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该不该植支架 不再是造影说了算 血流储备分数 让治疗更划算

医句话:

在进行血管成形术中选择正确的球囊及支架是关键所在,而如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涌现,包括生理学中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可让医生进一步掌握为血管阻塞的患者放入支架的成功率有多高,甚至通过FFR来断定患者无须植支架,从而使治疗更符合成本效益。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心脏大约和一个握紧的拳头一样大小,它是人体循环系统的动力来源,负责全身血液的推动,从而把氧气及养分的血液经由心脏的挤压,送到人体最大的动脉血管即主动脉,再经由主动脉分出大小动脉到身体各处,之后身体组织把使用过且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通过上下腔静脉的收集回流到心脏,再由肺动脉送到肺部及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结合吸入的氧气流回心脏,此乃血液循环的过程。

疾病疗法

手术前做OCT 看清血栓斑块 通波仔更成功

医句话:

血管成形术或俗称的通波仔至今仍是血管阻塞的重要治疗方式,不过如何才能让球囊及支架发挥最大功效,并且让患者获得更长远的治疗效果则是更为关键的一环,若能在进行手术前合并用上腔内影像学技术,把血管内部掌握清楚,对于下一步该如何治疗时必能更有把握,也让患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面对血管阻塞时,使用血管成形术是否就能一劳永逸解决血管阻塞问题呢?非也,血管成形术包括球囊及支架固然可以解决血管阻塞,但放入球囊和支架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稍不慎就会引发支架栓塞(stent thrombosis),足以造成生命危险,尤其是急性发作的冠心病。

曾有一个病例,一名患者之前已有血管阻塞,于是来到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医生根据他的情况给予血管造影,结果发现血管阻塞甚至有90%,因为当显影剂进入时呈灰白色,所以采用血管成形术,给予球囊加上支架是必须的,在放入支架后通过血管造影看到一切良好。

生化藥理

当药物手术无法治愈时 干细胞或成救命稻草

医句话:

尽管现代医学科技已如此发达,生老病死仍是不可逆的自然规律。然而,被认为能够用于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的干细胞,似乎与“再生”划上了等号,给了众人莫大希望。其实,干细胞不是无所不能,但是当药物或手术治疗都无效时,它很可能就是患者的“救命稻草”。

“在厘清干细胞是否如此神奇之前,首先应了解何谓干细胞,与身体其他的细胞有何差异?在英语中,干细胞称作‘stem cell’,有着‘树干’或‘起源’的意思。定义干细胞有两个条件,第一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能够制造另一颗与自己一模一样的细胞;第二是能分化成至少3种不同的细胞。’

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俗称骨髓移植)为例,造血干细胞除了能复制另一个‘自己’,也能分化成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红血球只能生成另一颗红血球,无法生成造血干细胞或血小板。这个过程中,造血干细胞从多潜能(multipotent)细胞,变成了单能(unipotent)的细胞。

问医

主动脉瓣狭窄 高风险者更宜做TAVI

问:放任主动脉瓣狭窄不管会如何?

答: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是很重要的,否则会有不良后果,严重时有猝死的可能性。主动脉瓣狭窄起初一般无症状,一旦患者出现心绞痛、晕厥或充血性心力衰竭时,他们的预期寿命便分别仅剩5年、2至3年,以及1至2年时间。事实上,心衰是该病晚期的表现之一,常见于太迟就诊的病例,然而他们往往有较高的手术并发症风险,不适合或无法承受开放式心脏手术以置换瓣膜。对于这些高风险或高龄患者而言,侵入性较低的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是改善存活率与生活品质的选择,与传统开心手术相比,提供了更好的存活率。

专题

理发有助控制血压?监测鼓励行为改变 才是关键

医句话:

现今有多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在临床试验中也成功控制好患者的血压,为何在现实生活却较差呢?一个已知的事实是,当医生在治疗慢性病时,患者的药物服从性会随着时间渐渐减少,大部分是因为简单的原因─忘记了。然而在临床试验环境中,患者会被提醒服药和定期跟进。由此可见,定期的医患互动,譬如随访和检测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或药物的依从性,从而改善血压控制和预后,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是至关重要的。

