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症候群 严重无力难眠 腕管松解术15分钟可根治

医句话:

通过手术将“沟渠盖”横腕韧带切开,松解受压迫的正中神经,是最有效根治腕管症候群的方法。这是一项简单的日间手术,耗时约15分钟,患者可选择局部或全身麻醉,手腕伤口长约3公分。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例如根据情况口服止痛药、安眠药或抗忧郁药物。患者也可尝试通过物理治疗改变日常生活习惯,例如佩戴护腕限制手腕活动、减少用手时间或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工具。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重复性劳损(Repetitive Strain Injury,RSI)是指重复使用、长期压迫或固定姿势所引起的肌肉骨骼系统的损伤。这并非是一种疾病,而是涵盖多种症状的症候群,例如颈部、肩部、前臂和手部的肌肉、肌腱和神经受损,而引起不适、疼痛、无力或麻痺。

腕管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又称腕隧道症候群)是最常见的RSI之一,常见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上班族。经常练习演奏乐器的音乐家或球类运动员也是高风险群,肌腱炎‘网球肘’也是其中一种的RSI。

RSI:时间 姿势 力道

RSI发生的原理主要与3点有关,即时间、姿势和力道。使用时间过长,无间断的重复动作,肌肉骨骼不能负荷这种重担而造成劳损。

其次,使用电脑的正确姿势(图1)须腰背挺直、肩膀向后和双脚紧贴在地,不应驼背或令脖子向前伸出。电脑的大小也有影响,当键盘越小,双手在打字时会‘很挤’,导致手腕处于不正确的姿势。当键盘位置太高,手腕过度弯曲、上下摆动,除了影响手腕也会令肩颈肌肉处于紧绷状态。

_
图1:使用电脑的正确坐姿。

至于力道不当则较少见,一些人打字时特别用力,不仅疲惫,也容易导致肌腱受伤。

腕管症候群主要发生在需重复双手动作的人身上。与10年前相比,病例有增加且年轻化迹象。以往一般发生在逾50岁的女性身上,如今则常见的是年轻白领族,甚至连小孩也曾因为此问题求诊。无可否认的是,这种趋向年轻的现象与现代电子科技产品的使用息息相关。

正中神经受压或牵引

我们手掌腕骨(carpal bone)的8块骨头排列整齐、固定,形成‘U’形‘沟渠’,上面复盖称之为横腕韧带(flexor retinaculum/transverse carpal ligament)的‘沟渠盖’,形成一个有如小隧道的空间,这称为腕管(carpal tunnel)(图2)。

_

在腕管内有9条控制手指活动的肌腱和1条正中神经(median nerve),腕管空间仅20仙大小,因此一切位置都是‘刚刚好’的。任何状况促使正中神经的压迫,会使神经电导受阻,而引起异常、麻痺或痛的症状。

简单而言,腕管症候群的发病缘由有两点:正中神经受压(compression)或牵引(traction)。一般人在使用键盘时可能会将手腕压在桌面,除了会直接影响神经电导的速度,长期下来则会造成神经的血供不足,促使神经组织结疤(scarring),如同皮肤伤口愈合结疤。由于结疤而使腕管内的肌腱没有伸展的空间,继而影响正中神经的电导。

“打”键盘打电动 腱带易发炎

长时间用手机,手指的腱带会因为反复地屈伸、互相摩擦而导致发炎。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正中神经无碍,但周遭的腱带膜因发炎而肿胀,一样会促使腕管内的正中神经受压迫。除了敲打键盘的上班族,机不离手的‘低头族’也容易出现腕管症候群,尤其是在追剧或打游戏时,手腕不自然的姿势连续维持了数小时。因此,我会建议使用支架,将手机放在桌上,避免长期握在手中。
骨折后未适当治疗造成骨头畸形愈合(malunion)而减小腕管的空间,以及手腕腕骨生水瘤(cyst)都是比较少见可压迫正中神经的原因。此外,怀孕和糖尿病也是腕管症候群的风险因子,前者易出现水肿情况,令腕管内的压力变大,不过一般在分娩后2至3个月会好转;而糖尿病患的高血糖会破坏神经及致使腕管内肌腱发炎。

