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疗法

“通波仔”技术更上一层楼 3大动脉阻塞不须“搭桥”也能保命

案例:
林妈妈今年55岁,一直有轻微高血压,最近因为胸口闷痛和有点头晕,经医生检验后证实心血管两处堵塞90%,医生建议林妈妈进行 “搭桥手术”。

可是,林家上下都很担心,不希望妈妈进行高风险的大型手术,可是林妈妈的病情不是单纯靠药物或饮食就能痊愈。

林妈妈在亲友的建议下向其他专科医生寻求第二意见,有的医生则认为,林妈妈的情况可以选择风险较低的 “通波仔” 手术或置入血管支架。

林家听后感到很开心,可是又担心 “通波仔” 手术的疗效欠佳,日后有血管再阻塞的问题,他们因此感到非常懊恼。

疾病疗法

心导管有效治疗冠状动脉阻塞

来自印尼的高龄陈老先生(84岁)因为散步时出现胸口闷痛而求医,在当地医院接受心导管检查后发现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阻塞相当严重,3条冠状动脉中有多处严重狭窄,其中两条甚至完全阻塞。诊治医生建议陈老先生接受外科绕道手术,但经过外科医生评估,因为年纪大而且肺功能较差,开胸绕道手术的风险较高。

老先生十分担心,因此到本院求助。经过仔细的讨论和评估,他的血管病况虽复杂,但技术仍可克服。在接受心导管治疗,植入4支药物支架后,老先生隔日就开心出院,又可以恢复他平日最爱的散步了。

在亚洲地区,冠状动脉疾病或称心血管疾病的病发率,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这类病患除了要接受适当药物治疗,如果检查结果发现血管狭窄造成心脏缺氧时,以心导管治疗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是一个低风险、低创伤而且快速复原的有效治疗方式。

疾病疗法

退化性僧帽瓣膜开心手术 创新与突破

林先生在一次突然的胸痛后,发生运动易喘与无法平躺睡觉的症状,检查后发现是因为退化性僧帽瓣闭锁不全所引起。但因为在服用药物后症状有改善,犹豫是否须接受手术,而转到我的门诊。

僧帽瓣或俗称二尖瓣是位于左心房与左心室间的瓣膜,它的功能是当心脏将血液打到全身时会关闭防止血液逆流到肺脏,引起肺水肿与充血。初期心脏会以代偿性的扩大来适应逆流的血液,直到心脏扩大到造成功能低下,才会有心脏衰竭的症状,常让很多病人误以为没有症状而拒绝开刀。

但近年很多的研究发现,延迟手术直到有症状,已经扩大与功能降低的心脏,不但会增加手术风险,还不能保证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功能。尤其太晚开刀常会合并有三尖瓣闭锁不全或心房颤动,让手术的复杂度增加许多。所以现在美国与欧洲心脏学会的治疗准则都建议有严重僧帽瓣逆流的病人应该尽快接受手术,但必须是到有经验的医院接受”修补”而不是”置换”的手术。

疾病疗法

髋部关节软骨破裂治疗的利器——髋关节镜手术

25岁的芭蕾舞者陈小姐,在一次舞蹈比赛中不慎跌倒受伤,简单治疗后并不在意。此后当她翻身或站起来时,或单脚跳芭蕾舞时,右髋部会非常疼痛。起初以为是肌肉拉伤,但却一直无法根治。接受过药物止痛、类固醇注射与密集复健,情况仍未改善,影响陈小姐的芭蕾舞蹈生涯。直到接受运动医学医生专业诊断,才确认是外伤性髋关节软骨破裂,在接受先进的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后,才挽回她的运动生命,重新回到表演舞台上。

髋关节位于腹股沟靠近大腿内侧,髋关节软骨破裂一般很难发现,如果没能有效治疗,患者可能会疼痛,严重者造成退化性关节炎。髋关节软骨破裂问题,门诊中常常被忽略,主因是诊断很不容易,特别是传统X光检查时,多会显示关节正常,一般骨科或复健科医生,常认为患者是单纯肌键炎或肌肉拉伤,但治疗后往往疼痛仍持续困扰患者,医生也苦无对策。

疾病疗法

导航手术 vs 颅颜面重建

24岁的黄小姐研究所毕业后,给自己一个机会到澳洲打工,体验异国的生活,却在一次出游中发生车祸导致左脸受伤。一开始脸部肿胀麻木感以为只是撞伤,回去冰敷休息了3天就搭机回台湾。过了几周,随着脸部瘀青及肿胀的消散,却发现左右脸越来越不对称,左边的眼睛也越来越往下掉及内陷;右脸的麻木感也没有改善。父母亲惊觉不对劲将她带往长庚医院检查,经电脑断层扫描检查才发现是右脸颧骨移位性骨折及眼眶骨爆裂性骨折。

一般来说,颧骨及眼眶骨折建议在两三周内进行复位固定及眼眶重建手术。因为此时可藉由骨折处附近的正常解剖位置当参考点,来进行复位及固定手术,以达到颜面对称的效果。 

颅颜面重建

问药

长期接受活性维D治疗 摄钙量<1毫克 喝水量>1.5公升

本人李女士今年59岁,在42岁那年割除了子宫,如今患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我注射药物。请问长期​​接受注射对身体有任何副作用吗?

