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诊慢性肾病 经济又合适 惟需考量肌酸肝年龄性别

医识力现场讲座:你问医生答
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肾脏病的治疗与护理——超越无知,开启无限可能
日期:2024年3月17日(周日)
主讲人:肾脏内科顾问林仕军教授
主持:饮食治疗师林乐祥


●诊断篇

eGFR
Q1:我爸今年88岁,肾丝球过滤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为49,在2年前即2022年是60。请问这是正常的吗?抑或须进行其他的检验呢?

Q2:林教授,我所了解的是eGFR的正常水平是必须超过90,但我在上周的报告出来却告知我的eGFR是72,其余检验结果正常,我现年62岁,我该怎办呢?

Q3:男性,78岁,eGFR为86,这是否代表肾脏有事呢?抑或属于健康呢?

Q4:母亲现年90岁,有痛风问题,eGFR为51,目前医生有给她服用控制尿酸的药物以及止痛药,同时也叮嘱她要注意饮食。她经常晚上会出现抽筋,之后脚踝会肿胀及类似痛风的症状,这是否会进一步影响她的肾功能呢?

Q5:eGFR为53是属于第三期慢性肾病吗?是否需要用药物治疗呢?

Q6:目前的肌酸肝指数为106,而eGFR为69,请问这是否须咨询肾脏科医生呢?

医生解答:
“在解答上述6道关于肾病的诊断问题前,必须先厘清医生是根据哪些治疗原则来进行诊断,这也能让大众包括患者或家属能进一步了解诊断过程。

以目前而言,eGFR被视为用于诊断一个人是否有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最合适及最经济的诊断方式。在这项诊断方式中有几个关键因素必须纳入考量,第一是肌酸肝(creatinine)、其次是年龄及性别。

肌酸肝是一种由肌肉代谢产生的代谢物,通常在血液中存在。当一个人的肾脏功能正常时,肌酸肝会通过肾脏的过滤系统被过滤出来,排出体外,而eGFR就能反映这一过程的效率,所以通过对肌酸肝的基本计算公式(creatinine based formula)是eGFR的重要一环。

虽然eGFR是如此重要,但仍有一些细节须注意,比如它是通过估算(estimated),所以它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准确,它更多是让医生及患者知道目前肾功能去到什么程度;再来虽然eGFR的正常水平是90以上,但须注意的是,eGFR指数是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逐渐下滑,属于正常老化的现象。

一个人的肾脏正常老化是从40岁开始,假如没有任何的疾病或损伤造成的话,平均一年会以0.5%至1%的速度下滑,因此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健康无碍的长者,eGFR指数却不在正常水平即90以上,就是因为老化所造成的,而肾脏老化是无需用药,亦无需担心。

除了eGFR,医生必须了解患者是否罹患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甚至尿酸指数高等。在CKD的形成过程中,糖尿病及高血压就是两大因素,至于尿酸指数高的患者,因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止痛药或非类固醇抗发炎药物(NSAIDs),将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下滑。

要确认患者的肾脏是否有受损,医生会通过两种方式来检验,第一种就是尿液检验,通过尿检查看是否有尿蛋白的流失、是否有存在红血球以及血丝等,都能让医生确认患者的肾脏是否受到伤害。

再来就是超声波检验,通过它可以确认肾脏构造问题,包括肾脏是否有出现萎缩或肿胀,以及是否有肾结石以及瘤的可能性。尿检及超声波可让医生及时掌握患者的肾脏现况。

最后就是肾功能下滑趋势,正如我所提及,正常人的肾功能在40岁后会以每年0.5%至1%的速度下滑,这是属于正常,但若是一个人的eGFR下滑速度超过1%以上,也就是比常人来得快,那就必须找出问题所在。以上即为医护人员在肾病诊断时的基本流程。

所以回到问题1,患者的eGFR在2年内下滑幅度是有不寻常,因此必须进一步找出所在;至于问题2及3看起来是与年龄递增而自然老化有关,若不放心可以再对照过去的趋势。而问题4要注意的是所服用的药物是会对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若是eGFR为51的话,那看起来并不算太差。

问题5,假如eGFR指数53是在上了年纪及没有肾功能问题或慢性疾病影响的话,那看起来是正常老化,对于正常老化的肾功能是不必用药的。最后的问题6亦如此,在纳入年龄、性别及趋势后,且患者没有其他疾病的影响或药物影响下,那eGFR指数所反映是可接受的,当然若有疑惑之处,建议还是咨询肾脏科医生为佳。

 

_
林仕军教授(Lim Soo Kun)
马大医药中心肾脏内科顾问

 

尿蛋白

Q1:请问尿蛋白如何测量?它的指数又是怎样读取呢?

