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中牙“死了”多年仍须治疗 持续感染形成毒素或致癌
问:我今年50岁,我的前臼齿(premolar)出现牙中牙(dens evaginatus),在我13及14岁时出现断裂造成感染,以致我的牙根尖一直未能完成发育,牙齿也死了。
Q1:请问那已死了30年的牙齿还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吗?
Q2:根管治疗的话会有哪些后遗症?若不治疗是否会演变成癌症?
问:我今年50岁,我的前臼齿(premolar)出现牙中牙(dens evaginatus),在我13及14岁时出现断裂造成感染,以致我的牙根尖一直未能完成发育,牙齿也死了。
Q1:请问那已死了30年的牙齿还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吗?
Q2:根管治疗的话会有哪些后遗症?若不治疗是否会演变成癌症?
问:我是代我妈妈询问,希望获得医生指点。
我妈今年70岁,在2010年时,因扭伤右脚结果造成韧带也受损,非常疼痛,当时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第一次更换膝盖骨的手术,在手术后有轻微发炎的症状,之后通过药物治疗而获得改善,大概用了3个月时间复原。
之后我妈继续回到茶餐室工作,工作时间从凌晨4时直到晚上8时,需要有很好的体力和脚力,由于过度使用膝盖,在2016年她的膝盖再次疼痛,必须长期服用止痛药,偶尔也会服用类固醇药物,就这样3年过去了,到了2019年,我妈只要不服用止痛药就无法站立,就连稍微移动右脚也会疼痛不已。
于是我们再度咨询之前为妈妈动手术的医生,在医生的建议于2019年9月进行了第二次手术(也是右脚)。手术后医生解释由于妈妈之前的人造膝盖有部分出现腐蚀了,所以必须更换新的,此外因支撑问题,今次更换的人造膝盖是挂钩式的(there is a hinge in between)。
医生有说手术复原期大概是3至6个月,可是在这次手术后我妈用了9个月的时间,至今仍然无法复原,每天仍然需要服用大量止痛药以及类固醇药物来减轻疼痛,根据妈妈形容,不只是膝盖疼痛,就连大腿处也有异物刺痛的感觉。
问:由于行管令的缘故,目前我家3个孩子都必须在家上网课,但我发现三宝根本无心上课,其中老二和老三不晓得为何一直去揉眼睛,我很担心他们的举动会对眼睛造成伤害,请问有哪些建议可以给予指导吗?
医生解答:
针对小孩子上网课,我会提出两点是父母必须关注的,第一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看电脑、平板电脑及手机,第二就是要注意口罩相关性干眼症(Face Mask-Associated Dry Eye,MADE)。
由于COVID-19疫情越来越严重,因此相信接下来孩子上网课的次数必然会增加,但在疫情肆虐下实属无奈之举,因此以眼科医生的角度给予一些指点,希望能让孩子上网课时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问:我是一名在职女性,家有一名女儿,在这个疫情肆虐的时候,我想更多了解关于卫生部对于学校、职场甚至是用餐的SOP。
早前我有同事确诊,可是她最后却被安排居家隔离,听说她的的家人也必须隔离10天,那到底确诊者和她家人的SOP又是怎样的一回事呢?
有人说中了COVID-19只是一场感冒,真的吗?
●讲题:慢性肾病,最终一定要洗肾吗?
●日期:2021年4月11日(星期日)
●主讲人:马大医药中心肾脏科主任林仕军副教授
●笔录:梁盈秀
Q1:我妈妈今年80岁,最近的验血报告中的肌酸酐(creatinine)已经超过400,医生是建议尽快洗肾,但我的妈妈一点头晕呕吐的症状都没有,是否可以不要洗肾呢?
问:我已经患糖尿病30年了,对于医生给予的指示,我有遵守85%,可是近来行走需要用上拐杖,脚背红肿出现发痒。
如果抓破脚背会流出一种液体,同时双手背皮肤出现发痒,有一层层手皮的怪现象,附上我的皮肤照片,希望获得医生给予解答。
医生解答:
你可能患了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冒昧问一问,你是否有请教皮肤科医生?