“高血压并非一种新的疾病,早在约5000年前就已经有相关描述。中国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虽然没有‘高血压’一词,却有相关症状的记载。当医师为患者把脉时发现血管弹性变差,可能与摄取过多的盐分有关,也进一步形容当血管变得像绳索那样紧和硬时,患者的脚会水肿,这其实便是形容高血压的并发症,即心力衰竭。

专题

70%糖尿病逾半高血压 大马COVID-19死者 80%生前患共病

医句话:

逾80%的大马COVID-19死亡病例存在至少1种的潜在健康问题,包括高达70%患有糖尿病、过半患有高血压,23.4%患有心脏病。当一个人患有慢性病而又感染了COVID-19,死亡的几率更高。一项对中国武汉火神山收治的所有COVID-19患者的回顾性观察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的生存率低于非高血压患者。因此,慢性病患者是有双重危险(double jeopardy)的,在这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可能死于并发症,在染疫后病情严重甚至危及性命的几率更高。

“过去20年以来,心脏病、中风、癌症、慢性呼吸疾病、慢性肾病、阿兹海默症和糖尿病等非传染性疾病(NCDs),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死因。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就主要死因而言,始终排名第一的是心血管疾病。大马也有一样的状况,心血管疾病也一直是国人的‘头号杀手’。

问医

30岁后年筛三高 别为心脏留“祸根”

问:该如何保护心脏,减少患心脏病的风险?

医生解答:

其实保护心脏的方法很简单,也是众所周知的。首先,要了解什么对自己有益,也就是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每周至少做150至300分钟运动,譬如步行、骑脚车或跑步。健康饮食也是预防心脏病的关键,意即选择高纤维低脂肪饮食。我们要减少会影响心脏健康的食物,包括高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高胆固醇和高盐分的食物。

另外,一个健康的生活形态还包括了不吸烟,而若要饮酒则应适量。当一个人30岁以后,最好是每年能够见一次家庭医生,检查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因为“三高”在早期阶段的症状并不明显,而一旦引发并发症如心肌梗塞时,对身体造成伤害可能就无法逆转了。若你被建议服药,最重要的不要过于忧虑,可与医生沟通了解该药物,并定时服药。你可能不时需要做一些额外的检查,但是不用担心,医生是会针对个别状况给与指导和建议的。

专题

“糖心”来袭 通波仔还是绕道好?急性冠心病 糖尿病致命凶手

医句话:

临床上,如果糖尿病患有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他该选择何种治疗方式?是“通波仔”介入治疗较好呢?抑或绕道手术较好?实际上那存有许多考量因素,其中病人本身的选择便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STEMI)、非ST段上升型心肌梗塞(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急性冠状动脉症候群(ACS)的三大病症。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和欧洲心脏科学会(ESH)的建议,凡是胸痛少于12小时且其ST段持续升高,或,有新的左侧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均应进行血管再灌流治疗(reperfusion therapy)。其中,通过心导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机械性血管再灌流是糖尿病患发生急性心梗的治疗选择。

如果在没有办法执行PCI或俗称通波仔的情况下(没有操刀者或手术室),则应在少于30分钟的‘到院至施打药物时间“(door to needle time)内进行血栓溶解治疗。

疾病疗法

腿无力走几步就痠痛 认清周边动脉疾病 早治疗免截肢

医句话:

周边动脉疾病其实与冠状动脉心脏病一样,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主要影响患者下肢动脉。即便腿上可能毫无疼痛症状,大部分患者会发现自己难以像从前那样走得快或远,造成间歇性跛行状况。

此外,周边动脉疾病还会影响从心脏运输血至头部、上肢、肾脏和胃部的动脉。因此大众千万别忽视脚疼问题,趁早检查与治疗,以避免危及性命而被迫截肢等严重后果。

“周边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疾病。主要导因是当血液循环时,多余的胆固醇和其他脂肪等物质淤积在为下肢供血的动脉壁上。这些脂肪斑块的积聚被称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积聚的斑块会导致动脉硬化或变窄,阻塞或令流向腿部肌肉的血液减少,导致肢体活动受限。




医识力

以「服务、实用、互动」为目标,同时提供五大服务范围:(一)提供医学须知; (二)提供医院、科系指南(; 三) 指导养生、防病、治疗的选择参考; (四)透过医疗讲座与读者面对面交流; (五)回答读者的医疗/用药等问题。