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吴运汉/多潘立酮止呕助消化 长期服用须监测

问:多潘立酮(domperidone)对胃排空有何影响?

答:多潘立酮是一种周边多巴胺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治疗与胃肠道相关的问题,包括恶心、呕吐、胃灼热、消化不良及胃排空延迟等。它通过调节胃肠运动和缓解相关症状,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

多潘立酮的胃动力促进作用来源于阻断周边D2多巴胺受体的能力。多巴胺在胃肠道中具有抑制作用,会减缓胃的蠕动及食物排空。多潘立酮通过拮抗多巴胺的这种抑制作用,达到以下效果:
‧加快胃蠕动:多潘立酮能够增强胃的收缩力,使食物更快地从胃排空至小肠。
缩短小肠通过时间:通过促进肠道蠕动,加快食物在小肠的移动。
‧降低食道下括约肌压力:有助于减少胃酸倒流,缓解胃灼热和反流性食管炎症状。

此外,多潘立酮还具有抗呕吐作用。它通过作用于化学受体触发区(Chemoreceptor Trigger Zone,CTZ)中的多巴胺受体,减少恶心和呕吐的发生。

问药

陈朝颖 / 保健品不能通血管?护“心”靠成分!

问:我妈妈今年60岁,最近常听她和巴刹里的叔叔阿姨谈论一些声称能“通血路”的保健品。请问药剂师,真的有这类保健品吗?
 

答:如果你问的是有没有“直接”通血路的保健品,那答案是没有的,因为这类效果几乎等同于药物作用。不过,若是指一些能间接改善心血管健康,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保健品,那当然有,例如大家熟悉的冬虫夏草与Omega-3脂肪酸。

研究指出,冬虫夏草中的活性成分即虫草素(cordycepin)和腺苷(adenosine),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及促进血管扩张,对心血管健康产生正面作用。Omega-3脂肪酸则被证实可能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风险,同时对脑部功能也有一定益处。

不过,保健品的功效会因个体差异而异,并非人人皆适合。特别是有慢性病、正在服药或有过敏史的人,应先咨询医生或药剂师。

此外,务必避免购买来历不明或宣称“神奇疗效”的保健品,这些产品可能无临床证据支持,甚至潜藏风险。

银发保健

他们在沉默中受苦 老年虐待 你我身边的隐形暴力

医句话:

全球每6位长者,就有1人曾遭虐待!那些不敢说的伤痕,正在你我看不见的地方蔓延。老年虐待常发生在最熟悉的人之间,却最难被发现。无论是身体伤害、情感忽视,还是经济剥削,都会对长者造成深远创伤。这不只是家庭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警讯。尊重与守护长者,不能只靠血缘,更需要制度与社会的共同守望。


老年虐待(elder abuse)是指对60岁及以上长者施加的伤害性行为,无论是一次性还是重复性,也包含因疏忽未提供必要照顾,导致长者身心健康、尊严或福祉受损。这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庭、社区、护理机构,甚至医疗环境中;施虐者可能是家人、照护者、朋友,甚至陌生人。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每6位长者中,就有1位在过去一年内遭遇某种形式的虐待,但许多受害者因恐惧、羞愧或无助而选择沉默,令这个问题长期被低估。

问医

李润强 / 从腰痛到麻痺失禁 腰椎间盘突出 压迫神经5大警讯

问:你好,我在今年3月接受MRI检查,诊断结果如下:

·L4/L5椎间盘纤维环破裂
·L5/S1椎间盘突出

我有右侧坐骨神经痛的情况,不过当时仍能平躺入睡。然而自4月底开始,只要平躺并将双脚伸直,就会从下背、臀部延伸至右脚出现酸、痛、麻的症状,导致无法入睡,甚至趴睡也会感到疼痛,目前只能侧躺才稍微舒缓。

白天活动时也无法久站,走路走没几步,小腿就会剧烈疼痛,几乎无法行走,只能靠坐下来缓解。

问医

李永业 / 年纪大就不治疗? 高龄前列腺问题 可致严重并发症

问:父亲83岁,PSA 31,医生说年纪这么大,不建议做些什么,只需要注射药物控制就好。

Q1: 我们想请教医识力的医生,是不是年纪这么大就不需要治疗?
Q2: 他没有什么病痛,只是排尿不畅的问题时好时坏,我们担心不治疗会使他的生活品质更差,所以想问问有什么方法可以改善或预防恶化。
Q3: 饮食方面有哪些建议?

谢谢。


医生解答:

随着年龄增长,所有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风险都会上升。对于一位80岁以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的男性来说,确实存在较高的罹癌可能性。然而,PSA升高的其他常见原因还包括前列腺炎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

问医

庄淑美 / 怀孕初期确诊乳癌 还能保住孩子吗?

问:医生,我的表姐在怀孕初期发现患有乳癌,目前正在接受治疗,我们这些表姐妹想了解更多,并希望可以帮助到她。

Q1: 怀孕初期被诊断出乳癌,这种情况常见吗?怀孕是否会影响乳癌的发展?
Q2: 在怀孕的情况下还能接受乳癌治疗吗?手术或化疗会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
Q3: 如果选择继续怀孕,应该如何监测乳癌的变化?产检或额外的检查需要做哪些调整?
Q4: 产后还能哺乳吗?哺乳会不会影响病情,还是应该直接选择其他喂养方式?

