圈效果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少,但并不会消失,因此对光圈有莫名恐惧的患者,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应运而生就成为了他们的选择方案之一。
在进行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时,眼科医生首先会在眼球囊外层开一个微创口,之后把单焦度晶体(monofocal intraocular lens)置入眼球囊内,然后同时把一片很薄的三焦度晶体植入放在眼球囊外,即虹膜后的睫状沟上(ciliary sulcus)。
这手术过程与一般白内障手术没两样,只是在置入人工晶体时,白内障或RLE手术是用上单焦或三焦晶体(三焦是指可看远如轿车丶看中距离如看电脑以及看近如手机或报纸等)丶但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则是同时把单焦和三焦镜头用上,只是置放位置不同而已。
附着非置入 不适可取出
追加型三焦度晶体置入术其中一大原因是,一旦有需要(比如患者感到不适),置放在眼球囊外的三焦镜头会比放在胶囊内的镜头更容易取出,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这是因为眼球囊内遗留的少许细胞会在手术后逐渐增生,进而把人工晶体给固定好,一旦人工晶体已完全固定了,就不容易取出或移动,反之在眼球囊外的第二人工晶体因为不是被增生细胞给固定好,因此医生只须使用微创技术即可从眼角膜的小开口处直接取出即可。
在进行RLE手术后,有者会感到不适,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两个选择,即取出三焦晶体改为单焦晶体(但患者的老花度数会骤然增加),或者是让患者进行大脑适应(neuro-adaptation),但这当中有一个考量所在,那就是大脑适应通常需时半年至一年不等,如果到时患者依然觉得无法适应,想要取出三焦晶体,那就有可能会扯破眼球囊,这是相当高风险,因为眼球囊内的增生细胞已经把三焦晶体固定了,这也是为何医生在进行手术前必然会告知,若要取出三焦晶体,最好的时机是在手术后数周内,甚至在1个月内还是属于可接受的时间点。
换言之,在安全的考量下(即不确定本身是否会适应,有可能会取出三焦晶体),选择追加型三焦晶体是值得考虑的做法,由于追加型意味着把三焦晶体附在眼球囊前,因此它的设计会较大,即14毫米(与置入眼球囊内的相比大了2毫米),正因为它只是附着不是置入,因此若患者感到不适,只要5分钟的微创手术即可取出,丝毫不会影响眼球囊组织。
值得注意的是,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的另一优势是,如果患者之前曾进行白内障手术,特别是长者,若不想戴眼镜看近物,通过微创手术追加一个人工三焦晶体,同样是置放在眼球囊外的虹膜后睫状沟上,即相等于把眼镜的镜片放入眼内,代替了眼镜的功能,它就是白内障手术中双重奏(DUET),两重晶体分别置放在眼球囊内外,患者无须再受困白内障丶老花丶近视及散光,就算感到不适,想要摘除也不难,更重要的是风险也大大降低。
曾接受LASIK者宜采用
对于价格有所顾虑的患者无须过于担心,因为追加型三焦晶体植入术与RLE手术的价格几乎一样,理由是手术差别不大,只是技术上的一些调整,因此对于本来已考虑RLE手术的患者,无须为价格会暴增而担心。
当然若仅是针对白内障的手术,价格是比较低,不过必须注意,单焦度晶体的置入只是针对白内障,对于老花及散光并没有效果,老花会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加深,因此在进行手术前必须与医生洽谈,在各方面逐一进行考量,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包括哪一类手术技术以及晶体等。
其实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使用至今已有一定的时间,过去的患者是以无法接受眩光或光圈的为主,因为他们一直无法适应晚上灯光处出现眩光,尽管大脑的反应已经逐渐缓和,但只要一到晚上就必须饱受眩光困扰,因此处理方式就是改为单焦晶体,在这里顺带一提,由于技术的原因,市面上的多焦晶体都有光圈的存在。
再来是患者由于散光还没处理,因此受促选择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从而让视线无碍。
还有一种受促选择追加型三焦置入术的情况是,患者曾在之前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由于眼角膜已被磨,因此在RLE手术后是可能会出现度数不准的风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两种选择,那就是再接受LASIK,但这可能会造成眼角膜更薄,而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技术则可以做到矫正度数,让患者‘眼前一亮’,这也是为何它会越来越普及。
有机玻璃 眼无异物反应
在眼球囊内置入人工晶体的技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时英国一名眼科医生利迪(Ridley)发现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的受伤眼睛内有飞机座舱盖上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acrylic),即简称有机玻璃的碎片,但这些碎片在眼内却没有产生异物反应,因此联想到人工晶体的方法,不过鉴于当时的医疗水平与技术,尽管可以为饱受白内障困扰的患者置入人工晶体,但患者仍必须戴上一副厚厚的眼镜,换言之,人工晶体的设计与运用仍未起到极佳的治疗效果。
无论如何,直到70年代,这项技术才逐渐普及,除了获得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更为重要的是各项技术也应运而生,互相弥补之间的不足之处,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曾与利迪眼科医生一起研发全球首枚人工晶体的公司,也是今日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的国际推手。
简单而言,在眼球囊内置入人工晶体从一开始是为了解决清除白内障后还原清晰视线,但它却对老花丶近视及散光没有帮助,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RLE技术就出现了,可是RLE技术亦有它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光圈困扰,在这样的节骨眼下,追加型三焦晶体置入术的诞生就来得及时,一举克服了以上的问题,即如果患者不适应三焦晶体,只要通过微创手术即可把置放在睫状沟上的多焦晶体取出即可。
总的来说,随着科技的进步,如今在面对眼科问题上,不仅医生有着更多的选择,也让患者在治疗上不再是单一选择方案,只要双方一起讨论,必能找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在经费上或舒适度等,想要重现放眼看世界甚至时时保持‘光明’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丶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