此外,请问什么是尿钙?是尿液有石吗?还有接近黄昏的太阳有维他命D吗? 。

医生解答:
你提到治疗骨质疏松症所用的注射药物可能是指denosumab注射液吧?这乃是用于减少骨质流失的药物,在皮下层注射,每6个月注射1次。临床上,这种药物有效用于改善骨质密度和素质,其减低骨松所造成的骨折几率的功效也非常好。

当然,任何药物都可能会有其副作用,你也很容易的在指定的网上找到你要的质料。医生会衡量药物所带来的好处远远超过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才会作做处方决定。这种注射的药物应该长期使用,你的医生也会注意你可能会面对的副作用。

尿钙乃是测量尿内含有的钙成分,这可以反映出你流失钙的分量,如果过高,的确可能会导致肾结石的问题。特别是有的病患长期接受活性维生素D治疗,每天所应该服用的钙质就不应该超过1000毫克,喝水量也必须超过1.5公升。

一般上,皮肤是我们身体获得维生素D最重要的来源,所以,晒太阳乃是最为重要,医生都会鼓励你不要在正午的热烈当空下晒太阳。上午6至10点,下午4至5点是最佳晒太阳的时间。

问医

左脸肌肉眼睛跳不停 服类固醇维B治面瘫

我今年52岁,男性,已婚,身高168公分,62公斤,职业是印刷及分色操作员。我于1999年开始,左边脸部肌肉及左眼不受控制跳动导致左眼与右眼大小不一,左边嘴向左边歪斜。情绪紧张或劳累时,肌肉跳动较频密。

1999年期间(发病初期)曾到医院针灸为期大约1年及看西医,服用N品牌的综合维生素B,也曾在马大医药中心医治,被告知可打针但复原机率低。当时没接受打针治疗。事隔18年,近期发现左眼旁鼻梁轻微向左边歪(须很仔细观察才会发现)。

我曾阅读报章报导,本人病情与“贝尔氏麻痹第七条神经线受到病菌感染”有相似之处,请问是这病症吗?情况会再恶化吗?可进行哪些治疗?

医生解答:
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也叫“面瘫”,通常发生在半边脸颊,病情不会恶化,但越早治疗越好。你可以向神经内科求助,医生通常会开含有少量类固醇的口服药物,以舒缓神经线水肿发炎。你曾经服用的N品牌综合维生素B,是一种脑神经营养素,也是其中一种治疗面瘫的药物。

你也可以使用人工泪液,为眼睛保湿以避免并发症。此外也可用电疗法、肌肉电刺激法、超声波刺激法或短波透热法进行治疗。治疗期短则4至5周,长则3个月,持之以恒,希望能够恢复正常。

问医

吴奕品/血精症 40前别担心 40后别掉以轻心

医生,我的精液里发现了血块,小小的像两颗芝麻的大小,可不是新鲜的,应该在体内一段时间。

请问我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呢?还有什么是CT scan,MRI和 MRA呢?它们有什么区别呢?价钱又怎么计算呢?

医生解答:
在精液里发现血块(血性精液)可以是令人担心紧张的。对于40岁以下的男性而言,若是没有其他症状,也没有其他疾病或风险因素,血性精液的症状一般上会慢慢消失。

对于40岁以上的男性而言,则建议进行检查并对症下药,特别是当血性精液的症状持续性的发生,在排尿及射精时也发现血液时,更不可掉以轻心。

血性精液的原因:

问医

年轻感染肺炎未察觉 老年肺部好“斑驳”

我妈妈今年78岁,体重39公斤,身高是148公分,长期服降血压药物,也有骨质疏松症及胃酸倒流。

前阵子,她咳嗽至吐血,之后就进院留医3天,期间有打抗生素、吃止血药及止咳药物,过后就没有咳血了。

医生也为她安排扫描、抽血检验和照胃镜,结果显示她有胃酸倒流,但医生说问题不大。

由于沟通不良,医生没多说只是交代我们指她肺发炎,而且可能会复发,以及嘱咐我们若她再次咳血就要立即送院,我也是在这之后通过报告才知道是纤维化伴支气管扩张,不过因为不熟悉一些医学名词,所以并不太明白妈妈的病情。

Q1:请问为何肺部会出现纤维化或所谓的支气管扩张呢?
A1:引起肺纤维化或支气管扩张之原因很多,例如吸入有害化学气体或溶剂、不慎食入杀虫剂、或者是吸入石绵、矽、煤灰等,服用药物或接受肿瘤化学治疗、放射线治疗、接受高浓度氧气治疗、各种肺部感染〈尤其是肺结核〉、类肉瘤、自体免疫疾病及不明原因等都会引起,我们会从病史,就是直接问病人的职业、有否什么疾病、有从事过什么职业,若都没有危险因子,像这种只有肺部局部纤维化或支气管扩张迹象,就有可能是年轻时候(连病患本身忘了,甚至也不知道)肺部得到感染,尤以肺尖的肺结核最常见。

问医

血瘤压神经术后 失禁不举 长期复建免并发症

医生,我的脊椎骨生了一个像是血瘤的东西,可能是它一直压着神经线,导致我的脚很痛。去看骨科医生,他说要开刀,医生说这个手术与神经有关,因此建议找脑神经外科医生。

做了手术后,后遗症来了,我的肛门变小了,大便很难排出来,有时候排出来了也感觉不到,晚上睡觉时,尿失禁也不知道,就连阴茎也不会勃起。像我这样的情况,请问有没有得治疗呢?我该怎样做?

盛晓峰医生解答:
手术后肛门不会变小,只会不受控制,以致造成失禁。以你的来信看,很有可能是血瘤本身和手术过程中伤及主要神经,导致大小便失禁和无法勃起。建议你进行长期性的脊椎神经复健,以避免其他并发症如尿道感染,肾脏感染,便秘等。

我也建议你做磁力共振造影(MRI)追踪,如果发现伤及主要的神经枢纽就要尽快医治,并长期进行复健。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