糖尿病足部病变,肇因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所引起之下肢病变,患者往往会伴随着糖尿病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周边动脉血管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与足部变形,这些病变会造成足部感觉、运动、循环功能与结构上的异常。
这些病变使得糖尿病患的足部,较一般人更容易产生伤口与感染的现象,若伤口持续恶化,进而演变成溃疡与坏死,严重者甚至必须截肢。
问:我有两名儿子,分别是5岁和4岁,早前我带他们去见医生,医生告知我说原来哥哥是属于高敏感(Highly Sensitive Child,HSC),至于弟弟则属于低敏感。
他们两兄弟的性格很不一样,老大很有同理心,偶尔会帮我做家务,包括拿菜等,而且我一不开心他会很快察觉到,有时还会拿一杯水给我。
不过老大经常想很多,也不太能接受新的东西,曾试过一次我们原本计划要去公园骑脚车,但临时下雨,结果他就在家跺脚发脾气。
之后有朋友告诉我原来台湾有一名女明星的孩子也和我家老大一样,是高敏感儿童,根据了解,这无须治疗,但父母必须有更多的耐性及纠正,在了解后我也比较安心。
可是老二却和哥哥完全相反,他是百分百神经大条的那个,每次问他东西都爱理不理,玩起来直接从沙发跳下来也敢,就算和亲戚的孩子聚在一起时,也不太合群。
我的问题如下:
Q1:老大是高敏感儿童,我可以理解,那到底老二是怎么一回事呢?
Q2:从我所形容来看,老二是不是有自闭倾向呢?
医生解答:
问:针对目前的COVID-19疫情,我有两个疑问想要请教医生,第一是关于与确诊者密切接触,第二则是关于接种疫苗。
请问确诊者是否可选择居家隔离呢?而曾密切接触的人如何正确居家隔离呢?与确诊者在数天前曾密切接触,是否一定要检测隔离呢?再来是如何区分B群及C群接触者呢?如果是C群接触者是否也要去做检测呢?
至于疫苗的疑问则是在接种疫苗前必须注意些什么呢?接种疫苗后有哪些副作用,或是需要送院呢?
问:我今年52岁,已婚女性,过去四五年来饱受偏头痛的困扰,从开始发作初期,我就开始服用扑热息痛(paracetamol),可是一段时间后扑热息痛已对我无效。经朋友介绍后,我开始服用一种止痛药(ergotamine tartrate),之后情况有所改善,我也重拾欢笑,至今服用这种止痛药也有3年了。
每次在月经前后,我的偏头痛就会发作,一个月一次,在服用一颗止痛药后会改善,也感到有些安心,可是最近不晓得是不是因更年期的缘故,以致常犯偏头痛,而且次数很频密,有时2至3天就要吃一次止痛药。
我的工作性质属于轻松及没有太大压力,生活作息也很正常,没有不良嗜好,平时爱阅读或静坐,心情也很平稳及没烦恼,但为何会出现频密的偏头痛呢?
问:我是一名接近60岁的女性,去年11月我发现自己的嗅觉突然没了,但味觉没变,于是我很慌张前往做筛检,报告出炉为阴性,即我没感染到COVID-19。
两个月过去了,我的嗅觉还是很差,我怀疑是否为脑生瘤呢?那我该咨询哪一科医生呢?
医生解答:
嗅觉属于人类感官神经之一,由于嗅觉神经高度分化,所以一旦受伤,若不及早治疗,则较难恢复,甚至永远失去功能。
引起嗅觉失灵的原因众多,包括:
●滤过性病毒或是细菌感染使得神经失效
●鼻窦息肉或鼻甲肥厚引起鼻塞,使得鼻腔气流不通,无法刺激嗅觉神经感受器,引起香臭味的感觉。
●头部因撞击外伤使得嗅觉神经路径损伤
●脑部肿瘤使得脑部控制嗅觉区域受损而失去嗅觉
按照你的情况,我会建议你咨询神经内科(neurologist)医生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