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

黄德威/先区分 挂内科 助诊断 单脚或双脚水肿病因不同

问:我现年75岁,没有三高,但之前发现双脚有水肿,于是我去见医生,可是验血后负责检验的医生却说没什么大碍。

我每次坐下不久站起来就会感觉双脚很肿,身体也会紧绷,走路时会感觉有些不受控制,再来我发现左脚外侧会有蚂蚁爬行的感觉,我很担心有什么健康问题。
我的问题是:

Q1:脚水肿是心脏出问题的先兆吗?
Q2:之前我曾听人说脚外侧有蚂蚁爬行的感觉,可能是脚底神经有问题,是真的吗?
Q3:接下来我要咨询哪一科医生比较合适呢?


医生解答:

银发保健

疫下支援中断 长者更孤独 增添心脏病精神病

医句话:

尽管孤独的定义为一种心理或社会现象,乍看之下似乎与生理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从医学角度来看,因孤独而衍生出的健康问题是极其严重,几乎涵盖了心理及生理层面,除了直接造成免疫力下滑及提高心血管疾病风险之外,也包括忧郁症、焦虑症或萌生轻生念头等一系列心理疾病伤害。当COVID-19肆虐全球逾两年后,孤独感更悄悄成为独居长者的“健康杀手”,按照统计,疫情爆发前全球已有三分之一长者为独居者,如何保护好这批“孤家寡人”的健康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日前有一则海外新闻值得关注,大意是当地因疫情严重而被下令全面封锁,一名独居的七旬老妇因不谙使用手机来订菜,情绪一时崩溃而哭了,庆幸是及时获得义工安抚及即刻送菜过去,才避免了老妇想不开。

在COVID-19疫情爆发前,在大马很多家长尤其是华裔家庭,为了孩子将来可出人头地,都会让孩子出国深造并落地生根,但父母似乎忘了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当有一天老了病了才发现孩子不在身边,于是前往就医时,陪伴的是已一把年纪的兄弟姐妹,理由是孩子不在身边。

问医

黄德威/长期心搏过速 服毕索洛尔治标不治本 找出根源 对症下药免心衰

问:我在7年前曾进行身体检查,那一次的检查主要是心电图、心脏扫描以及24小时佩戴仪器的心电图,结果发现我的心跳竟然比一般人来得快,平均心率都是在每分钟120次左右,而且是在没有进行任何活动即静止不动的状况下,当时心脏科医生曾对我说,一般正常人的心跳是70次左右,而我却比一般人多了50次。

可是回想起这些年来,我在生活中不曾有不舒服的症状或者奇怪的感觉,倘若不是这次检查,根本不晓得我的心跳如此不寻常,当时医生对我的诊断为窦性心搏过速(sinus tachycardia),也从那时开始,医生开了毕索洛尔(bisoprolol)给我,并嘱咐我每天吃一颗药,可是我个人是觉得没什么效果,只能压制心跳,不让心跳那么快而已,但就算有服药,心跳次数还是每分钟超过100次。

我也曾尝试咨询中医,当中医为我把脉时有提及,倘若患者心律不整的话,脉搏心率都会不规律,可是我的情况却是很规律,加上日常生活也没有感觉任何不适,因此很大可能是遗传所致,结果看了中医没有太大效果。

如今我持续维持每天早上服毕索洛尔,在最近一次的体检中情况有好转,心电图报告的报告为平均82次,日常测量的心率维持在85至105之间。

专题

长者骨折进院丢命 压倒最后一根稻草 往往是肺炎

医句话:
根据研究,侵袭性肺炎球菌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IPD)的死亡率介于20%至50%,相比心肌梗塞12%来得更高,而人到了65岁则是年龄的一个分水岭,此时的长者由于体能退化,恰恰就是肺炎高风险群,再来长者容易因症状不明而延误就医,往往等到发现时已错过了治疗时机,因此唯有采取防范于未然措施,如接种疫苗才能让长者在健康老化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专题

绚丽的黄昏岁月 从小小做起

◎医句话: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之路,如何在黄昏岁月中活得精彩,并非等到晚年才开始准备,而是在年轻时甚至是从小就必须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从而让自己踏入晚年时可以好好享受人生最后一程。想要安享晚年,就从现在开始做起吧!

管好健康=健康老化
“根据大马统计局数据,预计到2035年,大马将有15%人口被归类为60岁以上的乐龄人士,而大马也将成为老人国,可是至今很多人并不晓得如何为自己做好迎接老年的准备,或许一般上是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

其实想要在迟暮之年活出最绚丽的黄昏岁月,一点也不难,只要掌握从‘小’做起的原则即可,即从孩童时就开始学习饮食管理、情绪管理、体能训练,在加上适当的财务管理,在一些乍看之下好像没什么大不了也无须花大钱的小事去学习,比如烹饪、日行万步等,这一切都是为晚年‘储蓄’。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