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营养

非传染病遇上COVID-19 重症死亡率高 吃对9点防疫降风险

医句话:

非传染性疾病和COVID-19大流行威胁我们的健康和幸福。对抗非传染性疾病没有灵丹妙药或捷径,没有一种食物或补充剂可预防冠状病毒感染。通过健康饮食以及其他积极乐观的行为,我们可以预防非传染性疾病,例如降低COVID-19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这将有助增强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能力。良好营养是对抗此两大健康威胁的方法之一。

-

“在过去的数十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NCD),以及这些疾病的风险因素,如肥胖、高血压和高血脂,一直是我国人民的主要健康威胁。

成人健康

生死攸关 谁还在意性爱? 封锁措施冲击两性关係

医句话:

在COVID-19第一次封锁期间,性行为和夫妻关系质量的变化是正面的,而研究表明,性取向没有太大变化;到了封锁的第八周,女性有更具体的变化。总结来说,封锁环境确实影响女性的性生活。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我们可以在这里坦诚谈论性和两性关系吗?两性关系往往被遗忘,毕竟生死攸关期间,谁还会担心亲密关系呢?

但在大流行中幸存,不仅仅是幸存,人们常常忘记,性对我们的健康有益,可以帮助建立关系。那么,在大流行中是否存在亲密和性?大流行中的亲密关系和性爱该如何才能让事情变得更好?

这就是我们的主题,COVID-19和两性关系。

虽然人们仍然呆在家里,但我们不能忽视亲密关系。我忆起我在大马的成长时光,我就读的学校在教导性教育时,很多教师们都故意跳过许多内容,所以当时的我对性是一知半解,性教育对我而言,是书本上教师要跳过的章节。

疾病疗法

别当个“快乐”的缺氧者 89%大马COVID-19患者无症状

医句话:

疫情当前,要避免成为快乐缺氧者,除了测量血氧饱和度,也要留意心跳速度。心速变化是肺炎最早的症状,但是我国卫生部和马大医药中心的指南没有包括在内,反之英国国民保健署则把这列入紧急入院的症状之一,避免无症状病人在家内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照顾而死亡。

COVID-19病人家中自我检测和隔离方式:

1)如何分析抗原快速筛检:
任何检测都不是100%准确的。

专题

染疫第五至第十天 發烧不退走几步路就喘 或併發肺炎速求医

医句话:

感染COVID-19后开始引发肺炎的迹象,包括持续发烧5天不退、咳嗽没好转反而严重、食欲不振、做一些活动(走几步路或楼梯)就开始喘,特别是第五至第十天之间要特别留意。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得立刻求医,因为可能已出现肺炎、肺炎恶化或发生CRS。若延误治疗时机,等到严重或出现ARDS就非常棘手,疗效和预后也不佳。

“肺炎的成因很多,通常指是肺部因感染而导致发炎,主要是肺泡(alveoli)受影响。当空气从鼻子被吸入人体后,会经过气管、左右两支支气管、 细支气管等,像树枝一样延伸到最末端的肺泡。肺泡的表面被微血管网包复着,这里便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氧化碳会被排出,空气中的氧气会渗入血管,由血液负责将氧气运送到心脏和全身上下。

一旦细菌、病毒或真菌等病原体侵犯肺部导致发炎,肺泡就会充满液体或脓液,妨碍换气功能。因此,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水平会偏高,含氧量变低。

银发保健

长者症状难辨 易被误诊 染疫死亡率逾60岁占70%

医句话:

长者染疫不一定会出现典型的COVID-19症状,因此病情可能会延误诊断。虽然大马人口中仅11%为60岁以上长者,但是在COVID-19死亡病例中却占了70%。真实世界研究表明,大多数长者已接种的国家,长者感染病例和死亡率大大降低,所以疫苗是走出疫情的唯一出路。

“我国的COVID-19新增病例高居不下,6月2日的单日死亡病例甚至创新高,超过120宗。然而,截止6月初只有少于10%的大马人口已接种COVID-19疫苗,距离实现至关重要的群体免疫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COVID-19导致严重疾病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再加上许多长者患有慢性病,面临的重症、并发症和死亡风险更高。虽然大马人口中仅11%为60岁以上长者,但是在COVID-19死亡病例中却占了70%。

疾病疗法

儿童染疫最怕併發MIS-C NACI:建议12至18岁接种疫苗

医句话:

在大马18岁以下的少年及儿童至今仍未获准可接种任何一款COVID-19疫苗,他们所面对的感染风险是非常高的,除了在校园感染之外,他们最有可能受感染的地点就是家里,因此家有孩子的父母必须更为谨慎地遵守SOP,否则家中孩子很有可能在一时疏忽下成为另一个受害者。