谢谢。


医生解答:

乳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癌症。尽管在年长女性中更常见,但每7例乳癌中就有1例发生在45岁以下的女性中。乳癌的治疗成功率较高,并且在不断提高。

癌症診治

大马科研走在前线 病毒变身抗癌“疫苗”

医句话:
病毒,一个叫人看到就感到心惊胆跳的小家伙,尤其是在经历COVID-19后的今天。其实只要把病毒加以利用,它或可化身为癌症克星,并一举攻克目前癌症治疗所面对的困境,让癌患不再问癌色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凡事皆有正反面,而存在大自然的病毒何尝不是如此呢?《病毒的概念与起源探究》(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 and Origin of Viruses)科研文章里曾讨论到,有生命的地方就有病毒的存在;病毒很可能在第一个细胞进化出来时就已存在,换言之,病毒非常有可能比人类出现更早以前就存在了,因此对比人类短短的历史而言,病毒堪比我们的‘老祖宗’。

对大多数人而言,病毒这‘老祖宗’的存在似乎只为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及痛苦。就以COVID-19或其他大型流感为例,迄今仍让人不寒而栗。而在历史长河中,病毒夺取了多少人命,如1918年的大流感或20世纪早期的天花等。难道病毒真的一无是处,只会到处做害吗?非也,正如一开始所提及,凡事皆有正反面,病毒亦如此,尤其是在癌症治疗上。

大马癌症死亡人数 22年增2倍

银发保健

【失智症:照顾路上不孤单之23】洗澡

长期卧床的失智病人,并不是完全不能动,常常是双脚无法支撑自己而站立着,背部也无法长时间坐直,若有人扶着他们,还是可以短距离的移动,所以如果可能,最好每天让他们坐起来或是走几步路,至于洗澡真的是大工程,可能要有二人一起帮忙比较安全。

目前有一些“干洗”的产品,主要是为长期卧床病人设计的,除了清洁阴部和肛门部位的,也有洗澡洗发的,不过一般人习惯还是要水洗,冲过水才洗得干净。只是病人卧床可能并不在意是不是要每天洗澡,包着尿片若有异味病人应该也闻不到,总之,病人的清洁往往是照顾的人最在意的,有时可能是做得过度了。

比如,病人有必要每天洗澡吗?若不必的话,多久洗一次较好?这种“规定”若是在机构内可能会有固定的频率,比如每周二和周五晚上一定要洗,但如果是家人自己负责,可以视天气、病人情况等等外在因素调整,而不必强迫自己一定要完成某项任务。

因为对病人而言,这些都是会消耗体力的事,而且他们很快忘记自己刚才洗过澡,非要洗澡保持干净往往是照顾者的坚持,而由于这是相对最消耗双方体力的工作,如何不让它成为压力的重心,可能有赖照顾家人心态上的调整。

问药

萧文雄/羊角豆水降血糖?糖友小心4大风险

问:听说喝秋葵水能帮助糖尿病患降血糖,请问有医学根据吗?

答:秋葵(abelmoschus esculentus),又称美人指(lady finger)或羊角豆,属锦葵科(Malvaceae)秋葵属,是一年或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常见于料理中,亦可作为药用或插花材料。近年来因热量低、营养丰富,又能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问题,常被视为减肥与肠道保健的天然食材。

秋葵除了可清水汆烫熟食,也有人选择生吃。不过因表面复有细小绒毛,生食可能引起部分人皮肤过敏或消化不良。此外,熟食的秋葵营养价值不会明显流失,口感亦更嫩滑。

需注意的是,食品不能取代药品。虽然部分药食同源的食材可作为辅助,但使用前应咨询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确保疗效与安全。

近年坊间流行以秋葵水来控制糖尿病血糖,但实际上需谨慎评估以下风险:
1. 恐致高血钾:诊间曾有医生发现,病人长期饮用秋葵水后出现钾离子偏高的情况。对患有慢性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尤其危险,因排钾功能受限,应避免使用或严防过量,以免造成健康风险。

专题

“癌症剋星”就在大马? PRV病毒株治疗潜力惊人

医句话:
在经历COVID-19肆虐的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后,对普罗大众而言,病毒彷佛就是十恶不赦的“坏蛋”,欲除之而后快,惟从病毒学家的角度却是截然不同,经过三代病毒学家的持续努力下,一些病毒的角色已在切换中,放眼未来更可能是棘手疾病如癌症的“克星”,因此是有必要重新认识这个亦敌亦友“小东西”,它或许会是人类的“好朋友”也说不定。

“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曾爆发一场病毒疫情,也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立白病毒(Nipah virus)。当时我国有3大州属分别是雪州、森州及霹雳受重创,特别是家畜饲养尤其是养猪行业,除了受感染的猪只被销毁之外,在这段疫情期间更造成265人感染并有超过100人去世,最终一名病毒学家即蔡求明医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发现这种新病毒即立白病毒。

尽管这起事件已超过20年,但迄今人们仍对它的高致死率感到恐惧。其实近年来病毒学家也在北美洲发现与立白病毒相近致命病毒,即亨尼巴病毒属(Henipavirus),或坎普希尔新病毒(Camp Hill virus)。

Subscribe to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