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药

林恩妮/长期服类固醇变胖 怎么办?

问:请问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因长期服用类固醇,所带来体重居高不下的副作用?

答:长期服用类固醇确实会导致体重增加,因为类固醇也会增进食欲。首先,食物的选择是个重要的环节。建议和饮食治疗师洽谈,从自己的生活习惯和个人饮食选择,找出一个更健康的选择,比如说若三餐都是以高碳食物为主食,体重管理就会较挑战。

另外,研究显示饮食控管虽重要,运动更不可缺少。运动其实不仅帮助减肥,更能调节新陈代谢与帮助胰岛素更好的运作。除了体重增加,长期服用类固醇也会导致血糖指数上升。

长期服用类固醇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问题。因此,饮食上不仅要注重体重,也要注意骨骼的健康。因此,建议摄取优质蛋白质和钙质丰富的食物比如说牛奶和乳酪。烹饪时可以添加更多的膳食纤维增加饱足感,减少精致食物比如面包蛋糕这些碳水炸弹。

长期或大量服用类固醇可导致体内的水分的盐分滞留引发水肿问题。因此,药剂师建议服用类固醇期间应避免高钠食物,比如说加工食品、腌制品、火锅汤底、酱料等,帮助管理体重问题。

问药

周志辉/吃代餐能“躺着瘦”?

问:我上网看到很多瘦身产品包括有代餐、瘦身胶囊等,想问一下这些方法都可以“躺着瘦”,完全不需要做运动的吗?

答: 针对市面上一些专为减肥而设计的低卡代餐,是指一些可代替正餐又极低热量的饮食,一般人一餐约需摄取500到800大卡,而代餐则低于200大卡,所以适当使用能够帮助有减肥需求的人控制热量。另外,除了一般市售的低卡代餐,还有一类称为热量限制食品的代餐,虽然同样具有低卡的概念,但这种热量限制食品另有特别的营养限制,欧盟就规定这类食品每餐的热量必需为200至400大卡之间,且能够提供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至少30%以上。

就各种代餐低卡路里的特性来说,刚开始吃代餐确实能有减肥的效果,但很快的就会碰上“平原效应”,即是所谓的体重停滞期。因为长期摄取低于人体所需的热量,会使代谢率逐渐下降,身体的热量消耗也相对变少,到了后来即便日常的热量摄取一样少,也无法得到进一步的减肥效果。这个时候,就必须靠运动提升代谢率来突破平原效应。

问药

陈诗欣/中西药无优劣之分 用对就是好药

问:西药对人体好吗?如果和中医或其他疗法比较,哪个疗效会比较显著?

答:有些人会认为,西药疗效快,但又觉得它的副作用多,比较伤身;有些人又认为中药主要调理,药效虽然比较慢,但因为它是天然的,没有副作用。中药和西药的优势其实回归于疾病上,两者都是用于治疗疾病,并没有优劣之分,不应该偏执。不过,无论是中西药,哪个吃多了,用错了,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西药常常被民众视为都是化学物质合成的,而且因为西药说明书详细的副作用,把它们标记成为吃了会造成身体危害。西药经过了许多不同阶段的实验,包括临床试验,短期与长期应用作为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依据,因此可从说明书里了解到药物吸收和分解的时间,常见和罕见的副作用,以及安全剂量等,作为医护人员可以参考的资料,从这可以调整剂量。只要了解药理作用机制,基本上医护人员可以很明确的解释药物的作用,与已知的不良反应。所以,药物对人体好吗?只要对症下药,并在注册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用药,对人体或疾病康复都是好的。

问药

林建斌/轻微过敏先投抗组胺剂 严重才用类固醇

问:抗组胺剂是不是类固醇?后者是否对人体不好?

答:抗组胺剂并不是类固醇。抗组胺剂(anti histamine)和类固醇(corticosteroid)两者都可透过抑制组胺的释放,减少敏感的症状。相对抗组胺剂,类固醇拥有较强的抑制组胺效果,也拥有消炎的效果。所以一般在治疗轻微敏感的时候,我们都会先试用抗组胺剂,而类固醇则是通常使用在较严重的案例。

类固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荷尔蒙,它和我们人体肾上腺皮质所分泌的荷尔蒙类似,具有相同功能。所以类固醇对人体的正常运作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疾病,正确使用类固醇可有效控制疾病。滥用或过量使用类固醇则对人体有极大副作用,如体重增加,增加患上高血糖、高血压及骨质疏松症的几率,也可导致抵抗力降低。

总结来说,类固醇并不是不好,只有在滥用或过量使用类固醇,坏处将超越类固醇所带来的疗效。因此,我不建议民众在未咨询药剂师和医生的情况下,自行使用类固醇。

 

问药

萧文雄/PCOS或为“元凶”吃中药调经不致胖

问:吃中药来调经,是否会造成肥胖?