3根半手指麻痛

由于正中神经支配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一半,这3根半手指的不适、麻痺和疼痛便是腕管症候群的典型症状。起初这些症状是间歇性发生的,常在早晨或夜间睡觉时感觉沉重而麻痺,或是长时间工作后手麻,但是在休息之后有所缓解。

若不采取行动,病情可持续进展,症状发作频率会逐渐上升,持续地变得严重,亦可能感觉手腕无力。我也曾见过患者因手指刺痛而夜不能寐,导致精神崩溃和忧郁。腕管症候群到了后期,例如5年或10年后,甚至会造成拇指肌肉慢性萎缩。届时患者会握力变差,手中物品经常会掉下来,而这是不可逆的后果。

非典型需神经传导检查

腕管症候群的诊断主要靠临床检查。神经传导检查(nerve conduction test)能够确认神经讯号在通过手腕时的传导速度,如有变慢或延迟,并且能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不过,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神经传导检查。举例而言,若患者年逾50兼3根半手指麻痺,明确地指向是腕管症候群了,就无须进行这神经传导检查;若患者是年轻人,症状并不十分典型,例如只有单一手指或由尺神经(ulnar nerve)支配的尾指麻痺,就建议通过检查来确认病情,以避免治疗错误。这是因为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即便症状并不十分典型,我们仍不能排除此可能性。

 

_
黄英盛医生(Ng Eng Seng)
骨科、手及显微外科顾问

打开“沟渠盖”松解神经

腕管症候群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或手术。通过手术将‘沟渠盖’横腕韧带切开,松解受压迫的正中神经,是最为有效的根治方法。这是一项简单手术,可选择局部或全身麻醉,手腕伤口长约3公分,耗时约15分钟,患者当天即出院,属于日间手术(daycare surgery)。

非手术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例如根据情况口服止痛药、安眠药或抗忧郁药物。补充维生素B也有助于促进神经修复。另外,患者也可尝试通过物理治疗改变日常生活习惯,例如佩戴护腕(wrist brace)限制手腕活动、减少用手时间或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工具。不过,这些方法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

无论如何,是否动手术主要视症状和严重性,我仍会尊重患者的意愿,因为每个人痛觉阈值不同。如果症状已经影响日常生活或工作,或是经神经传导检查确诊为中度或重度病情,一般比较建议动手术,因为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勿等拇指肌萎才动刀

此外,越早接受手术能够让神经恢复得越快,相较于轻微患者,严重患者的手麻感可能要等到数月后才消失殆尽。若是等到拇指肌肉萎缩才动手术,麻痺症状仍可渐渐缓解,但是肌肉却不会重生。

临床上也有通过局部类固醇注射治疗腕管症候群的方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类固醇主要是帮助消炎,因此仅对肌腱摩擦、发炎而压迫正中神经的患者有效。我不鼓励采用此法,因为在手腕处注射类固醇存在肌腱断裂的风险。若造成肌腱断裂,就需要手术接驳断裂肌腱,术后手指的灵活度也不如从前了,因此不值得冒此风险。”

腕管症候群3问:术后翌日如常用手 复发率低

问1:如何避免如腕管症候群的RSI?
答:
维持正确的姿势很重要,也可尝试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电子工具,如分离式键盘或直立式滑鼠等。有些人会在打字时置放护腕垫,但是注意不要压迫到正中神经,可以向上移一些,不要直接垫在手腕的腕管处。

于在使用时长上,可能就需要与各自的雇主商量了。通常我们会建议不要连续维持同一个姿势太久,例如在使用电脑1小时后让眼睛和手休息5至10分钟,坐了2小时后就起身走动一会儿为佳。

问2:动手术后腕管症候群会复发吗?
答:
一般上,腕管松解手术(Carpal Tunnel Release,CTR)疗效佳,也鲜少会复发。虽然不能完全排除未来复发的可能性,但也需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可能发生。

问3:术后多久可正常用手?
答:
术后隔日即可正常用手了,打字和日常生活使用是没问题的,当然需要避免搬动重物。至于伤口大约需要2周痊愈,避免碰水。症状如手麻或疼痛会逐渐缓解,可能会耗时数月,依其严重性。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杨倩妮.2022.11.08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