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疾

牙周病脸变形 严重可伤“心” 阻生齿是否该拔掉?

医句话:

阻生齿若未对患者带来负面影响,则仅需定期牙检,以避免病变的可能性。阻生齿除了可能影响牙齿美观与排列整齐外,若长期伴随疼痛或任何不适,建议寻求牙医检查,评估是否需要手术拔除,因为阻生齿可能引发牙龈反复感染,诱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可能导致患童面部形态的负面变化。

1)什么是阻生齿(tooth impaction)?
答:
阻生齿是指一颗或多颗牙齿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从牙床生长出来。这通常是由于牙齿在颌骨中位置不当,导致无法萌出到正常的位置。

问药

陈文恬/中西医治慢阻肺 减发作不伤肾

问:男性,73岁,患上慢性阻塞性肺病,兼有高血压和高胆固醇。医生说不能根治,只能控制和改善(吸了药3个月,没见改善),给两种吸入器,每天吸一两次。想请问中医有什么方法或营养品可以帮助改善病情?可以服用中药吗?如服用,会伤肾吗?

答: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以吸进和呼出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肺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导致呼吸道狭窄,黏液过多,可见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症状。肺气肿则是指肺部内的肺泡长期受损,以至于失去了弹性,并且容积增大,这不仅会减少肺部氧气交换的功能,也会导致呼吸困难和缺氧。

肺气肿的结构改变是不可逆的,也无法根治。COPD后期可能会合并心脏功能的减退。引起COPD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空气汙染、职业性粉尘、感染、遗传因素等。西医的治疗上,主要采用支气管扩张剂、吸氧疗法、抗生素、呼吸复健等,在COPD急性发作与感染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在中医方面,COPD属于中医学中的咳嗽、喘证、肺胀等范畴,虚、痰、瘀是本病的首要病机。治疗上,主要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

问医

侯锦泉/两智慧牙分开拔 减少不适 并发症更易控

问:我有两颗智慧牙(下排齿列)经常发炎(有一颗长歪),最后一次去看牙医时,他给了口服药,建议痊愈后要去拔掉两颗智慧牙。不过,他说要分两次拔,不能一次拔两颗。

Q1:据说拔智慧牙会比拔普通牙更痛?
Q2:医生说智慧牙靠近神经线,可能会有后遗症,甚至永远失去味觉?请问这种情况是常见的吗?我感觉风险很大。
Q3:为什么要分两次拔牙?可以一次过挨痛拔掉吗?


医生解答:

问医

薛美虹/长十多个乳腺纤维瘤 微创或开刀 如何抉择

问:我5年前发现长有多发乳腺纤维瘤,右乳有十多个,左乳3个,2年前手术切除右乳一个5.6公分的肿块,病理符合纤维腺瘤,术后复查超声波2次。

Q1:想请问有哪些治疗方案。保守治疗、手术治疗有什么分别?
Q2:如手术应切除多少个?应选择微创还是开刀?
Q3:工作压力大,是否会造成乳腺纤维瘤?手术后是否还会复发?

 

医生解答:

耳鼻喉科

耳鸣后单耳仅剩30%听力 排除听神经瘤 可用助听器

【医识力线上讲座.你问医生答.现场问题摘录】
●讲题:采耳?掏耳?耳烛?破解坊间耳疗迷思 耳鼻喉科教你正确护耳之道
●日期:2024年10月26日(星期六)
●主讲人:耳鼻喉及头颈外科顾问余良伟医生
●主讲人:饮食治疗师陈依婷
●笔录:陈孝全


Q1:23岁,发生耳鸣之后,一边耳朵听力跌剩30%,如何治疗?
答:你需要找耳鼻喉医生做检查,若只是一侧的耳朵听力剩下30%,那需要做脑部磁力共振造影(MRI),以排除患有听神经瘤。只要确定了患者没有听神经瘤,那我会建议你使用助听器,等你完全失聪了,才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传统医药

让生活掌控年龄 健康老化 你准备好了吗?

医句话:

根据《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的数量预计将在2019年至2050年间增加一倍以上,特别是经济增长率高的日本,目前该国已经成为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预计到了2050年,这一数据将增至38%。日本之后,紧随其后的是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至于大马,在全球拥有最多老年人口的国家中排名第45位,预计将在2030年正式迈入老龄化国家,而你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著名学者威廉姆斯(Anthony Douglas Williams)有句名言‘不要让年龄控制你的生活,而要让你的生活控制年龄。’(Don't let your age control your life. Let your life control your age),这句话鼓励人们不受年龄的束缚,勇于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目标,并以积极的态度来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心态,对于如今全球人口老龄化尤为重要。

不婚不育少子化 人口老化步伐加快

饮食营养

盲目买保健品破财伤身 清楚所需谘询专业不踩雷

医句话:

这些年来保健品市场日益火爆,各种产品层出不穷,许多人都被这些“健康承诺”吸引。然而,消费者常常陷入一些消费误区,即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常见的误区之一,价格越贵,效果就越好?许多人认为,保健品的价格越贵效果越好。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商家会通过高价来营造产品的‘高端’形象,吸引消费者。高价往往源自包装及营销成本,并不代表其核心成分更优质或效果更好。

保健品的主要成分通常是维生素及矿物质等营养素,这些物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生产成本并不高。因此,保健品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价格。选择保健品时,应更关注产品成分、功效和安全性。仔细检查产品标签、了解产品的具体成分和功效,或咨询医生及营养师,选择适合自身的产品。

另外迷信所谓的‘高科技’也是常见的误区之一。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保健品打着‘高科技’旗号,宣传采用最新生产工艺和提取技术,具有更好的吸收率和利用率。这种宣传很容易让消费者误以为‘高科技’就等于‘高效果’的错觉。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