答:如果长期月经不顺、不太规则,加上体重一直不断增加,建议先到妇产科作详细的检查,可能是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由于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系列症状有慢性不排卵、雄激素过多及卵巢结构异常。

精气血的盈亏与女性荷尔蒙分泌有密切的关系,女性荷尔蒙失调表示其肝、脾、肾出了问题,渐而引起月经不调、肥胖、不孕、皮肤松弛或是更年期等症状。

月经不规律的病患,通常至少要持续调理两三个月,不过有些病人患有其他疾病,调理时间就会拉长。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必须由合格注册中医师诊断开药方,并且必须按照医嘱调理,如果有正使用任何保健品及药品也必须通知医师。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正在接受西药人工周期疗法或人工受孕疗程,必须告诉中医师,以免中西药物互相干扰。

引起肥胖的原因有许多,也非单一采用中药调经就会引起肥胖。如果调理过程中生理上有任何的异常,也务必与医师咨询,万勿自行胡乱投药。

 

问药

陈朝颖/唑吡坦治短期失眠 长期用药恐成瘾

问:关于zolpidem药物,我想了解如果过量使用会怎样?多少剂量才为过量? 有何潜在副作用?

答:Zolpidem(唑吡坦)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可以增加大脑中某些引起嗜睡的化学物质的可用性。因此,它是用于治疗短期失眠的常用药物。由于它属于严格管制的药物,所以必须得到药剂师和医生的允许方可服用,以确定安全性。

Zolpidem的药物剂量会依据服用者的性别、年纪、医疗状况、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和对治疗的反应而有不同,通常介于5至10毫克之间,晚上服用,最多持续4周,所以请勿任意增加剂量与使用频率,或使用超过处方指示的时长。因为女性身体排出此药物的时间比男性慢,所以通常处方会给女性较低的剂量,也会给老年人较低剂量,以减少副作用的风险。由于起效非常快,因此出于安全考量,建议只有在准备睡前才服用,千万别在服用后开车或操作机械等需要警觉性高的活动。

如果服用者在夜间醒来,请不要重复服用,避免过度摄取药量,导致严重的副作用。在服用药物之前,也请确保有至少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否则会影响睡眠品质,醒来后可能会有部分记忆丧失的状况。空腹服用时效果最佳,而且应节制饮用烈酒,避免副作用。

问药

周志辉/膨发机加工制作 膨米不腐坏发臭

问:膨米是一种客家食品,将米蒸煮成饭后晒干,再放入锅中炒。请问周教授,晒米的过程,会否有食安的风险,例如米腐坏、发臭等呢?

答:一般膨米的加工方式,是利用膨发机直接将米粒加热膨发,并不需要将米进行蒸煮和晒干。而古早时候的炒米,不少人是直接将米放入大炒锅中干炒,制作出类似膨米的米食制品,同样也不需要将米蒸煮成饭和晒干。米膨发的原理是在高温下,米粒内的水分因为压力的转换瞬间转为水蒸气,而有膨发的现象,利用这些方法所制作的膨米制品,因水分含量低,比较没有腐坏和发臭的安全疑虑。

如果有人制作膨米是采用先将米粒蒸煮成饭,晒干后再放进锅中拌炒的方式,湿润的米饭在降温和晒干的整个过程中,容易经历温度介于摄氏7至60度之间的危险温度带,特别是在摄氏20度以上的环境中长时间放置,许多细菌都会快速生长,造成米饭的腐败和发臭。

举例来说,在米饭中常见的仙人掌杆菌,可借由灰尘、空气及昆虫等传播,此菌能在摄氏10至50度的温度下生长。因此,湿润的米饭在曝晒过程中,湿度及温度都是使仙人掌杆菌等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温床,容易造成米饭发黏和酸败,增加食品安全上的风险。

问药

林恩妮/抗甲亢药甲巯咪唑 用药期间须定时查血

问:请问thiamazole是什么药?有何功用和潜在副作用?

答: 甲巯咪唑(thiamazole或者methimazole)都属于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medication)。此药物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格雷弗斯氏病(Grave Disease)。此药物一般上需要每天服食,饭后服用,治疗时常为 6个月至2年不等,期间需要定时抽血检验。

临床试验里,thiamazole服用者在服用大概3个月内可能出现无症状且暂时性的血清转氨酶升高。血清转氨酶的提升主要代表肝脏细胞损伤,但这不是一个常见的副作用,因此要注意的是依据医生的指示进行血检,同时也改善生活习惯以保护肝脏包括避免酗酒、迟睡等不良健康习惯。

另外,服用thiamazole期间,需注意是否有发烧或喉咙痛的症状。发烧和喉咙痛是普遍病毒侵袭时的症状,同时也可能是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的症状。这是一种罕见的副作用导致白血球数量低下。医生可能会让患者暂时停药然后进行血检。

问药

林顺木/第一期乳癌 手术可根治

问:刚确诊乳癌,只是第一期,想问可以去找中医治疗吗?

答:如果只是第一期的乳癌,我的建议是手术治疗。

因为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手术可以根治早期乳癌。中医药目前并未有有力的数据可治愈乳癌,只有一些个案报告。所以从治疗的好处相对于风险来评估,当然手术切除是优先的选择方式。

中医药在早期乳癌的角色,主要是术前及术后的身体调理,针对致病可能病因病机,扶正祛邪,改善体质,以减少癌症复发。

奉劝不要随意听信网路谣言或民间传说,迷信名医或未经证实的偏方。癌症患者应该尽早寻求正规医疗,尤其是早期患者,以免延误病情,演变成后期或远处转移而危及生命。

 

_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