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仁吉/长期偏食增慢性病风险 不了解勿乱服保健品

问:我的老公从小就偏食,目前没有其他疾病。想请问,可否介绍几种适合中年男性的中药或营养保健品给他服用?

答:长期偏食如甜食、咸食或肉食,都可能增加慢性疾病的风险。即使自我感觉良好,你的先生应该定期进行检查,预防将来可出现的疾病。

例如,诊断高血压的唯一方法是定期检测血压。早期的高血糖和高胆固醇水平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只有通过简单的血液检查才能了解自身情况。

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给予40至65岁中年男性的健康检查建议,男性应该进行至少1年1次的血压检测,5年1次的胆固醇检查,45岁以上者每3年检查血糖1次,当然,该建议还包括针对不同年龄层的风险进行结直肠、前列腺和骨质疏松等的检查。

在中医方面,中医师则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体质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再辩证论治,即根据患者具体的身体情况,建议适当的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以达到阴阳调和,身心健康的状况。

至于营养保健品的使用,应该通过了解身体健康状况后,再选择适合的保健品,不建议在未了解自身状态下,随意服用。
 

问药

林仁吉/辨证论治产后缺乳 生化汤祛瘀通乳

问:我今年30岁,刚生产2个月,想请问医师有什么中药可以增加奶量?

答:母乳喂养是全球公认的最佳喂养方式,产后保持充足泌乳是成功进行母乳喂养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女性在开始时都会遇到母乳喂养方面的挑战,但是大部分女性都能够在后期完全以母乳喂养。

许多产后早期的妈妈无法准确掌握宝宝正在喝多少的母乳,因此很难弄清是否拥有足够的母乳。在大多数情况下,妈妈都能产生足够的母乳喂养宝宝。虽然妈妈不一定能测量出宝宝究竟喝了多少母乳,但可以从以下迹象发现婴儿是否已得到足够的母乳:

  1. 喂奶时,宝宝的脸颊饱满而不是常处于吮吸凹陷状态。妈妈可以看到或听到宝宝在喂奶期间吞咽的动作。
  2. 喂奶后,宝宝看起来很开心和满足,自行放开乳房并入睡。妈妈可能会感到困倦,乳房感觉较为柔软而不再硬胀。

产后缺乳是指妇女产后乳汁量少,甚至全无,不足以喂养婴儿,中医称之为“乳汁不行”、“缺乳”或“无乳”。临床上,以产后初期的缺乳最为常见。产后早期,妈妈可以进行乳房穴位按摩以疏通乳腺管,增加局部血液循环,促进乳汁分泌,改善乳汁淤积,有利于乳汁分泌。

问药

林顺木/七窍相通 鼻敏感影响可大可小

问:想请问中医对于鼻敏感而言,是怎样的一种疾病?

答:鼻敏感相信是很多人从小到大的困扰,由于它会遗传,常常整家人都有,1个月可能要向医生“报到”几次,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个小问题而忽略它,殊不知这是一个全身性的慢性病,影响可大可小。

相信大家都听过“七窍相通”吧?也就是头部的眼睛丶耳朵丶鼻子(各两窍)加上嘴巴(一窍)共七窍。既然是相通,疾病也会互通。鼻窦炎,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脸部骨头凹下去的结构,鼻涕产生后如出不来,就会滞留在鼻窦;不流动的鼻水就会滋生细菌,产生又浓又臭的鼻涕并且发烧,这就是急性鼻窦炎,而持续发炎所致的鼻塞丶鼻涕倒流丶不闻香臭丶头痛等,就是所谓的慢性鼻窦炎了。

因为七窍相通,所以鼻窦炎绝不会只在鼻子而己,因为跟眼睛相通,所以常可能会出现敏感性红眼(结膜炎),因为鼻窦蓄脓,眼周会红肿痛等;而耳朵的症状常常是耳朵痒,如雪花片碎碎的耳屎,清也清不完。

专题

免药物相互作用 不建议中西医同时治疗

中西医如叠叠乐  不同时间点介入

“我国的中西医在治疗肿瘤方面“不打架”,西医主“攻”,以放化疗治疗病人,当病人在承受副作用时,中医就主“守”,相辅相成,达到并治成效。

中西医就像玩叠叠乐,在不同的时间点,给予病人不同治疗。针对末期癌患,当癌症兇猛时,我们“打打”它,当肿瘤乖巧时,就和平相处,和肿瘤共存。

许多人都会提出疑问,癌症病人是否可同时接受中西医的治疗,在化疗期间可否同时服用中药?

有別於中国的中西医同时治疗方案,我国采取较保守的方式,不鼓励中西医同时治疗,主要考量及化疗药物与中草药是否产生相互作用。

如之前所言,西医主攻,中医主守,肿瘤病人先接受西医治疗的放化治疗,待完成西医的主要治疗方案后,才转介至中医部,辅助病人减缓副作用。

打个比喻,在国家癌症中心接受治疗的头颈部癌症病患在完成肿瘤的放化疗后,可被转介至传统与辅助医药科(Traditional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简称T&CM),以中医辅助减缓副作用,如口腔溃疡、放疗后口腔干燥症等。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