“当近期COVID-19确诊人数、必须送入加护病房(ICU)抢救的重症患者以及死亡人数一再创新高之际,有一个群组也必须给予关注,那就是小于18岁的确诊者,这是由少年、学龄儿童、学龄前儿童以及婴儿所组成的群体。

根据卫生部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25日至5月30日以来,这个群组中就有8万2341名确诊者,与其他组别如青年、中年、长者、孕妇及哺乳妈妈甚至是有慢性疾病者相比,他们仍未获准可接种COVID-19疫苗,换言之他们所面对的风险,不管是感染率、轻症至重症的可能性等来得更高。

专题

染疫后易患重症 增3倍早产风险 JKJAV:孕期哺乳期可接种特定疫苗

医句话:
孕妇一旦感染了COVID-19并出现重症,除了对身体包括呼吸道、肺部等造成伤害,更有3倍早产风险。因此对孕妇而言,接种疫苗除了可保护自己也能保住胎儿,因为疫苗可降低感染率和重症率,在预防早产风险的同时,也避免把病毒传染给其他家庭成员。

“孕妇与哺乳妈妈可否接种疫苗,接种哪一款疫苗为佳,从COVID-19疫苗研发到目前紧急投入使用,其争议一直没有停过,日前更引来两位朝野议员隔空喊话,分别是行动党峇吉里国会议员杨美盈以及科学、工艺及革新部长,并且也是全国COVID-19疫苗接种计划协调部长凯里,杨美盈促请政府说明‘阿斯利康(AstraZeneca)COVID-19疫苗对孕妇是否安全’。

最终凯里坦言,根据卫生部专家意见,怀孕14周至33周的孕妇是可以接种辉瑞(Pfizer)BioNTech疫苗,或是等分娩后才接种,而哺乳妈妈也能接种疫苗,包括辉瑞疫苗及阿斯利康疫苗,为此他也促请COVID-19疫苗接种特工队,安排优先给孕妇接种辉瑞疫苗,这起风波才终于告一段落。

专题

疫情塞爆加护病房 加一张床就这么难吗?

医句话:

在COVID-19疫情日益严重下,我国加护病房(ICU)是否会出现满载的那一天呢?没人知道,但若是出现这一天的话,意味着将是人间炼狱之时,要避免出现这一天,人人都必须严格遵守行管令及SOP,早日接种疫苗,大马才有望战胜疫情。

“翻看最近我国卫生总监丹斯里诺希山的汇报,除了确诊人数以及死亡人数节节上升,还有一项数据也是触目惊心的,那就是目前在加护病房(ICU)抢救的人数以及必须使用呼吸器的人数,截至5月21日,因COVID-19重症而必须在加护病房的患者已达到500余人,其中需要用上呼吸器的患者也达300人以上。

先了解下我国的加护病房的一些数据,根据报导全国多个州属比如雪州、吉隆坡、槟城、砂拉越、吉打和霹雳的COVID-19加护病房的床位使用率已经超过80%,一些医院的加护病房使用率已经达到了100%,而诺希山在5月17日透露,全国78间政府医院和教学医院,共有1388张加护病床,当中850张是预留给COVID-19的重症患者。

问药

接种COVID-19疫苗后 骨松长者须照护防跌倒

问:我的母亲今年72岁,目前在服用以下药物。请问她可以接受COVID-19疫苗接种吗?是否有任何副作用或冲突?
1) 骨化三醇(calcitriol)
2)碳酸钙(calcium carbonate)
3) 甲钴胺(mecobalamin )


答:正当全球各地人们都在期待尽快接种COVID-19疫苗,还是有很多人拿不定主意,尤其长者是否应该接种。一方面愿意通过接种防止染疫,另一方面又害怕COVID-19疫苗是否真的安全和接种可能会有副作用。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COVID-19导致严重疾病的风险增加,长者的风险最高,而严重疾病意味着需要住院、重症监护、呼吸器帮助呼吸甚至死亡。因此,建议考虑接种疫苗,因为一旦接种疫苗,对于COVID-19感染之后的重症预防、住院控制、减少死亡等方面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问医

自我隔离10天后是否该二度检测?若经济允许应再检 CT值低再隔离

问:针对目前的COVID-19疫情,我有两个疑问想要请教医生,第一是关于与确诊者密切接触,第二则是关于接种疫苗。

请问确诊者是否可选择居家隔离呢?而曾密切接触的人如何正确居家隔离呢?与确诊者在数天前曾密切接触,是否一定要检测隔离呢?再来是如何区分B群及C群接触者呢?如果是C群接触者是否也要去做检测呢?

至于疫苗的疑问则是在接种疫苗前必须注意些什么呢?接种疫苗后有哪些副作用,或是需要送院呢?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