Q2:如何减少尿蛋白?

Q3:患者的左右两侧肾呈大小不同,这是否会增加尿蛋白的几率?螺内酯(spironolactone)是否能改善问题呢?

医生解答:
以上3位读者的问题,更多是与尿蛋白有关。近年来大众对尿蛋白越来越重视,这或许与颇多健康讲座上医生有提及这点有关。

从尿液中检测尿蛋白的存在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最为常见的尿液检验(urine FEME),这类尿检可以看到尿液中是否有蛋白、白血球、细胞或血丝等,但它是属于比较初步的尿检,所以就算在检验中证实有蛋白,仍有一些后续要做,比如在3个月后再检验一次,以查看蛋白是否有持续存在。

在进行FEME时须注意几点:
1)必须在没有其他身体状况下检验,比如没有发烧、尿道感染或曾进行激烈运动如马拉松等。须注意的是,若一人在跑马拉松后,翌日就进行FEME是会有尿蛋白,这是因为身体在压力下会形成蛋白,并释放在尿液中,但这是短暂性,并不会在3个月后再检验时出现。

2)若第一次检验时发现有尿蛋白,无须感到惊慌不已,在临床上,医生会建议3个月后再进行一次检验,以查看尿蛋白是否还存在,以确定到底是持续性的尿蛋白或其他因素。须注意的是,这是针对第一次检验的人,并不是已确认有尿蛋白的人。

3)若尿蛋白在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那就需要量化它,也就是知道它的数量。其实在正常人的尿液中也会有少许尿蛋白,但数量非常少,即少于30mg,若超过30mg至300mg即属于微蛋白,300mg以上就属于大量尿蛋白了。

之所以要量化它的原因是尿蛋白的数量在临床上代表不同的意义,以CKD为例,病情的严重程度是随着尿蛋白的量而决定,也就是说若CKD没有介入治疗的话,尿蛋白的量会逐渐增加及严重化,因此若可以及早发现尿蛋白的存在,那就能更早介入治疗CKD,所达到的效果也会更好。

除了FEME之外,还有一种尿蛋白的检验方式即微白蛋白肌酸酐比值(Albumin Creatinine Ratio,ACR)。对于一些CKD高风险群体如长者、高血压或糖尿病患等,医生会建议他们在更早阶段就要进行检验,甚至每年进行一次ACR以及早发现微蛋白的存在。

在临床上发现,若可以在微蛋白阶段已着手对症下药治疗,是可以逆转初期病情,只可惜的是很多时候发现的病例,患者的尿蛋白量已到300mg甚至超过1000mg比比皆是,此时药物仅能发挥控制病情的效果,但却无法实现逆转。

尿蛋白的治疗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一般治疗。CKD患者之所以会有尿蛋白,很多时候是因为肾脏出现纤维化,而SGLT-2抑制剂和一般治疗高血压药物如肾素-血管收缩素系统阻断剂(RAS blocker)都能改善问题,这是因为这类药物的功能共同点就是减少肾丝球的压力,从而减少尿蛋白的形成,减缓肾功能衰退的速度。

但须注意的是,这是针对CKD患者,另一种情况是假如有其他因素如IgA肾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而引起的尿蛋白,就无法靠这类药物完全解决问题。因此必须针对患者的病情,比如肾炎就要给予针对性的药物如免疫抑制剂等。

因此医生必须抽丝剥茧找出到底为何一个人会出现尿蛋白,包括从尿检、血检或肾脏穿刺切片检查(renal biopsy)找出原因。须注意的是,若是肾炎的患者,尿液会一直存在血丝,这是因为肾脏发炎所造成的。”

编按:以上文字内容为医生不足够时间现场回应的问题,事后透过《医识力》版面回答。

**温馨提醒:文章与广告内提及产品、服务及个案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看诊依据,须以医生的意见为主。
 

 

文章来源:
医识力.笔录: 何建兴.2024.05.21

评论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